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姿态画像与个性化学习组合方案分析

2021-04-06 11:07
关键词:轨迹学习动机学习者

孟 祥 林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3)

一、引言

学习是以学习者的个性为基础的终身实践过程[1],每个人的综合条件不同,学习的姿态也会千差万别,因此注重学习的个性化就等于提升了学习效率。学习者的特征、学习服务的针对性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2]心理学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个别性和独特性特质的总和,在对个体进行区别时一般着眼于能力,认为能力差异是个性差异的重要特质[3],认为学习具有时序性、动态性和价值性特征[4],学习者的兴趣和关注点与学习者的个性相关。日本很早以来就着手实践个性教育,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发动第三次教育改革并设立临时教育审议会开启个性教育改革,注重完善人格、尊重个性和教育机会均等。[5]实施个性化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前提,因此需要实施“和而不同”的教育理念,推进个性化教育。[6]为了真正做到个性化教育,在实践中就需要超越差异的局限,实现差异与趋同并重[7],注重激发学习者的潜能。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8]教育学理论认为,自由而有个性的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路径。[9]个性化学习的研究除了要从学习者内在素质层面挖掘,还需要从学习情境方面深入,通过为学习者创造个性化的学习情境推进个性教学。研究认为,在学习资源容易获得和日渐丰富的大数据时代,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学习资源的精准投放和学习者学习需求的精准挖掘[10],学习者的个性也需要进行精准描绘[11]。情境学习方面的早期研究是与心理学和哲学等融合在一起的,怀特海就认为,学校的学习是惰性的,学生获得的是一些为了应付考试的知识,这种无背景和情境下获得的知识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12]。研究认为,学习是不能离开情境的,对教学情境的深度感知对学习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3]Brown,Collins和Duguid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周围环境中的其他人产生相互影响并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14]情境学习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个体之间的互动,重视学习者的参与意识和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积累,要求学习者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其他人产生高效互动,激发自身掌握知识并获得技能,情境学习理论认为这种“环境+参与+积累+知识+技能”的综合建构过程就是情境学习实质的展露过程[15]。在情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必须有足够高的情境兴趣[16],才能够保证其对学习资源产生兴趣。但由于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刺激是多方面的,这会造成学习者兴趣存在差异。Schraw和Lehman认为,学习者的兴趣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文本兴趣、任务兴趣和知识兴趣[17]。教育实践表明,学习者的既有知识与学习兴趣之间并不呈正相关关系,当学习者的既有知识过多或者过少时都不会引发学习兴趣,只有当既有知识储量与学习情况能够恰当配伍时,学习者才能够激发起学习兴趣,学习者的姿态在此基础上也会千差万别。陈海建等通过脑电研究对学习者在基本属性、知识点兴趣、学习者类型以及学习风格偏好等方面进行了画像,通过标签化处理,给出了每一类学习者在教学方面的改进建议,这表明通过对学习者姿态进行画像,就能够做到精准教学。学界在个性化学习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但学习者、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都在不断变化,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对这样一个老问题进行审视,以便用新思路解决老问题,从而获得新突破。

二、学习者分类模型与学习姿态画像

1.学习者学习姿态的九类型模型构建

有研究文献基于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两个维度构建起了学习者分类模型[18],在研究中将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区分为“强”和“弱”两种状态,由此扩展开来形成了“强+强”“强+弱”“弱+强”“弱+弱”四种类型,分别是主动学习者、协作学习者、潜在学习者、被动学习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每种类型学习者所需资源的最佳配置方式,结论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仔细思考,在讨论学习者两个维度的过程中,每个维度在强和弱两种状态之间还应该存在“中间”状态,而且在学习者群体中处于“强”和“弱”两个端点状态的个体都不是很多,根据统计学原则,处于中间状态的个体应该占绝大多数,学习者群体中持各种态度的个体呈枣核状分布,“强”和“弱”都处于枣核的两端,“中”处于中间,因此在研究中不能忽视这个中间群体,只有对该群体详细了解,并对其学习状态进行分析,根据每个类型的学习者群体供给相应的学习资源,才能够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提升个人综合修养。在考虑中间群体后,原来四类型模型就扩展为九类型模型,即在前述四种类型的基础上,再加上踏步学习者、赶超学习者、慢跑学习者、退步学习者和拉手学习者五个类型(表1)。

表1 学习者的类型划分

2.学习者学习姿态的画像与状态转化

学习者的九种学习类型以及各种学习姿态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由纵向的学习能力轴和横向的学习动机轴构成二维坐标平面,纵轴向上、向下分别表示学习能力增强、减弱的方向,横轴向左、向右分别表示学习动机增强、减弱的方向。两个坐标轴的交点表示“学习能力中”“学习动机中”的状态,箭头表示各个学习姿态间的变化轨迹,为了方便说明问题,对每个箭头进行了编号。按照二维坐标间的关系将整个坐标系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区的西北顶点表示主动学习者,这是学习者的最好状态;B区的西南顶点表示潜在学习者、C区的东北顶点表示协作学习者,B、C两个区域均为有待唤醒区域,只有对学习者进行恰当影响,学习者才能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D区的东南角表示被动学习者,这是学习者的最差状态,学习能力差且学习动机也差,是比较难以改变的学习姿态;横纵坐标轴交叉点为踏步学习者,这是各种学习姿态的中间状况。由“踏步学习者”与前文论及的四个区域顶点的四种学习状态间联系的曲线分别代表赶超学习者、慢跑学习者、拉手学习者和退步学习者。对其施加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影响,会按照不同的轨迹变化,既可能变化到较好的学习状态,当然也可能变化到较差的学习状态。图1中的任何两种姿态之间都有三条以上通道连接,对某种姿态施加影响的方式不同,会使其沿着不同轨迹变化,最终形成另外一种姿态的学习者。

(1)踏步学习者:“学习能力中+学习动机中”的组合。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该姿态的学习者可以转为慢跑学习者(赶超学习者)进而成为主动学习者,也可以转化为拉手学习者(赶超学习者)进而成为协作学习者,或者转化为退步学习者(慢跑学习者)进而成为潜在学习者,或者通过退步学习者(拉手学习者)进而成为被动学习者。因此处于踏步学习者状态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对其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的培养,在不同的影响状态下,可以使其沿着不同的变化轨道成为另外一种类型的学习者。当然在如上诸种状态中,转化为主动学习者是踏步学习者的最好选择,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LA1、LA2、LA3三种选择,分别通过强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能力与学习动机并重培养等完成转化。踏步学习者向A区转化是最理想的转化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在行为博弈中形成了良性互动,各方都从对方的行为表现中得到更多的效用,因此教师也愿意在学习能力与学习动机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从图1可以看出,LA1是踏步学习者首先转变为赶超学习者而后成为主动学习者的变化轨迹,LA3是踏步学习者首先转变为慢跑学习者而后转化为主动学习者的变化轨迹。在图1中踏步学习者转化为赶超学习者有两条路线:其一是LA1,其二是LC1。如果按照LC1轨迹变化,踏步学习者就变化为协作学习者,变为“学习能力强+学习动机弱”的组合状态,这当然不是一种理想的学习状态。同样在踏步学习者转化为慢跑学习者过程中也存在两个轨迹:其一是LA3,其二是LB1。如果变化轨迹是LB1,则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强化程度较高,而学习能力倾向于减弱,于是踏步学习者最终成为潜在学习者,这当然也不是踏步学习者的理想变化轨迹。因此在LA3与LB1两种轨迹中,踏步学习者要倾向于选择LA3,而在LA1与LC1两种轨迹中,踏步学习者则需要选择LA1。

(2)赶超学习者:“学习能力强+学习动机中”的组合。从图1可以看出,赶超学习者是踏步学习者与主动学习者、踏步学习者与协作学习者之间的过渡状态,分别用LA1、LC1代表,两个变化轨迹的共同点是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强化,但学习动机的变化方向正好相反,前者强化,后者弱化。因此按照LA1的轨迹变化,赶超学习者成为了主动学习者;按照LC1的轨迹变化,赶超学习者变为了协作学习者。协作学习者的最大弱点是学习动机不足,赶超学习者与其通过LC1转变为协作学习者,还不如沿着LC1轨迹按照“协作学习者→踏步学习者”的方向转变为踏步学习者,然后按照前文论及的方式最终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当然沿着这种转化轨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学习动机替代,即本来已经培养起来的学习能力在沿着LC1按照“东北→西南”方向变化时,随着学习者学习动机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却被削弱,这可能是因为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欠佳,虽然教师努力引领,但不免会发生“按下葫芦起了瓢”的问题。因此在协作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过程中,最佳的转化轨迹为LC0,从图1可以看出,沿着该轨迹变化,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可以保持较高状态同时学习能够由弱变强,教师的前期努力不会打折扣,而且继续在协作学习者身上进行投入的愿望不断增加,对教师的激励作用较强。赶超学习者在学习能力方面的素质不错,而这种能力一旦养成就不容易被削弱,因此改变这类学习者学习姿态的最佳选择应该是LC0,而不是“LC1+LA1”或者“LC1+LA3”。沿着LC0变化过程中,只要达到接近学习能力轴线的状态就是很大进步。

(3)慢跑学习者:“学习能力中+学习动机强”的组合。从图1可以看出,慢跑学习者也存在LA3和LB1两个变化轨迹:沿着LA3轨迹变化,慢跑学习者或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或者变为踏步学习者;沿着LB1轨迹变化,慢跑学习者或者变为潜在学习者或者变为踏步学习者。无论是成为主动学习者还是潜在学习者,都要使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得到强化。与赶超学习者类似,慢跑学习者在成为学习姿态更加良好的学习者过程中,可以按照LA0轨迹或者“LB1+LA3”轨迹变化,前者可使学习者由潜在学习者直接变为主动学习者,后者需要将潜在学习者转化为踏步学习者而后再转化为主动学习者。前者是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保持较高水平前提下逐渐强化学习者学习能力的过程;后者需要经历“LB1+LA3”构成的曲线轨迹,学习动机经历了“强→中→强”的变化轨迹,而学习能力的变化轨迹是“弱→强”。前者虽然表面上看变化更为直接,而后者由于经历了曲线变化过程而显得成本较高和变化过于复杂,但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考虑,后者变化过程更加接近学习实践。处于A区的慢跑学习者具有更多的潜力可挖,因此教师的责任在于将处于B区的慢跑学习者尽快过渡为处于A区的慢跑学习者,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辩证施教,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突出强调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强+学习动机强=学习信心强,学习信心的培养需要经历较长过程,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并讲求更好的教学艺术,为学生塑造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情境,使其只沿着“LB1+LA3”轨迹按照“潜在学习者→踏步学习者→主动学习者”方向变化,而不能按照相反方向倒退。如果发生倒退的“返贫”问题,情况就会变得更糟,学生失去了学习信心就不可能成为A区中的学习者。

(4)退步学习者:“学习能力弱+学习动机中”的组合。从图1可以看出,退步学习者是“学习动机中+学习能力弱”的组合状态,分别通过LB3、LD3两条轨迹线在“踏步学习者+潜在学习者”“踏步学习者+被动学习者”之间建立联系,分布在方格的B区和D区。退步学习者的最大弱点是学习能力弱,但由于在学习动机方面处于中等水平还有挽救的希望,因此教师的重要责任应该放在强化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方面。通过LB3、LD3两条轨迹,退步学习者沿着“潜在学习者+踏步学习者”“被动学习者+踏步学习者”方向不断变化,最终转化为踏步学习者,然后再按照前文论及的发展方式向主动学习者发展。退步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在很短时间内难以提升,需要首先从基础知识抓起,即先行强化学习者消化基础知识的能力,而后强化其理解和运用基本理论的能力,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学习者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反复训练,让学习者在能力和自信心方面不断得到提升。从图1可以看出,LB3、LD3每条轨迹都有两个发展方向,学习者如果沿着LD3发展成为被动学习者,就会与主动学习者之间形成巨大差距,而且回转可能性非常小,这是最坏的发展方式。如果按照LB3轨迹滑向潜在学习者,这种学习状态的强项在于学习动机保持在高水平,接下来如在教师影响下逐步提升学习能力就可能沿着LA0向主动学习者方向发展。因此退步学习者转化为踏步学习者或者潜在学习者都可以视为进一步转化为主动学习者的中转站,教师有足够的责任不能让退步学习者向D区的东南方向发展,为了达到这种目标教师的工作量会很大。退步学习者的转变轨迹中一般不涉及LB0,即在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已经很低的情况下沿着LB0线由被动学习者转为潜在学习者,而后沿着LA0逐渐进入A区成为主动学习者,这样的情况一般不会发生。

(5)拉手学习者:“学习能力中+学习动机弱”的组合。这样的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学习动机不足,因此教师需要从学习动机入手改变学习者的状态。图1显示,拉手学习者的变化轨迹是“LC3+LD1”,沿着这两条轨迹变化,最好的发展状态是成为踏步学习者,其次是协作学习者,成为被动学习者是最差的发展方式。拉手学习者处于C区和D区,教师的责任在于通过教师与学生拉手和学生与学生拉手,保证学习者不进入D区或者尽量位于D区的西北角。拉手学习者的最大缺陷是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培养学习动力是改变其学习状态的关键。拉手学习者的优势在于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这是使其向踏步学习者进而向主动学习者转化的基本前提。当然,他们也可以向C区东北方向变化而后沿着LC0向主动学习者方向转变,最终成为A区成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拉手学习者首先转变为踏步学习者而后进入A区是相对更好的选择。在拉手学习者的转变轨迹过程中一般不考虑LD0的变化轨迹,因为这种变化是“LD1+LD0”的组合,即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消失殆尽并且学习能力也尽无(即D区的东南角)的情况下考虑让学习者沿着LD0向协作学习者方向发展,然后再沿着LC0向主动学习者方向发展,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出现,且这样做成本太大,基本不可操作。因此将其转化为踏步学习者进而进入A区成为主动学习者是理性选择。这种选择的好处在于,在保证学习者具有中等甚至偏上学习能力的情况下不断提升其学习动机,影响学习行为的两个重要参数都一直保持在较高位置,有助于学习者在转变过程中形成自我激励机制,使其进入发展快车道。

3.学习者姿态改变策略的初步思考

前文基于九类型的学习者模型讨论了学习者的状态,分析表明D区是与发展预期差距最大的状态,A区是最理想的状态,无论是B、C还是D区,都需要教师详细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标签,让学习者充分掌握学习资源,尽快过渡到最佳学习状态。前文讨论了多种变化轨迹,每种轨迹的调整实施,也都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调整学习者的状态,使其强化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前文虽然讨论的轨迹都是曲线,看上去不如直线进步快,但曲线的进步方式更加接近现实。讨论过程中没有更多考虑LA2、LB2、LC2和LD2,这四条轨迹都是在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按照均衡比例沿着各个方格的45°线发展,是最理想的状态,实际情况往往会偏离这个对角线,因此沿着曲线轨迹讨论学习者的姿态变化更加接近现实。图1中的LA2、LD2、LC2、LB2以及LC0、LA0的箭头表示了学习者的进步方向,其中“LD2+LA2”、LC0、LA0是三条最佳轨迹,学习者从轨迹的一个节点变化到另外一个更加接近A区的节点需要付出艰辛劳动。无论通过哪个轨迹对学习者行为产生影响,最终目标都是要向A区移动,这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后确立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各种改变策略达到进入A区西北角、接近A区或者进入A区其他某个区位的目标。

三、学习者可资利用的学习资源及其特征

学习者可资利用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从学习资源的介质层面看,除了纸质资源还有电子资源;从课堂教学层面看,除了教材外还有教师指定的参考书、图书馆资源、辅导书以及教师自行编制的各种学习资料等。

1.纸质材料

纸质材料包括教材、辅导材料、教师指定的参考书、教案以及图书馆的纸质图书等。①教材。教材可以将需要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地展示给学生,让其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学校的教学安排有序地完成学习任务。②辅导材料。教师根据授课过程中教材涉及到的知识点、基本理论、疑点难点等编写的用于辅助教学的材料,在辅助教师安排好授课任务的同时,让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效结合,学生通过课外练习巩固课内学到的基本知识。③参考书。有的是教师指定的为了拓展课上讲过的内容,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有些则是教师自己撰写的学术专著或者通俗读物,从不同视角对同一问题进行论述。通过阅读这些著作可以让学生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④教案。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编制的上课材料,与授课速度同步,学生参照教案学习可以省去很多记笔记的时间,在课上可以更加专注于教师授课;教案中有教师对授课内容的详细理解和随时更新的材料,这些都会使学生尽量降低学习成本。⑤图书馆纸质图书。图书馆具有丰富的纸质图书,学生可以随时查阅,方便地阅读图书、撰写学习心得和完成作业;非常重要的内容还可以借助复印手段收藏,方便在其他地方仔细研读。

2.电子材料

电子材料包括课件、电子书、电子杂志、视频材料、移动数字终端等。①课件。教师上课都会采用多媒体授课,在授课前精心编制课件,用图片、声音、文字、视频等材料立体地展示授课内容。学生将教师的课件拷贝回去,可以针对教师在课上的讲述进行复习和思考,利用课下时间查漏补缺。由于课件与教材内容一一对应,学习更加方便。②电子书。电子书是教师推荐给学生的一些电子版学习材料,可以是从网上得到的一些含金量较高的经过提炼的学习资料,也可以是一些电子书籍,方便学生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阅读,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对学生理解授课内容起到促进作用。③电子杂志。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教师会为学生推荐一些电子版学术杂志,教师只需要将杂志的网址告诉学生即可,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学习爱好搜索相应的杂志进行研读,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会将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课上选择合适的时间讨论。④视频材料。教师在长期授课过程中会积累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视频材料,包括电影、纪录片、人物采访、新闻报道等,教师可以将这些视频材料拷贝给学生或者告诉学生相应网站自行下载观看,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⑤移动数字终端。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移动图书馆业务,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查阅学校提供的数字资源,这些数字资源包括中外学术期刊、数字图书馆、文摘数据库、数字报纸以及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这些资源不但获取方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纸质图书不充分的缺陷。

3.学习平台

学习平台包括网上社区、慕课平台、教学平台、QQ群或者微群等。①网上社区。目前用于学习交流的平台越来越多,除了一些网上社区可供使用外,教师也可以开办自己的博客、微博、公众号以及通过使用课堂派等方式,与学生建立起课外沟通的平台,这样师生之间联系的通道就完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师生间沟通的渠道更加宽广。②慕课平台。学生在主修相应课程的同时,还可以辅修慕课,多角度审视同一门课程。学生通过慕课平台,既可以适应不同授课风格的教师,将静态的教材转变为了生动的画面,还可以聆听名校教师的授课,弥补知识的漏洞。③教学平台。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功能比较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课件以及其他教学材料传到教学平台上,学生通过自己的账号到教学平台学习,不但师生间可以进行高效互动,而且学生间也可以进行广泛交流,尤其是同一课程分成多个教学班并且由不同教师授课时,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上进行交流就更加有意义。④QQ群或微信群。QQ群和微信群为大众社交提供了平台,也为师生间方便沟通搭建了平台,学生加入到教师指定的群就可以方便地收发作业,师生间也可以在不同时间和空间进行沟通,群中的部分同学还可以担当教师的助手,带动学生讨论问题,并将一些疑难问题汇总归类后报告给教师。

4.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当然也是学习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严格、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保障教学按部就班地进行,并且能够激励不同学习动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加入到学习过程当中,不但有利于保障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师的教学成本。教学制度必须强调合理性,并从严格和科学两个层面得到体现,针对不同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辩证施治。

(1)制度的“严格性+有效性”。前文论及,学习者可以按照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的组合区分为九种类型和四个分区,除了处于A区的学习者,其他分区的学习者都在学习能力或学习动机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缺陷,这些学生需要通过加强制度设计受到严格管理,尽量降低学习行为的随意性,即从强制性方面严格设计,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强制干预,涉及的内容包括:课堂考勤、作业抽查、阅读书目检查、统计网上学习时间、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踊跃程度、平时测验完成质量、与其他同学讨论的积极程度、定期与教师沟通、学习小组长的评语等,这些评价指标需要从紧设计。根据前文,由于B、C、D区学习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程度都有差别,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总体而言越是远离A区的学习者越是要实行从紧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强制降低其学习过程中的随意性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2)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不仅体现在严格性方面,还要体现在科学性方面。前文论及对于B、C、D区的学习者要实行从紧的教学管理制度,而对A区的学习者则要实行相对宽松的教学管理制度。A区的学习者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都占有优势,这样的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律能力,在学习上有比较详细的计划安排,不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强制约束,教师给其布置学习任务后不需要反复叮嘱。学生由于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学能力,无需教师对任何一个论题都进行详细论述,教师对其可以进行放松处理,甚至可以留出更多的富余时间让学生自行处理。学生可以在相对充裕的时间内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创造,展开个性化研究,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但能够学到更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学到探索未知的技巧。

四、不同类型学习者个性化的组合学习方案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不同类型学习者个性化的组合学习方案

前文论及了学习者的学习类型,学习者可资利用的学习资源。还有一个问题,即不同类型的学习者需要有与其相适合的学习资源组合,从而在学习资源与学习者之间实现对称,使得教学资源使用效率得以最大化。由于各种扰动因素或者瓶颈因素的负面影响,师生之间在互动过程中虽然不一定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但一定能够通过前文论及的学习者姿态的变化轨迹实现帕累托改进,从而使得师生间的互动水平得以提升。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学习能力以及对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等诸多因素,教师可以对不同学生可资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菜单化处理,将各种学习资源的特点与不同学习样态的学习者进行充分配伍,同时将教师的样态也充分考虑其中。这些组合方案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一是制度宽松。针对A区的学习者实行宽松的学习制度,教师给学生留出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这些学习者“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的组合优势较强,不需要有更多的外在强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就能够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学习组合策略设计层面更多考虑的是放松学习制度,让学习者在教师制定的学习框架内更多地发挥其研究能力强的优势,尽快完善知识结构,在整个学习者群体中凸显出来。二是制度适度宽松。针对B区和C区中靠近A区的学习者实行适度宽松的管理制度,这些学习者虽然整体素质不错,但在某一方面缺陷较大,需要教师在其学习过程中花费更多时间,教师的责任在于尽量控制学习者的自由时间,适度增加教师能够控制的时间,但是仍然要给学习者个人适度发挥的空间,教师对学习者要进行适当控制,但要巧妙处理控制与放松之间的关系。三是制度适度从紧。针对距离A区较远的B区、C区内的学习者以及D区内靠近西北角的学习者,教师需要给予适当强制,否则学习者就要开小差,所以在学习资源组合策略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学习者不能离开教师的视线,教师要通过恰当方式对学习者进行适当控制,在学习者刚刚偏离正确的学习轨道时能够及时将其拉回来,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四是制度从紧计划。针对靠近D区的学习者应该实行严格从紧的学习制度,该区内的学习者综合素质较差,因此靠自觉学习就能够驾驭的学习资源一般都不能安排该区的学习者学习,教师对该区的学习者需要严格管理,在制度上不能有任何松动。这些学习者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很容易走下坡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育者除了履行教师职责外还兼具监督者和惩罚者的角色。

2.制定不同类型学习者的个性化组合学习方案应该注意的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教学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空间和教学时间,教师在教学能力、可支配时间以及体力等方面都需要不同程度地面对新挑战,教师应该注意不同组合策略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注意认真甄别学生以便辩证施教。对学习者进行标签化处理并且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画像,是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的前提。如果前期对学生状况扫描后得到的信息失真,后期出台的措施就会失去针对性和意义。因此在前期考察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标签化处理,对学习能力、学习动机以及诸多周边因素等进行详细统计,确保掌握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划等分级,并将其归入前文论及的不同分区当中。对同一分区内不同位置的学习者,在教学管理措施上需要进一步细化,以便对学生的学习计划进行详细安排,并真正基于标签做到教学措施个性化。在对学生进行标签化处理的同时也要对教师进行标签化处理,详细分析每位教师的优点与不足,将教师的特长转化为学生的个性学习方法,达到辩证施教的目的。

(2)注意培养学习动机先于提升学习能力。前文论及,由于B、C、D区的学习者或者在学习能力或者在学习动机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教师在辩证施教过程中任务很繁重。但是在完善如上两个因素过程中,应该先行培养学习动机,这样更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强化可以通过外生力量得到激发,也可以通过内生力量得到提升,内生力量的来源就是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心理暗示对学习能力的提升可产生重要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培养起来后,内在学习动力就会增强,教师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监督成本会相应下降,教师同样的付出会在学习者身上产生更大效用。因此先行培养学习动机在提升学习者综合素质过程中可以事半功倍。从某种程度上讲,培养学习动机就是在培养学习能力。

(3)注意保证学生不打退堂鼓。在实施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前期工作的开展难度很大,如果教师出现了畏难情绪就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教师首先打退堂鼓了,学生必然会打退堂鼓,学生只要退下来,教师再行开展工作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教师首先需要保障学生不能打退堂鼓。这不但能降低工作成本,而且能增强师生间的配合程度。前文论及学习者的分类时,只是粗浅地划分了九个类型和四个分区,实际上每个分区内还需要划分出若干小方格,将学习者放在小方格中处理,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措施才会更加有针对性。如只是将学生简单地放入四个分区中,学生会认为教师的指导措施过于理论化,因此教师需要认真画方格并将方格画得足够详细,让学生没有打退堂鼓的可能。

(4)注意基于教师团队构建组合学习方案。无论哪一种组合方案都需要教师形成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教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每个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角度都会存在差异,对学生进行标签化处理的结果会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这就能够保证解决措施的针对性和最大限度地降低因重复劳动而造成的工作成本增加的可能性。课堂上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个人完成,但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措施、知识的组合方式、传授知识的形式以及处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智慧等属于教师群体。个性化教学实践中会存在很多未知,教师不但需要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去解决并基于已有的经验去面对,更应该在教师团队的讨论中不断开拓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理念,通过聚合、整合更多优秀教学资源提升师生间的互动水平,拓展思维空间和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五、研究结论

不同学习者在学习能力与学习动机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两个要素的不同组合状态就会形成千差万别的学习姿态,为了推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进而对学习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学习者进行学习姿态画像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画像对学习者进行标签化处理,可以很大程度节省教育资源,在教育服务的需求与供给间实现对称。研究表明,以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为依据将学习者的学习姿态区分为九种类型,分别是主动学习者、潜在学习者、协作学习者、被动学习者、慢跑学习者、踏步学习者、拉手学习者、赶超学习者和退步学习者,这些姿态分别基于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的不同状态形成,即“学习能力强+学习动机强”“学习能力弱+学习动机强”“学习能力强+学习动机弱”“学习能力弱+学习动机弱”“学习能力中+学习动机强”“学习能力中+学习动机中”、“学习能力中+学习动机弱”“学习能力强+学习动机中”“学习能力弱+学习动机中”的组合。如上九种画像中,前四种为基本状态,后五种为衍生状态。研究认为,基本状态是学习者的极端状态,后五种画像是对极端状态之间存在的过渡状态的刻画,过渡状态由于扰动因素复杂而不易把控,会进一步增加教育者的工作难度。在推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对策时,需对教学资源和管理制度进行结构化设计,在甄别学生、辩证施教以及制定组合学习方案等方面做文章。

猜你喜欢
轨迹学习动机学习者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解析几何中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轨迹
轨迹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