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化数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021-03-29 18:05彭雨寒
幸福家庭 2021年23期
关键词:教师应数学知识幼儿园

彭雨寒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表明了游戏和生活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开展游戏化的数学活动,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幼儿园游戏化数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以期提升数学活动的教学效果,让幼儿快乐地学习数学。

(一)没有很好地融合游戏与数学活动

近年来,部分教師逐渐意识到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在数学活动中加入游戏元素,但在设计和实施游戏化的数学活动时缺乏专业性,没有很好地融合游戏与数学活动,导致游戏化的数学活动流于形式。目前,游戏化的数学活动仍以教师为主导,没有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二)核心概念界定不明确

部分教师并没有深刻理解游戏化数学活动的内涵,单纯地认为只要在数学活动中加入了游戏就是游戏化的数学活动。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数的分解与组合”中,教师带领幼儿开展“你问我答”式的拍手游戏,并出示挂图,让幼儿根据要求在上面贴卡片。在数学活动“认识序数”中,教师提前绘制了一栋楼房,并在每个房间里画上了不同的动物。在活动开始后,教师请幼儿说一说动物住在楼房里的第几层、第几间房。由此可见,教师应深入学习和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含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化课程。

(一)观摩案例,反复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学习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并经过反复的实践与思考,才能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提升教学效果。在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教师可以认真观摩这些成功的案例,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前人经验等方式,深刻体会课程游戏化精神,以更好地开展游戏化的数学活动。

(二)梳理思路,广泛取材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从游戏的分类上梳理思路,寻找灵感。人们可以按游戏的教育作用或目的对游戏进行分类。据此,幼儿园的游戏可以分为创造性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娱乐游戏等。其中,创造性游戏又可以分为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教师可以思考哪些游戏与数学知识有契合的地方,并将其创新后融入数学活动。例如,结构游戏中包含了空间方位、形体概念、受力平衡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活动的内容适当融入结构游戏,促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又如,体育游戏“迷迷转”要求幼儿听清楚教师发出的指令,并按指令内容寻找游戏同伴。当教师说出“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时,幼儿要快速找到其他两名幼儿,并与之抱在一起。这个游戏包含了数学中的点数。在“小超市”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需要使用“人民币”购买物品。教师可以借助这个游戏向幼儿讲解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创新游戏的形式和内容,并将其与数学知识有机融合,开展游戏化的数学活动。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绘本,让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

(三)有机整合,因材施教

在游戏化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有机整合数学知识与游戏,以免出现数学知识与游戏不相符的现象。教师应明确游戏只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游戏化数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明确游戏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后,教师还应有机整合游戏、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数学知识和游戏的比例是影响游戏化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设计的游戏过多,过分关注游戏的趣味性,而忽略活动的教育性,会使数学活动变为无目的的游戏,从而无法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让游戏化的数学活动失去原有的教育意义。反之,教师过分关注游戏化数学活动的教育目的,忽视游戏精神,如游戏的趣味性、幼儿的主体性等,则无法有效激发幼儿的活动动机,进而降低游戏化数学活动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等,开展个性化的数学活动。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游戏,如在“小兔子采蘑菇”情景游戏中,教师扮演兔妈妈,让幼儿扮演兔宝宝,借助兔妈妈带领兔宝宝在森林里采蘑菇这一情景,让幼儿掌握“数的分解与组成”。大班幼儿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竞赛类的游戏,如在格子地毯上玩“穿越地雷阵”游戏,让幼儿感知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同时,教师在设计游戏化的数学活动时,应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既不能让游戏过于简单,让幼儿因失去挑战而感到无趣,也不能让游戏过于复杂,让幼儿因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而失去挑战的兴趣。

(四)创设情境,就地取材

在传统的数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为幼儿准备大量的学具,还要考虑学具是否逼真形象,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这既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无法实现相应的教学效果,而游戏化的数学活动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培养幼儿一物多用和以物代物的能力,如在“躲避地雷”游戏中,教师可以对幼儿说:“我们把这个盘子当作地雷吧。”在这种情况下,幼儿会自动代入游戏情景,把盘子当作地雷。教师还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雪花片玩具当作奖励,在游戏结束后发给表现突出的幼儿。这时,在幼儿的眼中,雪花片就有了新的意义。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材料,并赋予该材料一定的象征意义,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从而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经验。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的活动设施和地形特点设计相应的活动。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的户外场地有丰富的微地形,有小山坡、山洞、树屋等。笔者根据地形特点设计了“捉迷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不同的方位。又如,幼儿园的操场上有跑道。教师可以利用跑道上的线,带领幼儿学习“数的分解与组成”。

综上所述,游戏化的数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提升数学活动的效果。教师应深入学习课程游戏化理念,认真观摩成功的案例,并反复实践,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设计出适合本班幼儿的游戏化数学活动。教师还应梳理自己的思路,借鉴各类游戏,设计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游戏化数学活动。此外,在开展游戏化数学活动时,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有机整合游戏与数学活动,并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以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数学知识幼儿园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我爱幼儿园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爱“上”幼儿园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