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FD的研究型大学理工科研究生协同指导模式设计

2021-03-30 00:55鲍佩华常洪艳马兴成
黑龙江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理工科研究型导师

李 金,鲍佩华,常洪艳,梁 洪,栾 宽,马兴成

(哈尔滨工程大学 a.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b.外语系,哈尔滨 150001)

我国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模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决定因素。研究型大学作为理工科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来源,通过深化研究生指导模式改革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型大学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的主要命题。研究型大学具有完备的师资队伍、国际合作、校企合作、培养体系、支撑条件,为理工科研究生指导模式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研究型大学背景下,以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质量功能展开)理论为切入点对理工科研究生协同指导模式设计进行探究。

1 研究生协同指导模式研究现状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飞速发展,为克服单一导师制的弊端,学者对协同指导模式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导师组制、双导师组制和复合形式。导师组制是指由几名专家构成的研究生联合指导小组,以一名专家为组长,负责从招生计划制定到学位论文指导的全过程[1]。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专家组的成员范围不断延展,由最初的学科内专家扩展到校内、校企和国外专家。在所有协同指导形式中,关于导师组制的研究最为丰富。孙政荣对相近学科导师组的优势和具体实施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工理互辅的多学科指导组策略[2]。孙冬梅和孙蕊林提出了分段导师组制的构想,对分段导师组制的优点和运用进行了深入解析[3]。王世杰等人在深入分析导师组制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跨学科、跨方向、适度跨专业等多种导师组构建方式,并对多因素协调匹配等实施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4]。肖宗志提出以硕士学位论文指导为轴心来构建动态导师组制[5]。金永中等人通过导师组制在化工专业研究生中的实践提出了导师组成员责任划分和导师组“1+2”结构的构想[6]。史静等人深入分析单导师培养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了校内合作、校外联合和校企协作这三种导师组培养模式[7]。将导师组制和双导师制有机结合,屠远等人提出了双导师组制,构建了学科导师组和工程实践导师组[8]。双导师组制也可以是校内导师组、校外导师组相加的复合模式[9]。王叶珍等人以项目为载体,提出了“项目+导师”的团队制复合指导模式[10]。这些成果为研究生协同指导模式提供了大量理论支撑。目前,协同指导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势、构建模式、实施策略等定性分析上,缺少定量研究结果,本研究引入了QFD理论来探索以导师组制为基础的协同指导模式设计,以期为协同指导模式的定量分析途径提供参考。

2 QFD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质量功能展开(QFD)是将顾客需求内化为品质特性,指导产品系统设计的方法,以质量屋为核心定量工具[11]。质量屋以自相关矩阵(屋顶)和需求—措施关系矩阵(房间)进行系统量化分析,利用图表或矩阵的方式,将顾客需求(左墙)、技术措施(天花板)、权重(地板)、改进计划(地下室)和市场竞争评估(右墙)有机结合,使需求逐步转化为设计,内化为具体的控制特征。质量屋可根据需求进行单次到多次展开,或对部分成分进行删减[12-14]。近年来,QFD逐步由制造业应用到教育教学,我国高校QFD应用研究集中在课程设置、教学设计、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改革和设计,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

3 基于QFD的协同指导模式设计

3.1 多来源需求分析

理清需求是QFD应用的第一步。类比产品设计过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特殊性,需求来源多元化,国家、地方、用人单位和受教育者均是需求来源,兼具QFD分析的输入(顾客)和输出(产品)两种角色,不同来源需求兼具共性和侧重。本研究通过政策文件和文献检索,结合用人单位和研究型大学理工科研究生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质量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型大学理工科研究生质量一级需求可概括为知识学习要求、能力培养要求和价值塑造要求,见图1。

图1 研究型大学理工科研究生质量要求图示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research universities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扩展,仅具备单一学科知识很难适应国家、地方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新需求。在知识学习质量要求方面,研究型大学理工科研究生要在具备大类基础知识和学科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密切交叉的其他学科知识,为进行学科知识延伸奠定基础。同时,学科前沿知识、学科应用技术框架理论也是知识学习质量要求中的必备组分。创新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研究型大学理工科研究生培养必须适应创新需求。在能力培养要求方面,研究型大学理工科研究生应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学科知识迁移能力、密切交叉学科知识和前沿知识获取能力、文献获取和阅读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同时,职业素养、应变协调能力、沟通管理能力和自控抗压能力也都是能力培养要求中的必备组分。价值塑造是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塑造要求的核心和首要任务,爱国主义、思想道德修养、学科伦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均是价值塑造要求中的必备组分。

3.2 协同指导模式质量屋设计

在质量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理工科研究生培养目标为核心,确定了质量需求与指导特征关系矩阵和指导特征自相关矩阵,结合培养环节构建了协同指导模式质量屋,见图2。

图2 协同指导模式质量屋Fig.2 House quality of collaborative guidance mode

协同指导模式质量屋包括五个部分:左墙为研究型大学理工科研究生质量要求,天花板是协同指导模式指导特征,房间描述是质量要求与指导特征关系矩阵,屋顶为指导特征自相关矩阵,地板是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协同指导模式的个性化培养方案设计,右墙为协同指导模式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协同指导模式特征由14项指标构成,归为导师团队、培养环节和氛围环境三大类。在此基础上,将23项质量需求二级展开条目与14项指导特征构建关系矩阵通过调查问卷结果来进行重要度评估,见表1。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研究生导师指导团队的成员趋向多元化,多学科、多来源导师团队构成形式在研究生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同来源导师在培养过程中的协调合作和合理配置会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系矩阵结果显示,不同来源导师与质量要求项目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相关度差异,本学科主导师在学科知识相关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校内其他学科导师则是学生跨学科知识学习的关键,企业导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国外导师与学生的前沿知识获取能力和外语论文撰写能力提升具有强相关度。关系矩阵结果表明了培养环节与不同质量要求二级目标的相关度规律,培养氛围环境会影响质量要求的达成度。为进一步分析三种类别指导特征的相关度,构建了指导特征自相关矩阵,结果见表2。自相关矩阵结果表明,导师团队成员来源与培养环节和培养氛围环境支撑度存在显著差异,培养环节作用需要培养氛围环境的支撑。

表1 质量要求与指导特征关系矩阵Tab.1 Relationship matrix between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features

表2 指导特征自相关矩阵Tab.2 Autocorrelation matrix of guidance features

综合分析显示了质量要求二级展开的关键指导特征,企业导师、创新竞赛、学位论文及学术氛围是迁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指导特征。学院其他学科教师、校内其他学科教师和授课环节共同构成了大类基础知识的关键指导特征。企业导师、创新竞赛、学术氛围及合作氛围是团队协作和职业素养的关键指导特征。学术氛围、学术活动、创新竞赛、文献综述和学位论文高度自相关,映射多项质量要求。关系矩阵和自相关矩阵可视化了导师团队来源、培养环节和培养氛围环境在质量要求达成中的重要性分布规律,为协同指导模式设计提供了量化指标,为导师团队成员的配置提供了依据。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规律。通过对质量要求设置权重,QFD质量屋能够为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提供量化、可视化和系统化的分析。

4 结语

采用QFD模型探索理工科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设计,通过质量屋将国家和社会对理工科研究生的质量需求逐层展开,利用重要度分析映射到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中,为系统化、个性化、多样化、动态化等多种要素与研究生培养的有机结合提供量化途径,使理工科研究生协同指导模式与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求紧密相连。

猜你喜欢
理工科研究型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不理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布理工科人才发展战略
理工科学生知识产权素养培育研究
V eraW an g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
中国研究型大学经费筹措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