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颖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据重中之重的地位。所以,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识字教学有机融合,采用字理教学法、字谜教字法、插图教学法、书法教学法,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让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世界多元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更是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语文课程标准》阐述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汉字是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世界语言之林也占据独特地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识字写字教学内容安排,让学生“多认少写”,尽快学会读书写字。新编一年级教材的识字课文,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一年级教材中,体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因此,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紧密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一、传统文化渗透之字理教学法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它同拼音文字的区别,在于文字符号不直接反映语音,但是,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相当紧密。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掌握汉字汉字音、形、义的本源,是正确认识和使用汉字的基础,同时也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小学低学段的识字学习以简单的独体字作为起点。虽然独体字笔画较少,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发展十分有限,而独体字多为许慎的六书名目中的象形字和指事字。若结合字理与背后的传统文化故事,从汉字的源头出发,兼之演变过程,能更好地帮助低年级小学生深刻理解与记忆所学生字,提高课堂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生字分为“二会字”以及“四会字”。“二会字”指会读、会认即可;而“四会字”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会读、会认、会写、会用。字理教学法重点运用于学习“四会字”上。部編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为识字单元。比如,第二课需要学习的生字是“一”“二”“三”“上”。学习数字的汉字的时候,可以从古人的计数方法——算筹计数法或结绳记事法的小故事开始。“在还没有发明出文字的原始社会,古人们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三件事,他就打三个结,如此类推。一般大事就结成大结,小事结成小结。所以在汉字里面,代表一就画一横,代表二就画两横,代表三就画三横。如果代表一百呢?画一百横吗?代表一千呢?画一千横吗?显然太浪费时间了。所以聪明的古人们为了方便,约定百、千这些字用其它形式来表示,这些以后会一一学习。”“古时候,人们会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用竹子做成的小棍子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一、二、三都是横放算筹表个位数的算筹形象。”这样教学,给学生拓展了结绳记事的文字起源传说以及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
在教授指事字“上、下”二字时,可以从字源作为开端。“上”字以一横为标准线,加一点在上面,表明“上”的意思;而加一点在下面,表明“下”的意思。但是因为两字形体容易与“二”字混淆,因此,古人加上一竖作为区分,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上、下”二字。这是从字理与演化过程对汉字进行剖析。
另外,生字中的会意字是联合几个意义相关的字来共同表达一个意思而构成的新字,如“林、间、生”等字。“林”以并排的两个“木”字表示树木丛生,做丛林之意;“间”字以月光从门的间隙透进来作为门缝的意思;“生”字以下面的一横作为地面,上面一课小草,以草长出地面会意。这样给学生讲解,除了更好帮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奥妙以外,还能让学生学习到生字的本义。
而根据事物类型造字,再选取一个同音字来代表读音以配合成字的形声字在汉字中更是常见。形声字由表示新造字的意义或类属的形旁与表示读音的声旁构成,这类型的字在汉字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从形声字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学习分辨形近字,如,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拍手歌》中,生字含有“鸟”旁代表长尾巴鸟,像鸡、鹅;而含有“隹”旁则代表短尾巴鸟,像雀、雁。另如,示字旁与衣字旁,以往的教学中只是直接灌输示字旁只有一点而衣字旁有两点,学生根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经常混乱。但若能先分析“示”字与“衣”字的形体与偏旁写法的区别,再结合偏旁的意义来讲解,“示”字跟祝福,祭祀有关,而“衣”字跟衣服有关,从而区别两者。从形声字的拆分讲解,相当有助于学生学会辨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传统文化渗透之字谜教字法
字谜,顾名思义,以字面作为谜底。它是一种中国渊远流传的文字游戏,也是汉字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这种谜语的编写或是利用了汉字的造字规律,或是利用了汉字形、音、义某一方面的特点,显得既有趣味,又有知识内涵。在古代,中秋节和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常常会有猜灯谜的活动。因而,在识字教学中加入字谜,可以有效渗透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全方位接受熏陶。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的生字“肚”,即可运用字谜的方式“月光照在土地上(打一字)”来进行教学。再如,学习“炎”字的时候,可编写字谜“火上加火”代表炎热。字谜不但具有趣味性,更富于挑战性,此教学法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好地让小学生感受到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提高对母语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三、传统文化渗透之插图教字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由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主编,众多教育专家以及一线教师共同合作的“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教材努力避免 “表面文章”与“穿靴戴帽”,而做到“有机渗透”,使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特别是两个“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的文章选编、内容安排、导语和习题的设计等诸多方面,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教材中,最不起眼,但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插图。教材中所有的插图都是经过别出心裁的精挑细选,当中很多插图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课文,忽视与课文配套的,相映成趣的插图。比如说,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识字课中的《口耳目》,其配图为京剧卡通人物。图文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在教学中可以将所要学习的这几个生字与作为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结合起来,补充介绍。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充分挖掘、利用好教材呈现的每一项内容去教语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四、传统文化渗透之书法教字法
书法教学法在识字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书法艺术的基础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能得以生存、发展的背景。学生学写字,不单单要会写,更要写得好、写得美,追求美观、匀称、大小适中。汉字中的横、竖、撇、折、捺、提、点都充满着大学问,体现中华民族优异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位置,强调生字笔顺以及书写的注意事项,从而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要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汉字的形体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美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温儒敏.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
[3]王敏.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研究——以部编版教材为例[D].江南大学,2020(8).
[4]胡雪婷.小学低年级多元识字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6).
[5]陶蜜.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的实践与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