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珍
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锻炼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心理品质是一个人看待自我与他人、环境等元素彼此之间多元联系的态度和主观想法,对于个人的精神认知和意识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萌芽时期,缺乏明确的自我心理塑造意识,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普遍心理发育情况,锻炼幼儿的认知能力和主观意识,设计一系列的心理品质辅导课程,以期帮助幼儿实现个人心理的稳步成长和精神、情感方面的快速发育。在笔者看来,教师可以从意志力培养、自信心培养、健康社会情感培养和人际沟通能力培养这四个角度出发,全方位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
意志力是人基于主观愿望产生的一种精神韧性,强大的意志力能给人带来非凡的恒心和卓越的定力,并促使人向更高层次开发个人的精神资源和情感价值。幼儿的心理状态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幼儿会产生趋利避害的意识。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力,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积极引入挫折教育,培养幼儿不怕困难、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观察。当幼儿在常规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正视困难、迎接挑战,锻炼幼儿不惧艰难的勇气,引导幼儿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幼儿获得战胜困难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参加难度较大的游戏活动,锻炼幼儿的意志力,为幼儿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正面的事例,为幼儿树立优秀的榜样,激发幼儿的好胜心,帮助幼儿确立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前进目标,逐渐培养幼儿的进取意识和奋斗精神。在开展榜样教育时,教师要把握好度,不能过分追求意志锤炼效果,而忽略了幼儿的人身安全,要防止因难度过大而使幼儿产生自卑情绪或受到意外伤害。教师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幼儿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慢慢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力。
例如,在幼儿搭积木时,笔者发现,部分幼儿由于掌握不好积木之间的平衡,产生了气馁、退缩的不良情绪。部分幼儿索性把积木一扔,自己坐在一边撅起了小嘴儿。这时,笔者走过去询问幼儿:“老师看你刚才搭的台子很好看呀,就差最后一点点了,为什么不继续了呢?”当幼儿表示自己搭不好时,笔者引导道:“这是小积木在向你发出挑战呢,想和你比一比谁更有本事。如果你放弃了,那不是向它认输了吗?来,我们再试一次,小心一些,老师陪你一起再搭一次。”当幼儿成功搭出自己想要的模型后,笔者对幼儿的游戏表现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自信心是对自我的客观肯定,它建立在充分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是人能主动展现自我能力、提高自我价值、实现自我成就的重要条件之一。幼儿具有活跃的思维和强烈的好奇心,有较强的尝试诉求和表现欲望,十分渴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同时,出于一种天生的畏难心理,幼儿在面对挑战时又会表现得十分胆怯,对自己充满质疑,出现畏首畏尾的活动表现。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鼓励幼儿进行大胆尝试,让幼儿意识到即便失败了也只是给自己下一次的成功做了一次准备。通过这种正面的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当然,教师在引导幼儿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过分夸大或脱离实际,否则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或是助长幼儿骄傲自满的情绪。
比如,在画画活动中,笔者发现,有的幼儿由于性格内向喜欢自己躲在角落里偷偷地画,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画作。这时,笔者利用活动时间和幼儿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的兴趣爱好,引导幼儿给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画“肖像”。在成品展示环节中,笔者一边向那名幼儿投去鼓励的目光,一边说:“为自己喜欢的东西画一幅画,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真希望小朋友可以和老师分享一下这份美好呢。”当幼儿鼓起勇气分享画作时,笔者充分肯定了幼儿的绘画作品,对其提出了表扬,并以委婉的方式指出了作品需要改进的地方。
社会情感的含义非常丰富,它是指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常态性情怀和精神认知,它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怀追求,是一个人社会理想和高阶思维的存在基础。幼儿对环境比较敏感,对情感缺乏必要的认知和理解,部分幼儿甚至缺乏基本的共情心理。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关注、回忆生活中的多元场景,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帮助幼儿了解情感的概念、内核、目的等。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自然地引入生活的场景,不要为了引入而引入,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不能以成人的思维去选择,要从幼儿熟悉的、简单的生活场景入手,培养幼儿健康的社会情感。例如,在笔者生日那天,笔者带了一些糖果分给幼儿,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得到的生日礼物,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分享自己难忘的经历。有的幼儿说收到了一条新裙子,有的幼儿说得到了一个变形金刚,有的幼儿说生日那天他和父母一起去了游乐园,大家玩得很开心。
这时,笔者进一步追问道:“那么,老师问一下,大家谁记住了爸爸妈妈的生日呢?”这一问题超出了幼儿的预料,他们面面相觑,鸦雀无声。笔者引导道:“爸爸妈妈记得我们的生日,早早地就买好了礼物送给我们,这是因为爸爸妈妈非常爱我们。我们也非常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要把他们的生日牢牢记住呢?”幼儿纷纷点头。这有助于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幼儿形成关心父母、尊亲孝亲的美好情感。
良好的心理品质离不开丰富的人际交往活动。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利用幼儿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以一些富有趣味性、参与感的游戏活动为载体,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组织幼儿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引导幼儿共同完成游戏任务,让幼儿感受到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乐趣,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幼儿的情绪感知能力,增强幼儿的团队配合能力。
比如,在“你说我猜”主题游戏中,笔者将幼儿分成了几个小组,让每组派出两名代表,一人背对黑板,另一人面对黑板。笔者在黑板上写一种常见动物或是职业的名字,面对黑板的幼儿要在不做动作、不提及黑板上名字的情况下仅靠语言描述引导同伴猜出黑板上的词,用时最短且结果正确的一组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
幼儿是一艘艘刚刚驶离港湾、驶向人生之海的“小舟”,教师不仅要为幼儿提供知识的“马力”,还要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幼儿指引正确的航向。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幼儿顽强的意志力,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社会情感,提高幼儿的人际沟通能力,引导幼儿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让幼儿形成准确的自我认知,为幼儿心理素养的提高和人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本文系2020年度白银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良好个性心理品質的培养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BY[2020]G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