杨华丽 杨纯国 周立志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为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直至目前其发病机制依然不明确,临床表现主要为失语、认知功能下降、记忆障碍等全面性痴呆[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AD 患者逐年增多,预计2025年我国AD 患者数量将增至1 000 万,因此未来对AD 患者的照顾与护理将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2]。但由于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大多数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需回家进行康复护理,可能会因缺乏专业、系统的康复护理而使其病情进展加快。医养结合是以健康老龄化为基础目标提出的全程托护式新型养老护理模式,集医疗、护理、保健、康复、养老与临终关怀等于一体,将医疗和养老资源有机融合[3],以提高AD 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用药指导旨在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药物的认知程度,纠正其服药会影响智力等观念,以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继而改善其健康状况。本研究对60例AD 患者进行干预研究,旨在探讨医养结合模式下临床用药指导对AD 患者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A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5~78岁,平均(71.34±3.41)岁;病程1~10年,平均(4.6±2.3)年;学历:初中及以下9例,中专或高中13例,大专或本科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64~79岁,平均(72.18±3.20)岁;病程2~9年,平均(4.7±2.1)年;学历:初中及以下9例,中专或高中12例,大专或本科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 版[4]AD 的诊断标准;②无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③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意识障碍;②有其他类型精神障碍性疾病;③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④无法配合本护理研究。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行常规AD 护理,即按医师医嘱服药,同时予以简单的日常生活照顾。观察组在医养结合模式下开展用药指导,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患者先进行入住评估检查,由考核合格的专业人员(包括1名副主任医师、2名护士、2名护理人员)向家属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体检报告、日常习惯等及家庭是否支持患者入住,完善首问负责制,并制订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措施及宣教内容。②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与治疗疾病,向其讲解药物知识、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及时解答用药疑问,帮助其纠正药物影响智力等观念和态度,督促患者规律、规范、足程服药。③入院2d 内对患者进行系统指导,第1 周进行2次指导,此后按照患者个人情况每周进行2~3次个体化指导。④巧妙运用暗示、言语、行为等细节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同时态度要亲切耐心,以解除患者的不安心理,建立和谐、信任的医患关系。⑤对强烈抗拒服药者可更改给药途径,建议肌注或静脉给药,待患者主动合作时再口服给药。
1.4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和护理后第1、3个月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服药依从性评价参照Morisky 推荐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量表[4]结合实际作适当修改,包括5项内容:能否按要求的次数服药;能否按要求的时间服药;能否按要求的剂量服药;能否按要求不擅自增加或减少药品;能否按要求长期不间断服药。评分标准:4分为完全做到,3分为基本做到,2分为偶尔做到,1分为完全做不到;总分值越高,代表服药依从性越好。
生活质量评价:采用QOL-AD 量表[5]评估,共13个条目,包括精力、身体健康、记忆、心境、生活处境、婚姻状况、朋友状况、家庭情况、个人总体状况、家务、经济状况、自得其乐能力与生活总体评价。评分标准:差为1 分,一般为2 分,好为3 分,极好为4 分,总分13~52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满意度评价:采用自拟问卷调查方法,内容包括服务态度、语言、行为、主动服务意识及技术操作等,评分采取百分制,非常满意为≥80分,满意为70~79分,一般为60~69 分,不满意为≤59 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价:采用ADL 量表[6]评价,共10个条目,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帮助程度分为4个等级0、5、10、15 分,总分0~100分。其中0~20分为完全依赖,25~45分为重度依赖,50~70分为中度依赖,>75分为轻度依赖。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便秘、走失或迷失、骨折及呼吸道感染,计算并发症总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服药依从性及QOL-AD评分比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QOL-AD 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服药依从性及QOL-AD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服药依从性及QOL-AD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 服药依从性评分 QOL-AD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0 18.17±3.25 22.86±4.10a 29.24±3.56 37.76±4.33a对照组 30 18.23±3.04 18.97±3.74 28.27±3.67 29.84±3.41 t 0.074 3.839 1.039 7.871 P 0.941 0.000 0.303 0.000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第1、3个月的ADL 评分及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第1、3个月的ADL 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第1、3个月的ADL 评分及满意度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AD 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AD晚期患者几乎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并容易伴发多种严重并发症,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但目前我国对AD 患者的照护服务体系仍不完善,很多地方没有AD 患者的养老照护机构。医养结合是近年我国在健康老龄化目标基础上推出的新型养老模式,其有机融合了医疗与养老资源,被认为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特别适合AD 患者的需求[7~9]。AD 不可逆,目前临床对其依然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主要为减缓或防止疾病进展加重,若护理较好,患者可存活20年甚至更久,故予以AD 患者有效的临床治疗非常必要,而正确服用药物是临床治疗的前提[10~12]。优质的临床用药指导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继而保障有效的治疗,因此做好老年患者服药管理是住院治疗与家庭康复治疗的关键部分。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QDL-AD 评分、ADL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较护理前明显升高,提示医养结合模式下临床用药指导可有效提高AD 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可显著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与罗婧等[13]研究结果相符。同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家属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医养结合模式下临床用药指导较常规护理下的用药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更受到患者家属的青睐。原因分析如下,由于患者对AD 了解不足,且对治疗药物知识了解不深,使其用药出现了盲目性及不信任,导致其因病情稍有减缓或加重而停药或减量服用,使治疗效果显著降低[14,15]。而医养结合模式下予以全面优质的临床用药指导,可实现医疗、护理与用药引导等多项干预服务的综合连接,既能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诱因与用药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使其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也能实现老年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的药学服务,可有效提高其对服务的满意度。此外,因为医养结合模式作为一种全程托护式的新型养老护理模式,不仅能提供患者医疗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健康咨询服务与临终关怀等,同时还能为患者提供生活照护服务、文化活动服务与精神心理服务,其独特的医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能予以患者24h 的生活与健康关注,为其提供较为全面的照顾,尤其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有着绝对的优势,使其拥有充实丰富的健康生活,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全面康复效果,并能减少不良后果发生,因而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16,17],故家属感觉更满意。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模式下临床用药指导对AD患者具有显著效果,不但可有效提升其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还能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作为未来护理AD 患者模式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