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田
无棣县中医院,山东 滨州 251900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2 例小儿腹股沟疝和精索鞘膜积液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的治疗形式将其分别的分成纳入参照组与试验组(n=26)。参照组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的人数比为14:12,其中小儿腹股沟疝有15例,精索鞘膜积液有9 例。患儿的年龄范围在3个月到11 个月,患儿的年龄是(5.11±0.76) 个月。病程在2到9 个月,病程长度为(4.03±0.23) 个月。试验组中男患儿和女患儿的占比是14:12,其中小儿腹股沟疝15 例和精索鞘膜积液9 例。年龄范围分布在3个月到12 个月,患儿的均龄为(5.14±0.71) 个月。病程在2个月到9 个月,其病程的均长是(3.97±0.26) 个月。两组基线数据进行比对并不具备明显差异,能够将其划分到两组对比观察(P>0.05)。
1.2方法 (1)参照组采取传统的疝修补术治疗,选择平卧位,患儿其患侧腹股沟内侧上方的1cm 位置开一平行切口,切口的长度控制在3cm,腹外的斜肌前鞘完全的张开,完全的暴露精索且分离,确认疝囊位置,剥离到颈部,高位进行结扎,然后进行伤口的缝合。(2) 试验组采取腹横纹微小切口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全麻之后,患儿其患侧腹股沟管外环口体表投影点上方的切口是0.5到1.0cm 需要将切口的长度控制在0.8cm,钝性完成脂肪分离,显露腹外的斜肌腱膜,然后将肌腱膜剪开。在外环口提起精索,分离并提睾肌。对白色疝囊进行检查,确认之后在疝囊中部横断分离,向上完成疝囊分离。防止对患儿精索产生影响,将腹膜外脂肪展现。直视下“8”字缝合法将疝囊颈的结扎,在结扎线0.5cm 的位置把疝囊颈部进行切断,远侧残端止血,完成肌腱膜和筋膜的缝合,之后将切口缝合,碟形胶对皮肤切口进行固定。
1.3评价标准 将患儿自身的手术指标和手术之后VAS 评分和患儿在手术之后的并发症率进行检查。VAS 评分为0分到10 分,分数高那么患儿自身的疼痛程度相对较强。
1.4统计学处理 SSPS20.0其为数据完成工具的整理,t完成计量性数据的检验,计数材料使用χ2去进行计算,P<0.05 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试验组患儿进行手术所需要的时间和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相比低出很多与参照组手术指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之后试验组患儿其VAS 评分以及参照组患儿相比低出很多,出现的差异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儿其并发症的产生率达到了19.23%,试验组患儿其并发症的产生率达到了3.8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其本身并不高(P<0.05)。
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属于小儿阴囊无痛性肿物比较常出现的疾病类型,在疾病出现之后,患儿运动以及哭闹之后腹部极有可能产生肿物,平卧安静情况下使用手完成肿块的推挤即刻消除。在腹腔内容物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肿物也会不断的增大,并且患儿会感受到疼痛和坠胀。鞘膜积液患儿其在临床上的症状和疝气相同,也包含肿物,可是疼痛的症状并不明显。一般年龄不足1 岁的患儿经常会产生鞘膜积液症状,其肿块面积并不大,因此不需要即刻的对其进行治疗。可是在肿块不断增长的状况下,其容易对精索造成压迫,导致睾丸产生萎缩情况,需要及时的对其采取手术治疗。常规手术完成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的治疗,一般都是腹股沟打开斜切口,其能够对患儿临床症状加以改善。可以以往手术的治疗形式其手术的切口相对较大,手术过程中要求针对患儿腹股沟管和肌层及腱膜等进行检查,对于患儿带来的伤害相对较大,并且容易在手术之后产生粘连和疼痛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在手术过程中假如操作不当,则可能会对患儿的血管以及提睾肌还有神经组织等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腹横纹微小切口手术其产生的创口比较小、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相对较小并且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出现率较低等应用优势。小儿的年龄相对较小并且微小切口能够让患者的伤口得到恢复。腹横纹微小切口手术其切开层并不多,并不会将患儿其腹股沟管暴露出来。并且因为精索处在的位置相对较浅,在小切口的治疗形式下就能够对手术提出的需求给予满足,让手术治疗上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并且可以降低患儿在痛苦上的感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并发症的出现率相对较低,进一步对腹横纹微小切口手术在治疗上过程中具备的安全性价值给予了验证。
综合所述,腹横纹微小切口手术对于小儿腹股沟疝和精索鞘膜积液进行治疗的效果良好,能够降低手术对于患儿造成的伤害,同时还能够缓解患儿在临床上的症状,同时手术完成后患儿并发症的出现率相对降低,临床应用安全并有效,建议可以在临床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