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伟 韩雪晴
摘要: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与新课标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可以更好的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综合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音乐与小学新课标学科知识进行融合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 学科知识融合 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0097-03
小学音乐是培养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基础学科,在新课改教学工作的探索开展过程中,加强小学音乐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更符合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也更有利于小学生对音乐学科的核心知识进行学习,从而实现对音乐艺术的更好学习。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设置,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小学生建立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养,在当前的教学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影响着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观念中,音乐课的学科地位一直不高,即使是在近年来素质教育推行的过程中,音乐课的教学开展,与预期的效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多数的学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更加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尤其是在重要的复习阶段,音乐学科的教学时间往往会被挤压和占用,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开展和学科质量。
(二)教师的专业性不高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部分音乐教师的专业性、教学水平存在问题。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开展,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并且能够有效的使用各种教学技巧,开展高水平的教学活动。但是部分学校存在音乐教师不专业的现象,尤其是在农村学校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教师的不专业造成其不能在实践教学的同时,进行课程的深度研究,在课堂上开展的教学活动效果一般,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性不高。
(三)学生的参与性不强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高。比如,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在课堂上的纪律性也不强,造成教师的教学活动常常受到阻碍,影响了课程的系统性。加上教师的不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好。
为更好的应对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加强小学音乐与新课标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建立融合教学的模式,实现小学音乐学科的整体质量提升。开展融合教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二、以审美为主,与各学科知识相融合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艺术审美。因此在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要以审美教学为主,进行探索应用。
(一)音乐与美术学科的融合
1.利用美術的线条
同样作为艺术学科的内容,音乐与美术在审美教育上具有很多的一致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融合。《红蜻蜓》是一首童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小学生欣赏的同时,在黑板上描绘红蜻蜓的形象,使小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内容建立更生动的感官认识,提升小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进行五线谱、旋律线的绘画学习,让小学生在直观的形象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艺术认识。
2.利用美术的色彩
在与美术学科相融合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利用美术的“色彩”,开拓学生的思维。在《维也纳钟声》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钟”是怎么样的形象,然后根据不同的旋律变化,对“钟”进行不同颜色的涂染,从而让学生在感受不同色彩的同时,体验音乐旋律变化的规律,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提升艺术审美。另外,还要充分的利用美术的色彩,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比如,《童心是小鸟》在歌词中,春天用小树苗代表,夏天用小蜻蜓代表,秋天用小鸽子代表,冬天用小雪人代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在播放这首音乐的动画欣赏过程中,将春天的小树苗用绿色展现,夏天的小蜻蜓用红色展现,秋天的小鸽子用黄色表示,冬天的小雪人用白色表示。学生看到不同的颜色,会想到不同的形象,不仅对音乐的歌词内容有更深刻的记忆,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升了艺术审美。
(二)音乐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1.音乐作品学习过程中
音乐与语文知识的融合应用过程中,也可以更好的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开展《月下踏歌》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小学生查找西南少数民族的资料,并且结合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对少数民族尤其是彝族的音乐、风俗进行了解。小学生在进行资料查找的过程中,会发现小学语文教材《泼水节》《美丽的集邮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内容,都是在讲西南地区的故事,从而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通过这种互相融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让小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更好的提升了人文素养,建立起56个民族团结一心的正确认识,实现了审美能力的综合建立。
2.音乐作品欣赏过程中
在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通过语文学科与音乐学科的知识融合,也可以实现小学生音乐情感的更好建设。比如在进行《梦幻的风》音乐作品欣赏的过程中,让小学生结合音乐中体现的情境,找到一篇与之相适应的文章。通过教师的引导,小学生对之前学过的各种描绘自然风景的文章进行过滤和筛选,最终通过文字与音乐的情境融合,建立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字感悟的同时,对音乐中的情感有了更好理解,实现个人艺术审美的综合提升。还比如,在进行《歌唱祖国》的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可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播放一些展示祖国发展变化的视频,通过视频中雄伟壮观的场面,开阔小学生的眼界,并结合歌词中的内容,建立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以育人为主,与各学科知识相融合
在小学音乐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的体现出音乐育人的教学目标。
(一)通过“唱”,教育学生
通过“唱”出感情,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感恩父母。在《游子吟》的音乐教学课堂上,小学生对这首音乐的文字内容已经非常熟悉,对这首作品进行演唱过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该使用什么样的声音进行孟郊对母亲情感的表达,要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向孟郊进行学习,去理解自己的母亲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音乐课程开展,更好的教育小学生从小养成感恩的心,对生活对父母建立热爱的感情,发挥音乐育人的作用。
(二)通过“赏”,教育学生
通过音乐欣赏,教育学生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映山红》的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音乐作品中的内容,结合电影《闪闪的红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开展。小学生欣赏电影可以建立起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并且对其中的歌曲《映山红》情感理解更加深入。影片中的少年机智应对各种问题的情节,也能使小学生受到教育,感悟到当今时代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建立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
(三)通过“演”,教育学生
在进行音乐演出的过程中,养成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比如在集体演唱《少先队之歌》《少年、少年》等歌曲时,小学生不仅对音乐作品中的内容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且通过音乐的旋律,感受到时代的号召,建立起对传承精神的情感理解。在集体活动的参与中,还可以使小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更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和个人健康成长。
四、以兴趣为主,与各学科知识相融合
小学音乐教学要从各个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中,培养小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提升。
(一)与文字诗词的融合
古诗词作为流传已久的文字精华,具有独特的韵律。在与小学音乐学科的融合实践中,具有独特的应用價值。比如在进行《月是故乡明》的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小学生对相关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同时引导小学生理解不同诗词中的情感。教师可通过播放与解析相关主题的音乐,更好的帮助小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教师在播放音乐作品《但愿人长久》的时候,小学生可以立刻想到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这种意象一致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提升了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在新课标的教学中,增加了信息技术的学科内容,在开展小学音乐的教学中,也要注意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更好的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音乐知识“美丽山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信息技术中的影像画面技术,为小学生的学习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不断提高小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参与性。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纪录片的播放,让小学生对纪录片中播放的祖国大好河山、自然景观进行欣赏,然后结合不同的音乐作品,进行融合教学。还比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形式,使用不同的动画内容进行关联,让小学生在欣赏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时候,观看不同的动画视频,从而对不同的音乐形式建立更直观的感官体验,提高对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与体育学习的融合
小学音乐知识的教学,还可以与小学体育相结合。通过在音乐课堂中,进行良好的律动,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动作协调性,能够更好的理解音乐,学习音乐。比如在进行“神奇律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手拉手”节目视频的播放,让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旋律,并且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打出不同节拍。通过这种声音与形体相结合的教学课堂开展,让小学生建立起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还比如在进行《幸福拍手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进行拍手、跺脚、拍肩,对歌曲进行更好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同时在欢快的气氛中,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也更深刻。
五、以创新为主,与各学科知识相融合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实现与各学科知识的充分融合,提高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在理论学习中,开发创新思维
在进行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对音乐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要注意从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中入手。比如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要注意使用各种乐器,展示不同的乐理知识。一般情况下,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钢琴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在进行钢琴弹奏的过程中,教育小学生掌握音乐的旋律、节奏,并对音符有正确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同样的一首歌曲,使用不同节奏的弹奏方式,让小学生对不同音符的发音效果进行聆听,然后进行分辨,进而掌握不同音符的使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对音乐的专业知识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正确的区分音符、音高、音调等内容,实现了艺术思维的良好开发。
(二)在实践劳动中,提高创造能力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践操作,提高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不同物体的发音效果进行展示,然后要求小学生使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制一把乐器。通过这种实践劳动教学任务的布置,小学生会自觉的对身边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进行观察,或者是对金属进行敲击,或者是对树叶进行吹奏,或者是使用线团进行弹奏等,在不同的自制乐器过程中,小学生的创造能力被激发,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
六、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从审美教育、育人教育、兴趣教育三个方面与新课标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开展,可以更好的实现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帮助小学生建立更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开拓思维,实现个人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虞金玲.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探究[J].北方音乐,2020(20):106-108.
[2]李薇,秦畅.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研究[J].艺术教育,2020(08):67-70.
[3]王莹莹.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评价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07):158-160.
[4]龚丽.浅析“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20(04):114.
[5]兰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探析[J].北极光,2019(07):43-44.
[6]刘晓庆.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9(10):206-207.
[7]周子涵.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信息技术的整合与构建探讨[J].黄河之声,2017(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