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不同施用方式对杂草防效及夏播红小豆生长的影响

2021-03-31 00:58华方静高凤菊曹鹏鹏王乐政
贵州农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红小豆药害药效

华方静,韩 双,高凤菊,曹鹏鹏,王乐政

(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德州 253000)

0 引言

【研究意义】红小豆(Vignaangularis)是我国主要食用豆类作物之一,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1],其营养丰富,是典型的药食同源作物。由于小豆具有耐旱、耐瘠、耐荫、固氮及生育期短的特性,因此,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地位[2]。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国内外需求的增长,红小豆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3]。田间杂草的防除是红小豆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前人研究进展】我国除草剂的应用迅速发展,化学除草的面积占比达89.5%[4],已成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除草技术,但其在小作物尤其是小豆上研究仍较少。近年来,刘振兴等[2,5-9]分别研究不同除草剂对小豆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小豆产量的影响,所涉化学药剂种类繁杂,各药剂对小豆的安全性及使用剂量存在差异;同时,受气温、降雨、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施药器械等因素的影响,同一种类除草剂的安全使用剂量、防除效果及药害程度均有所变化[10],不同地区杂草群落及危害程度亦有差异。因此,筛选适合鲁西北当地红小豆田杂草防除且对红小豆生长安全的除草剂,对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切入点】目前,正式登记用于红小豆杂草防除的药剂有5%精喹禾灵乳油、720 g/L异丙甲草胺乳油、21%氟磺·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8%氟磺·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种类较少。【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综合前人在红小豆杂草防除方面的研究成果,借鉴大豆和绿豆等豆科作物田间常用除草剂,选择其中除草效果较好且相对安全的90%乙草胺乳油、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330 g/L二甲戊灵乳油共3种土壤封闭剂和13%烯草酮乳油、10%精喹禾灵乳油、250 g/L氟磺胺草醚水剂共3种茎叶除草剂,通过分析药剂单施或混施方式对红小豆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及红小豆生长安全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除草剂应用于鲁西北地区夏播红小豆田间杂草的绿色防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品种 冀红15号,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提供。

1.1.2 药剂 90%乙草胺乳油(农药登记号PD20080978),江苏绿利来股份有限公司;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农药登记号PD20050187),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30 g/L二甲戊灵乳油(农药登记号PD20091355),江苏绿利来股份有限公司;250 g/L氟磺胺草醚水剂+10%精喹禾灵乳油(农药登记号PD20093043和PD20161461),安徽省圣丹生物化工有限公司;250 g/L氟磺胺草醚水剂+13%烯草酮乳油(农药登记号PD20081873和PD20081269),山东先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地设在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现代农业科技园,土壤为褐土,肥力中等,地势平坦无坷垃,前茬作物为小麦。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8个药剂处理和2个对照处理:T1,90%乙草胺乳油1 350 g/hm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13%烯草酮乳油117 g/hm2+250 g/L氟磺胺草醚水剂225 g/hm2苗后茎叶处理;T2,330 g/L二甲戊灵乳油990 g/hm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13%烯草酮乳油117 g/hm2+250 g/L氟磺胺草醚水剂225 g/hm2苗后茎叶处理;T3,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 152 g/hm2苗播后苗前土壤处理,13%烯草酮乳油117 g/hm2+250 g/L氟磺胺草醚水剂225 g/hm2苗后茎叶处理;T4,13%烯草酮乳油117 g/hm2+250 g/L氟磺胺草醚水剂225 g/hm2苗后茎叶处理;T5,90%乙草胺乳油1 350 g/hm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10%精喹禾灵乳油60 g/hm2+250 g/L氟磺胺草醚水剂225 g/hm2苗后茎叶处理;T6,330 g/L二甲戊灵乳油990 g/hm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10%精喹禾灵乳油60 g/hm2+250 g/L氟磺胺草醚水剂225 g/hm2苗后茎叶处理;T7,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 152 g/hm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10%精喹禾灵乳油60 g/hm2+250 g/L氟磺胺草醚水剂225 g/hm2苗后茎叶处理;T8,10%精喹禾灵乳油60 g/hm2+250 g/L氟磺胺草醚水剂225 g/hm2苗后茎叶处理;T9,人工除草;T10,空白对照;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21 m2,12行区,行长3.5 m,行距0.5 m,株距0.17 m,密度12.0万株/hm2。各药剂用量均为有效成分含量,土壤封闭剂于播种(2019年6月26日)后及时土表喷施,茎叶除草剂于红小豆第2片三出复叶展开、杂草2~5叶期(2019年7月16日)定向喷施。生育期内管理措施同大田常规。

1.2.2 指标测定

1) 防效。试验地块的杂草群落主要有牛筋草、马唐、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和马齿苋、铁苋菜、反枝苋和苘麻等阔叶杂草,选择牛筋草、马唐、马齿苋和铁苋菜为调查对象,采用4点取样法,于土壤处理40 d(茎叶处理15 d)和茎叶处理30 d分别调查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每点0.25 m2。除草效果在90%以上,药效好;除草效果85%~90%,药效较好;除草效果75%~85%,有一定药效;除草效果75%以下,无效[11]。

株防效=(空白对照区杂草株数-处理区残存草数)/空白对照区杂草株数×100%

鲜重防效=(空白对照区杂草鲜重-处理区残草鲜重)/空白对照区杂草鲜重×100%

2) 安全性。分别于土壤处理12 d、茎叶处理3 d和茎叶处理30 d观察各处理区与对照区小豆的生长发育及药害情况,根据药害分级方法,目测判断药剂是否有药害以及药害程度,并详细记录,“-”表示无药害;“+”表示轻微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表示中等药害,以后能恢复,不影响产量;“+++”表示药害较重,难以恢复,造成减产;“++++”表示药害严重,不能恢复,造成明显减产或绝产[11-12]。

3) 产量。每小区取典型一致的植株10株,进行考种,全区收获测产。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7和DPS 7.05进行相关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红小豆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

2.1.1 土壤处理40 d(茎叶处理15 d)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由表1可知,土壤处理40 d(茎叶处理15 d),各处理对小豆田杂草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表1 除草剂土壤处理40 d(茎叶处理15 d)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Table 1 Plant and fresh weight control effects of herbicide soil treatment for 40 days (stem and leaf treatment for 15 days ) %

1) 株防效。T1、T2、T5和T6阔叶杂草的株防效为85%~90%,药效较好,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3和T7为80%~85%,有一定药效,二者差异不显著,均显著低于T1、T2、T5(T3除外)和T6;T4和T8为35%~45%,无药效。各处理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同阔叶杂草基本一致,T1、T2、T5和T6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为85%~90%,药效较好,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3和T7为80%~85%,有一定药效,二者差异不显著,均显著低于T1、T2、T5和T6;T4和T8为35%~45%,无药效。除T4阔叶杂草的株防效显著高于禾本科杂草外,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总体看,T1、T2、T5和T6的杂草株防效为85%~90%,药效较好;T3和T7为75%~85%,有一定药效;T4和T8均<75%,无防效;T1、T2、T5和T6总体防效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其余处理,T3和T7显著高于T4和T8。说明,T1、T2、T5和T6对夏播红小豆田间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均较好。

2) 鲜重防效。T1和T2对阔叶杂草的鲜重防效为90%~95%,均>90%,药效好,二者差异不显著;T3、T5和T6为85%~90%,药效较好,其中T3和T6差异显著;T7为80.2%,有一定药效;T4和T8为40%~50%,无药效。T1、T2、T5和T6对禾本科杂草的鲜重防效为85%~90%,药效较好,其中T5显著低于T2和T6;T3和T7为75%~85%,有一定药效,二者差异显著;T4和T8为30%~40%,无药效。T1、T2、T3、T4和T8对阔叶杂草的鲜重防效显著高于禾本科杂草,其余处理差异不显著。总体看,T1和T2对杂草的鲜重防效>90%,药效好;T5和T6为85%~90%,药效较好;T3和T7为75%~85%,有一定药效;T4和T8均<75%,无药效。T1、T2和T6的总体防效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其余处理间差异显著。说明,T1、T2、T5和T6对夏播红小豆田间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鲜重防效均较好。

2.1.2 茎叶处理30 d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由表2看出,茎叶处理30 d,各处理对夏播红小豆田间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有提高,说明各药剂的持效期较长。

表2 除草剂茎叶处理30 d的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Table 2 Weed plant and fresh weight control effects of herbicide stem and leaf treatment for 30 days %

1) 株防效。T1、T2、T5和T6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为90%~95%,均>90%,药效好;T3和T7为85%~90%,药效较好;T4和T8为60%~65%,无药效。各处理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同阔叶杂草基本一致,T1、T2和T5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为90%~95%,均>90%,药效好;T3、T6和T7为85%~90%,药效较好;T4和T8为65%~70%,无药效;除T4和T8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显著高于阔叶杂草外,其余处理2类杂草的株防效差异不显著。总体看,T1、T2、T5和T6对杂草的株防效均>90%,药效好;T3和T7为85%~90%,药效较好;T4和T8均<75%,无药效;T1、T2和T5的总体防效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其余处理间差异显著。说明,T1、T2、T5和T6对夏播红小豆田间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

2) 鲜重防效。T1、T2、T5和T6对阔叶杂草的鲜重防效为90%~95%,均>90%,药效好;T3为85%~90%,药效较好;T7为84.76%,有一定药效;T4和T8为65%~75%,无药效。各处理禾本科杂草的鲜重防效同阔叶杂草基本一致,T1、T2、T5和T6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为90%~95%,均>90%,药效好;T3和T7为85%~90%,药效较好;T4和T8为65%~70%,无药效;除T6禾本科杂草的鲜重防效高于阔叶杂草而T8阔叶杂草的鲜重防效高于禾本科杂草外,其余处理2类杂草的鲜重防效差异不显著。总体看,T1、T2、T5和T6对杂草的鲜重防效均>90%,药效好;T3和T7为85%~90%,药效较好;T4和T8均<75%,无药效。T1、T2、T5和T6的总体防效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其余处理间差异显著。说明,T1、T2、T5和T6对夏播红小豆田间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

2.2 不同处理红小豆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

由表3可知,不同处理对红小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

表3 除草剂不同施用方式夏播红小豆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Table 3 Agronomic and yield characters of summer adzuki bean with different herbicide application methods

2.2.1 农艺性状

1) 株高。各处理的株高为43.36~56.06 cm,依次为T9>T4>T3>T2>T6>T8>T7>T10>T1>T5。其中,人工除草(T9)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处理;T4其次(为53.09 cm),显著高于除T9外的其余处理;T5最低,除T1和T5的株高分别显著低于空白对照(T10)4.97%和6.25%外,其余处理的株高均分别较T10提高1.84%~21.21%。

2) 主茎节数。各处理的主茎节数为17.00~21.67节,依次为T4>T3>T8>T9>T1>T2>T5>T7>T6>T10。其中,T4

和T3主茎节数较多,均>20节,T4显著高于T2、T5、T7、T6和T10;T3、T8、T9和T1显著高于T10,其余处理间无显著差异,T10主茎节数最少,为17节,较各药剂处理减少8.65%~27.47%,与除T2、T5、T6和T7外的其余处理差异显著。

3) 分枝数。各处理的分枝数为3.13~4.27枝,依次为T9>T2>T8>T1>T4>T10>T7>T3>T6>T5。其中,T9最多,显著高于T5和T6;其余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2.2.2 产量性状

1) 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各处理的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分别为5.90~7.13粒和14.27~16.60 g,依次为T5>T3>T8>T1>T7>T6>T10>T2>T4>T9和T4>T7>T5>T9>T2>T8>T6>T1>T3>T10;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2) 单株荚数。各处理单株荚数为18.30~40.47荚,依次为T9>T6>T2>T1>T5>T7>T3>T8>T4>T10,T1~T8显著低于T9而显著高于T10(除T8和T4外),表明,施用除草剂可使单株结荚数量减少。

3) 产量。产量的变化与单株荚数相一致,各处理产量为1 735.83~2 448.50 kg/hm2,依次为T9>T6>T2>T1>T5>T7>T3>T8>T4>T10。除T9产量最高外,药剂处理以T6产量最高,为2 417.07 kg/hm2,T4产量最低为2 093.00 kg/hm2,T6、T2、T1、T5、T7、T3、T8和T4分别较T9减产1.28%、5.25%、6.34%、7.54%、8.60%、9.34%、12.94%和14.32%,而较T10分别增产39.25%、33.65%、32.12%、30.41%、28.93%、27.89%、22.80%和20.58%。可见,防效较高的T1、T2、T5和T6夏播红小豆植株性状与T9差异不大,但对夏播红小豆产量性状特别是单株荚数的影响较大,直接导致产量差异,其产量为2 263.77~2 417.07 kg/hm2,产量依次为T6>T2>T1>T5,与T3、T4和T8均差异显著。因此,从产量看,T6(330 g/L二甲戊灵乳油990 g/hm2播后苗前喷雾,结合10%精喹禾灵乳油60 g/hm2+250 g/L氟磺胺草醚水剂225 g/hm2苗后茎叶喷雾)较T9减产最少,基本可以代替人工除草,是夏播红小豆田间除草最佳选择,其次为T2。

2.3 不同处理对红小豆植株的安全性

田间调查结果显示,土壤喷施12 d后,T1、T5、T2及T6的红小豆植株出现不同程度的叶片皱缩或畸形,植株相对较矮,长势稍差,药害程度为“+”(轻微药害);T3和T7未观察到红小豆植株的明显药害。茎叶处理3 d后,T1、T2和T3的植株矮小,倒2叶和倒3叶有锈斑,大部分新叶皱缩,药害程度为“+”(轻微药害);T5、T6和T7的植株矮小、新叶皱缩及部分叶片有药害斑点,药害程度为“++”(中等药害),总的药害程度为T1>T5>T2>T3>T6>T7,即安全性为T7>T6>T3>T2>T5>T1;T4和T8仅进行茎叶处理,红小豆植株无明显变化,说明,药害主要由土壤处理的药剂造成,而喷施茎叶除草剂将加重红小豆植株的受害程度。至茎叶喷施30 d时,各处理红小豆植株均生长正常。

3 讨论

农田杂草不仅与作物争夺水、肥、光、空间等元素,还是多种病虫害的中间媒介和寄主,可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因此田间杂草的有效防除对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化学除草仍然是当前常用的最经济有效、应用最普遍的一项防除措施[13-14]。由于红小豆对化学药剂较为敏感,用药不当严重抑制植株生长,甚至造成减产,因此,建议根据具体情况轮换使用不同的除草剂,达到既有效防治杂草,又能避免或延缓杂草抗药性产生的目的[15]。试验仅对2类除草剂进行常规剂量的研究,并未进行剂量梯度试验,且由于年份间降雨、气温等差异较大致使杂草的种类、数量等也有所差异,同一种类除草剂的安全使用剂量、防效及药害程度也会有变化,如何根据不同杂草群落组成及繁育特点合理选择药剂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4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处理40 d(茎叶处理15 d)时,土壤+茎叶组合处理T1、T2、T5及T6对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为85%以上,药效较好;T3和T7为75%~85%,有一定药效;仅进行茎叶处理的T4和T8无药效。至茎叶处理30 d时,各药剂处理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有所提高,说明各药剂的持效期均较长,T1、T2、T5及T6对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为90%以上,T3和T7为85%~90%,药效较好;T4和T8则无药效,说明T1、T2、T5及T6对夏播红小豆田间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同时也说明,土壤+茎叶组合处理较单一种类药剂或单一方式处理的除草效果更佳,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9,16-17]。植株安全性T6>T2>T5>T1,红小豆产量T6>T2>T1>T5,即从防效、药害和红小豆产量情况综合看,T6的杂草总防效>90%,药害较轻,产量较人工除草减产1.28%,可以代替人工除草,总体效果最佳,是红小豆田间杂草防除的较优选择;其次为T2,药害较轻,产量较人工除草减产5.25%。因此,生产上应用药剂防治红小豆田间杂草时,可采用土壤+茎叶组合处理方式,土壤处理选用330 g/L二甲戊灵乳油990 g/hm2进行苗前喷雾,茎叶处理优先选择精喹禾灵乳油60 g/hm2+250 g/L氟磺胺草醚水剂225 g/hm2进行苗后喷雾,其次考虑13%烯草酮乳油117 g/hm2+250 g/L氟磺胺草醚水剂225 g/hm2苗后喷雾。

猜你喜欢
红小豆药害药效
药效一整天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分析
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
红小豆价格持续上涨,后期有回落风险
作物药害如何急救
红小豆长线行情向好
药效
2014年红小豆种植面积增加价格或有所回落
果树药害补救方法
农作物药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