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出现经典循经感传医案

2021-03-28 13:17:17高秀娟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23期
关键词:循行中风病醒脑

黄 磊,王 建,高秀娟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医医院,山东 菏泽 274700)

循经感传现象是针灸学经络学说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针刺、艾灸或其他方式等刺激穴位时,产生的具有酸、麻、胀、沉重等感觉,并沿着经络路径传播的现象[1]。古籍中并无此称谓,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有“得气”“气至病所”,意指针刺得气后沿着经脉循行传导至病变部位现象。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创立的治疗中风病重要的非药物疗法之一,三阴交穴是其疗法所选主穴之一。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亦为足部三条阴经的交会穴,故名“三阴交”。«灵枢·经脉»言:“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临床已证实循经感传是针刺取得较好疗效的保证,与神经传导密切相关。笔者在临床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过程中经常观察到的感传现象包括:针刺肩髃穴出现沿大肠经向肢体远端方向的肌肉跳动,针刺合谷穴朝三间穴刺法出现的食指的瞬时跳动等,此类现象的出现对临床疗效大有裨益。笔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操作患侧三阴交穴时,出现头部颠顶区瞬时的麻电感,符合经典的经络循行,现报道如下。

1 病案举例

患者,男,47岁,于2019年10月9日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口舌斜25d”由我院中风病科转入我科进行针灸康复治疗,发病时经颅脑C T诊断为脑梗死,在中风病科经内科常规治疗后病情稳定,转入我科时症见: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流利,能独立行走,伴有左肩痛,左手背肿胀,纳眠可,二便正常,神色欠佳,语声无力,气息匀称,无咳嗽,舌质暗,苔润,脉细涩。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发育营养中等,体型适中,被动体位,查体合作。左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左上肢肌力近端Ⅱ级、远端Ⅱ级,手能屈曲,但不能完全伸展,肌张力稍高,左肩部压痛,活动时加重,手背肿胀,左下肢肌力近端Ⅲ级、远端Ⅱ级,肌张力稍高,足背屈不充分,踝阵挛(-),左巴宾斯基征(+)。中医诊断: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脑梗死恢复期;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转入后,每日行醒脑开窍针刺法及康复训练治疗。10月14日上午,针刺继续采用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针刺法,主穴取内关(双侧)、水沟、三阴交(患侧);配穴取患侧极泉、尺泽、委中,均按常规手法操作。三阴交穴(患侧)行提插补法,方向为与胫骨内侧缘皮肤成45°角斜刺,患者患侧下肢突然屈曲,自述“似过电一般”,针刺出现的麻电感并未向足部传导,而是突然感觉头部颠顶区出现明显麻电感,且是在针刺行针操作瞬间出现的,针后患者明显感觉到头脑清醒,精神良好。

2 讨论

我国古代循经感传是针刺取得疗效的保证,与神经传导关系密切,既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又与周围神经系统相关[2]。最初提出循经感传现象的医学是日本学者长滨善夫等[3],后来我国医学界的研究者们对此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了经络“敏感人”,并得出了针刺时出现循经感传可能提高临床疗效的结论,如张国洪等[4]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采用出现循经感传的针刺方法疗效优于传统的针刺;邹伟等[5]治疗肩周炎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相似结论。关于循经感传的敏感度方面,胡勇等[6]研究后根据经络感传现象循行的距离将人的感传效应分为不敏感型、稍敏感型、较敏感型和敏感型4种类型,本案患者应该属于敏感型。

本案在患侧三阴交穴行醒脑开窍针刺法时,行针过程中出现了头部颠顶区的麻电感,符合«灵枢·经脉»中的经络循行。本案是临床出现的个案,在其后的类似操作中并未再出现,说明这种典型循经感传的出现概率比较小,本次操作患者出现“上达颠顶”的感传后“明显感觉头脑清醒,精神良好”,瞬时的疗效较好,长期的效果有待临床进一步的总结观察和研究。

猜你喜欢
循行中风病醒脑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基层中医药(2022年2期)2022-07-22 07:39:12
带脉循行浅议❋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任督脉循行刍议*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督脉循行考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39
星蒌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29:58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2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