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园林是最宝贵的艺术形式之一。从园林数量的层面上看,大多数人们对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比较熟知,但是有一种园林的数量比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总和要多几百倍。此外,寺庙园林在选址上也可以最大限度的突破限制,赵抃有诗云“可惜湖山天下好,十分风景属僧家。”当禅宗哲学融入进大自然中的山水之中,为园林增添了新的“情”和“趣”.本文从寒山寺、狮子林、双泉禅院三座寺庙园林的造园手段中,浅谈园林中蕴藏的禅意。
关键词:寺庙园林;禅意;狮子林
大多数情况下,寺庙园林的选址分布在闹市和山林两极。比如明清以来,佛教四大名山有着重要的地位。山林佛寺胜在自然环境优越,远离世俗,山林环境也有利于禅宗哲学的传播及人们对其的感悟。从造园手段上讲,佛寺往往依山水而建,中心建筑群建筑群南北通透,有利于日照通风,符合我国从古至今园林建筑的基本格局,而其他面向也体现了寺庙园林因地制宜的变通性。由于古代帝王和世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所以对自然赋予上神秘的敬仰色彩。因此,寺庙园林布局方式与传统皇家园林中轴线布局密切相关,纵观全局有磅礴之势,自明清以来中轴线布局越发成熟,寺庙园林的修葺也深受影响。禅宗思想体现在寺庙园林的各处景色当中,寺庙园林对古人的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动静交融——寒山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一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诗中所提到的寒山寺也是寺庙园林的代表之一。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期。这一时期的园林,规模由大入小,造景方式也由摹仿自然转化为表现自然。游赏成为园林的主导甚至唯一的功能,开始走向主流。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
寒山寺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兼收并蓄,文化典籍众多。这座寺庙园林的布局并不追求对称,面积不大但是布局紧凑,就够精巧。以园内著名的普明塔院为中心,山水交融,规整严谨,引桥聚水,设角楼。寒山寺正殿面宽五间,单檐歇山顶,飞甍崇脊,据角舒展。寺中处处皆院,错落相通。从整体上看,虽然前后风格各异,但也算层次分明,
寒山寺的独特之处在于选址选在了闹市之中,将禅意融合进动静交融的自然环境之中。寺外热闹繁华,烟火气息十足,寺内钟声悠悠,幽静古朴。《枫桥夜泊》一诗中尽显举子落选不得志的悲伤,钟声也成了寒山寺的特色,古时文人愿意寄情山水,托付自己的心性和愿望。寒山寺不仅成为世人心中的净土和寄托,禅意最浓的钟声也将顿悟的意境融入阡陌交通的市井生活。
二、意境为先——狮子林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是中国古典寺庙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狮子林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元朝时期的园林延续着之前规模宏大的特点,直接将殿宇置于广阔的自然之中。元代的园林重点在于修葺,传统对称、紧凑的构园格局有显著的封建的特色。假山群是狮子林的代表,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叠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假山群峰起伏,湖石形态各异,整个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二十一个洞口。狮子林在空间构造上符合中国传统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方式,中间为水池,旁边则是亭台楼阁、厅堂轩廊等经典的建筑环绕,辅以绿植衬托,将整个园林看起来和谐统一。据记载,最初建造园林的时候,园主搜集了大量的太湖石,经过匠人们别具一格的精巧设计,将太湖石叠成了“透、漏、瘦、皱”汇聚一园的形态。狮子林园内的水系和建筑巧妙结合,动静相宜拉伸视野,俯仰天地,使人虽身在园中,却可以如同置身广阔的天地间愉悦。假山群四周有指柏轩、见山楼、卧云堂等建筑,狮子林中建筑名字均蕴含着禅意,建造风格又各具特色,有高爽玲珑的、有小巧精细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整个园林皆有画意。禅宗思想也随着狮子林中的一花一云、一水一石渗透进大家的思绪中。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就是追求意境。在狮子林中设置大量的漏窗使空间被分割并互相渗透。位于狮子林北部的古五松园,西部为厅堂,东南两侧有曲廊,园的正中有石峰一座,与厅堂成为对景相呼应。整体看狮子林的造园空间艺术,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写意式的意境”。狮子林可谓是将禅意融合在每一处角落,狮子颇受佛家人士的尊重,狮子林也本身体现着寺庙园林“心外无佛”的初心。
三、虚实相生——双泉禅院
双泉庵,位于普陀山象王峰东北麓,千步沙西上。明朝万历年间僧真静建造。坐落在浙江省舟山市的普陀山,是我国的佛教名山之一,相传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普陀山地形呈菱形状,形似苍龙卧海,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山形向四面延伸,西为茶山,北为伏龙山,东为青鼓垒山,东南为锦屏山、莲台山、白华山,西南为梅岑山。
明朝和清朝时期,园林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顶峰。这也是双泉禅院布局精妙的重要园林之一。双泉禅院依山脉地势地势而建,整体布局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层次。前庭借自然之景,上植参天古树,天然去雕饰,幽静质朴,下置溪石,平整踏实。行走在其间,使人享受融入自然的精神慰藉。中庭则为双泉禅院的核心建筑,普光明殿。后庭引水置石,向前眺望,又可见前庭中庭融于一体、溶于自然之中。
双泉禅院虚实相生的布局,精巧将禅意呈现出来。古树斑驳,树叶错落有致,映出来的光影似有似无。绿植黄墙,予人舒适温暖,春去秋来向人们铺开不同的画卷。禅宗哲学讲“空”,如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留白”之势,以空带给人们想象的空间,不约束、不限制,人们所感到的不过时本身意识中的认知。虚实相生的构园手法实则是透過现象看向本质的办法之一,以实看虚体验禅宗哲学中物像更迭,瞬间和永恒相互交融的情趣。
总结
园林艺术是自然山水和人的意识相结合的产物。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禅宗美学已经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而园林所体现出禅的意境更加丰富。如狮子林让人置身假山迷宫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如同禅宗哲学中的顿悟之感。寺庙园林通过“叠山理水”向人们展现出一副精致典雅的水墨画,清冷奇绝的风格使有限的自然空间营造出无限的精神意境。
参考文献:
[1]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20
[2]夕槿.狮子林[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4
[3]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4]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蔡畅(1997.7—),女,汉族,籍贯:辽宁抚顺人,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设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