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永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进行,新的教学思想已经融入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当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积极主动性的调动给予了更多重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进行组织与指导,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调动。素质教育模式的开展,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因此,在当代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让学生自主去思考与探索,以便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我校提出“四学模式”的教学模式,“四学”模式是课前自学,课中互学,课中展学,教师导学,关键是引导和培养学生能主动学习,在教学中落实好如何培养学生有所为,如果课前安排了自学案则在课堂中先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引导学生努力完成,至少弄清基本的概念;如果需要课中互学那么设计好问题,问题要尽量简单和实用;如果需要课中展学就尽量给学生机会,使所担任班级的学生得到锻炼。当然教师在每节课中都要做好导学这一环节,根据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学生原有知识认真做好导学。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上都能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使学生都有所思、有所为、有所获。
要开展自主学习,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自律能力。在主动学习中,学生只有不断地成功,才能保障自主学习过程的长久。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肯定学生的付出与收获。比如在这节“幂函数复习”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我回顾,让学生在真实的自主学习中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老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引导者,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学生数学观的建立以及數学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与数学学习技能的开发以及智力的发展,都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老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在互动中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与依赖的感觉,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会促进学生学习思想的转变,加强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利用有效的提问来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科学的设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运动,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就基于“四学模式”的教师导学策略与实践结合“幂函数复习”作教学案例分析:
1、内容介绍
1.1.教材内容分析。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得到五个常用的幂函数,从而引出幂函数的概念.教学时只需对它们的图象基本性质进行认识,不必在一般的幂函数上作引伸和过多的介绍。教科书首先给出五个实际问题,目的是引出五个常用的幂函数,并由此概括它们的共性,获得幂函数的定义。当然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幂函数的回顾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高考的一轮复习。
1.2.学生情况分析。教师的导学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导学是服务于学生。上本节课的学生合计有45人,整体成绩较弱,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成绩整体较低,平均分66分,最高分81.25,目前总分靠前的三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79.25分、76.25分、74.75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45人一次性全部合格,但是基本是C等级,只有8名同学为B等级,学生在九月和十月已经进行了近两个月的数学高考一轮复习,进行了两次月考和五次的一般性测试,十月份的月考平均分为38.71,最高分为73,最低分为21分,成绩十分不理想。
2、课程标准解读和考题印证
本节课是对幂函数一轮复习,弄清对应知识在课程标准中要求是教师导学的依据。
2.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2.2.结合函数y=x,y=x,y=x,=,=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考题印证:2016·全国卷Ⅲ·T(幂函数的性质)和2018·上海高考·T(幂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3、核心素养和关联考点
学科素养在高考考查中的导向作用,高考各科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是以学科素养为导向进行界定的。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的各科知识内容繁多,涉及的能力也比较广泛。为准确考核并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高考评价体系将考查内容定位为应对生活实践、应对未来的学习或者高等教育的学习,聚焦于应对生活实践与学习探索情境中的问题时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即基于学科素养导向确定应考查学科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教学中教师的导学必须把握学科素养在高考考查中的导向作用。
核心素养:1.数学抽象;2.直观想象;3.数学运算.
关联考点:1.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比较幂值大小
复习目标:1、通过对幂函数的回顾,体会弄清知识原理的重要性;
2、通过对幂函数相关题目的训练,感悟数学核心素养在题目中渗透,同时要有意识地加强我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4、教学基本流程
4.1、2022届数学高考一轮复习的一些背景及思考
在一轮复习中合理分析学生和老师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教师在复习更好的导学。我校学生在数学高考一轮复习中是非常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导学相对合理就更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和学习。根据教育方针提出的立德树人,教师要正面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发展学生,使学生面对高考的同时也能提高一定的整体素质,二者是不矛盾的,处理得越好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4.1.1.高中数学常用的思想方法:
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偶然与必然的思想。
4.1.2.六大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目标的关系
新高考数学改革的重点是高中生数学的六大素养,分别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和数学运算。数学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和应用数学实践活动,逐步掌握“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渐渐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四能”),不断提升自身数学核心素养,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不断提高兴趣和自信,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感悟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关键。
4.1.3.目前我们存在的问题
①对知识原理掌握不够清晰;②复习过程中不会主动自我总结反思,不归纳知识链,不积累做题方法;③考试时审题不认真,不会合理有效考试,很多时候不能把握好自己能做的题;④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较弱⑤一些智力因素和教师因素。
4.1.4、数学高考一轮复习应处理好几个问题
①处理好“点”与“面”之间的关系,即零碎知识的复习和月考的全面回顾,处理好知识框架的形成和加强解题能力;②回归课本,注重基础,加强自我学习;③应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勤动手,多动脑;④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数学的思想方法。
作为数学老师不仅要关注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还需要关注高中教育的整体目标,关注提升学生的通识素养,如社会責任、实践创新、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人文底蕴等,把数学教育目标和数学核心素养融入高中教育目标和通识素养中。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教育部考试中心
[3]龚东华.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J].学周刊,2016,(19):108-109.
[4]王丽娜.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