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诱导,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2021-03-28 02:40陈沃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9期
关键词:发展思维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陈沃泉

【摘要】数学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创新教学方法,巧妙引导,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体验,通过动手操作激发思维潜能,通过练习发展多向思维,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思、思维活跃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发展思维;动手操作;巧设练习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当前提高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多种手段,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爱学乐学,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思維

小学生最喜欢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具体的数学情境,能够深刻思考数学问题,比枯燥的文字叙述效果更好。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巧妙引导,为小学生创设生活和学习互通的情境,让小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进行某种技能的学习。

在教学中,笔者注重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情境,通过动画、视频、直观教具、学具、学生表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身临其境,结合生活实践理解题意,训练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如,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中的应用题教学中,笔者运用补充问题,让学生了解如何求分率。例如,五(1)班有学生45人,五(2)班有50人,                       。补充条件,分别符合下列算式:A.45÷50、B.(50-45)÷45、C.(50-45)÷50。让学生充分讨论:如何填上问题,使应用题分别符合上面的算式要求,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也就得到答案:

A、五(1)班人数是五(2)班的几分之几?

B、五(2)班人数比五(1)班人数多几分之几?

C、五(1)班人数比五(2)班人数少几分之几?

通过问题情境,学生就容易明白从问题中如何寻找解题的方法。

又如,在学习《周长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周长”的概念,笔者重点创设数学情境,感受周长。从不规则图形入手让学生操作,如绕篮球场走一周,用彩笔沿着树叶的周围画出它的边界,用绳子把圆形铁罐围一圈,然后拉直,测量出圆形铁罐底面周长……这些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教学效果甚好。

富有情趣的数学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动手操作,寓教于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们动手、动脑、动口,把各种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使单调而乏味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提高学生的探究内驱力,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思考。如,在教学《求不规则的物体体积》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从感知到理论,以求达到教学目的。具体做法是:

(1)要求每个学生带一个方形罐(因为五年纪学生没有学习过圆柱体体积)和一块不规则的石头。

(2)进行分组实践,在罐中装一定的水,并作好水平线进行记录,量出水的高度。

(3)把石块放入水,观察水位上升情况,测出水的高度。

(4)分别计算原来水的体积及放入石块后水的体积。

(5)用放入石块后水的体积减去原来水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刚才所放入的石块体积。

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操作,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很高,就会很快掌握这项知识。

五年级《公因数》一课有这样的练习:一块长方形地面的长60分米,宽40分米,要铺正方形地砖,需选边长为多少分米的方砖,才能铺得既整齐又节约?(地砖的边长要求整数分米)。

这道思考题就是结合生活实际的实践性题目,教学时,先要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选择地砖?应用什么知识进行解答?”布置预习的时候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和测量一下家里的客厅、房间等地面铺地砖情况,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让学生在长方形纸上画图分析,怎样才能把这张长方形纸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认识到,题目的内涵是要求长方形地面边长60和40的公因数。60和40的公因数是1,2,4,5,10,20,因此,可以选择边长是1分米,2分米,4分米,5分米,10分米,20分米的方砖。学生在剪剪拼拼中即可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对图形识别判断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动手“做”数学的兴趣。

三、巧设练习,拓宽思维

为了发展学生思维,更好巩固知识技能,笔者更重视练习的巧妙设计。为了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笔者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善于诱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笔者巧妙设计了练习题:“甲乙两队合修一段长1200米的水渠,甲队单独修完要10天,乙队单独修完要8天,现在两队合修,一共需要多少天?”

首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发挥主体作用,了解到这类应用题是工程应用题。引导学生在思考这类题目时,还可以把整项工程当作“1”来看待,依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这一关系。这类题是教材的难点,学生往往理解不透。因此,让学生独立练习,教师适当点拨,学生想到了以下解法:

接着,将题目变形,拓宽学生思维,“创文活动,甲乙两队合修一段路,甲队单独修完要4天,乙队单独修完要6天,现在两队合修,一共要修多少天?”学生可以直接列式1÷(+)。教师还巧妙设计有变化的练习,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进行思考,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拓宽学生解题思路。

又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通过让学生补充条件,训练学生发散思维。五年级有学生45人,      ,四年级有多少人?出示下列式子,要求学生根据算式补充条件。

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了解到分数应用题中,如何识别单位“1”。已知标准量,如何求比较量;已知比较量,如何求标准量。这种学习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达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为学习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打下基础。

通过巧妙引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动脑想问题、感悟方法,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猜你喜欢
发展思维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让孩子在情境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