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智能化趋向及模式研究

2016-11-18 16:17诸燕亚
艺术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模式研究需求分析服装设计

诸燕亚

摘 要:服装设计的智能化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设计模式的发展趋向及关键问题仍存在模糊性。本文将着重从智能服装的设计需求出发,探讨技术、面料、结构等维度智能服装的设计方法,并就其设计模式展开分析。

关键词:服装设计;智能化;需求分析;模式研究

服装设计的智能化发展,通常是基于对生命系统的模拟与感知,来构建基于服装传感技术的双重反馈机制。智能服装设计能够从感知、反馈与反应中来满足智能服装的设计需求,其前沿技术是建立在服装材料的智能化,特别是记忆材料、变色材料、相变材料等;另一方面依托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通过柔性传感器、导电材料来实现通信。智能服装作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已经成为当前可穿戴多媒体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特别是随着传感技术、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的发展,为智能服装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然而,针对智能服装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将着重探讨智能服装的设计需求,以及设计模式,并就未来趋势展开探析。

1 智能服装的设计需求

智能服装设计是以科技为驱动力,并从可穿戴性上来说科技与服装设计的融合。智能服装设计的需求是基于用户为中心,来将服装设计与智能化技术进行平衡。如J.Rantanen等人设计的雪地救援智能服装,从满足极地严寒条件下,实现电子组件与服装美学的融合,并能够为用户提供定位、健康状况监测等;J.McCann等人利用决策树法来探讨智能服装设计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满足用户自身可穿戴需求,从服装的合体性、透气性、吸湿性等方面来调节服装的舒适性;二是满足用户的作业需求,如具备与某行业相关的服装整体和细节设计,便于适当场合、主要活动的作业规律等;三是满足用户文化需求,即能够从穿戴中遵守相关着装规定,并不影响用户对其他服装的穿着需求;四是满足美学需求,能够从服装的颜色、款型、样式等方面体现潮流等美学特征,从而为用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智能化服装。

2 智能服装设计的技术手段及表现

智能服装的服装与科技的发展具有一致性,从智能服装开发来看,其关键在于新技术的运用来满足智能服装的设计目标。

2.1 柔性设计技术

所谓柔性设计技术是基于生物医学实现智能服装设计的一种应用,通过在面料中嵌入电子系统线路,并与腰带、衬衫等其他服装共同构成微电子接受、通信系统。如利用传感外套来改变服装的情境感知能力,实现对不同运动需求下的具体操作。在科技运用中,这些传感器与面料的结合,还可以与电脑相连,满足信息存储与交互。如雪地救援智能服装,内置GPS定位系统及电子指南系统,便于穿着者根据自身需求来定位,并获取极地气象信息。在传感器技术中,一方面从内置的光线、声音脉冲装置来获取异常信息,并触发相应报警信息;如果用户在1min中取消报警,则消息被取消;否则则通过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向外发送警报信息。

2.2 智能服装面料设计

从智能服装的发展来看,智能面料设计对于提升智能服装的舒适性具有重要作用。以雪地救援智能服装为例,内衣、背心、裤子等,其材料多采用针织技术,并通过相变材料来调节体温,提升舒适度;在外套材料上,利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来制作锦纶布,不仅具有抗破坏性,还具有耐磨性,吸湿性等。当然,智能服装设计在功能上可以利用面料设计来保障合体性,改善智能服装的美学效果。如军用服装中采用面料分层技术,内层材料具有吸湿透气、快干、导汗等功能,外层面料具有隔热、保温,且能够与周围空气形成平衡。可见,智能服装的设计目标在于从科技运用上、面料设计上来满足人的不同需求,最大化增强服装的舒适性。

2.3 智能服装造型设计

从造型设计来看,智能服装的研究较少。如L.Li等人通过研究医疗智能服装,利用针织技术来设计经皮神经电刺激智能服装,能够满足医疗智能服装的治疗效果。在选型上比正常服装小,并通过肩线前移、缩小领围等方式,便于衬衫上的电极能够刺激人体穴位;在缝制上采用手工方式,以保障服装满足患者的身体需求。另外,S.F.Rogale等人通过研究自动热防护功能的智能服装,从夹克造型应用中来制板,制作出满足特定活动需求的舒适性夹克。在智能服装设计上,多依赖于市场需求来融入智能化技术,在造型设计上,也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变化来导入相应的结构设计方法,使其更具综合功能性要求。如草地消防服装,首先要考虑其生产条件、安全性及穿着舒适度,并保障各运动关节点不同部位之间的关系协同。如在服装细节设计上,要注重裆部的弹性,能够满足活动需求;在拉链设计上采用魔术贴;在腰带设计上增加可调节设计,如松紧带等。

3 智能服装设计的效果评价

智能服装在设计上不仅要求满足使用功能,还要从智能服装的电子模块、整体效果上具备舒适性、可用性。由于电子技术本身的特点,对于智能服装设计还需要通过检测,确保各项模块达到相应要求。如对于雪地救援智能服装,不仅要进行洗涤测试,电子模块测试,还要通过真实的使用环境,来测试其整体性能。在单一电子技术测试中,通过配置相应的测试模块,将至性能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来获得智能服装的电子技术稳定性。在真实环境测试中,通过模拟各类真实使用环境,如滑雪环境、机动雪橇作业方式等,对可能触发的报警系统进行综合测评;另外,对于雪地救援智能服装的电池能耗进行测试,对其用户界面及导线稳定性进行优化。在老年智能服装测试环节,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来获得使用评价,另一方面通过对智能服装用户需求分析中,特别是穿着后评价,其喜好程度、使用建议进行分析,来获得相应的改进思路。由于智能服装在使用领域、功能设计上存在差异性,对用户需求的分析,以及对智能服装的测试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智能服装的测试与评价可以采用分级式体系,从基础物理分析、电子测试、气候适应性、服装舒适度及服装现场试验等方面来获取全面评价信息,为优化智能服装设计模式提供参考。

4 智能服装设计的趋势

通过对智能服装设计的分析,在未来发展趋势上,智能服装重点在于技术创新,特别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的发展,为智能服装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智能服装设计模式的研究,将会更加关注智能服装的开发与评价,特别是从人的需求、行业发展上,通过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推进智能服装设计商业化、大众化发展。国外在智能服装设计领域,一方面从智能服装的功能上满足专业性要求,另一方面从健康、时尚、绿色环保等方面来推进智能服装的市场化发展。另外在特殊领域,如军队、救援、防护等行业,智能服装设计将在智能技术提升是行满足特殊性要求。我国对智能服装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将着重从提升智能服装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智能服装的交互性上,围绕用户需求,加强学科交叉与重叠,突出智能服装设计的技术性,来提升我国智能服装的自主研发水平。

参考文献:

[1] 田苗,李俊.智能服装的设计模式与发展趋势[J].纺织学报,2014(02).

[2] 王军,陈晓玫,穆芸,李晓久,潘力.智能纺织品的内涵、设计及其应用前景分析[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5(01).

[3] 夏帆,刘翔.基于服装设计要素和法则的智能配搭设计[J].纺织学报,2015(07).

[4] 易莉莉.智能服装的贴心设计及其发展潜力分析[J].毛纺科技,2016(03).

猜你喜欢
模式研究需求分析服装设计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高校内部控制的定位与模式研究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