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马西平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3-28 06:34方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喷丁加巴中枢性

方芳

中枢性疼痛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疼痛。临床发现,大部分患者只有丘脑病变引起的疼痛,才被列为中枢性神经痛,而外周引发的疼痛虽有中枢机制,但不是中枢性神经痛。目前产生中枢性疼痛的确切机制还未知,虽可通过电生理试验或检测脊髓扁率,可发现与中枢性疼痛相关的细微脊髓损害,但患者通常表现为麻木而不是疼痛[1]。通常来说,能引起中枢性系统病变的疾病都可引发中枢性疼痛,其中包括:脑脊髓血管损伤、多发性硬化、创伤性脑损伤、脓肿、肿瘤、癫痫、帕金森病、脊髓空洞症等。本研究将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应用卡马西平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旨在分析此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入选的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按照药物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和联合组,各40 例。其中常规组男28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42.6±1.1)岁;平均病程(8.6±3.6)个月。联合组男26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43.8±1.1)岁;平均病程(8.3±4.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本研究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患有痉挛性疼痛、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根炎等引起的疼痛;②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失眠症、血液系统疾病等病史者。

1.3 方法 常规组主要应用卡马西平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卡马西平(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279),口服,初始剂量为100~200 mg/次,1~2 次/d,逐渐增加剂量至400 mg,2~3 次/d。联合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巴喷丁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加巴喷丁(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662),口服,第1 天一次性服用0.3 g;第2 天服用0.6 g,分两次服用;第3 天服用0.9 g,分三次服用。可根据疼痛的需要,逐渐增加剂量至1.8 g/d,分三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4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总分10 分,其中0 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9 分为重度疼痛,10 分为激烈疼痛。采用VAS 评分评价疼痛程度,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疼痛感消失;有效:临床疼痛感明显减轻,疼痛感减轻约1/3 以上,需要使用止痛药进行缓解;无效:临床疼痛感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治疗前,联合组轻度3 例、中度19 例、重度18 例,VAS 评分为(7.5±2.1)分;常规组轻度4 例、中度16 例、重度20 例,VAS 评分为(7.6±1.8)分。两组疼痛情况及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无痛8 例、轻度23 例、中度9 例、重度0 例,VAS 评分为(3.5±1.4)分;常规组无痛1 例、轻度8 例、中度15 例、重度16 例,VAS 评分为(5.8±1.4)分。联合组疼痛情况优于常规组,VAS 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200,P=0.000<0.05;t=7.347,P=0.000<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显效13 例(32.5%),有效26 例(65.0%),无效1 例(2.5%),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常规组显效6 例(15.0%),有效15 例(37.5%),无效19 例(47.5%),其治疗总有效率为52.5%(21/40)。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600,P=0.000<0.05)。

3 讨论

据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提出的新概念:中枢神经痛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疼痛,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原引发过程,而不是外周引发的疼痛,它与中枢性疼痛相关的脊髓损害有密切联系。中枢性疼痛的临床特征主要为:中枢痛主要由中枢神经扩展到身体大部分,大多数中枢痛是广泛分布的,而不是散在分布;其疼痛不总是烧灼性或触物感痛性,而是多样性,且患者间变异也很大;疼痛感是严重的,并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难以忍受性持续性的;大多数是自发性中枢痛,持续存在,并没有无痛间隔。这些都提示中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是非常复杂的,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康复。

目前在治疗中多采用止痛镇痛药物、抗癫痫药物等,但疗效并不理想。卡马西平是为乙内酰脲类抗癫痫药物。具有抗胆碱作用、抗抑郁、抑制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可以用于癫痫单纯或复杂部分性发作、原发或继发性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或混合性发作;可用于缓解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在神经痛缓解后还可做长期预防性药物。由此可见,卡马西平的药理机制是抗癫痫、抗惊厥、抗神经性疼痛。加巴喷丁是一种新颖的抗癫痫药物,它是γ-氨基丁酸的衍生物,其药理作用与现有的抗癫痫药物不同,它主要的作用是改变γ-氨基丁酸代谢。同时加巴喷丁具有较高的亲和性,能够使氨基酸转移体通过体内的一些屏障,从而达到抗惊厥的作用。与其他抗惊厥的药物相比,加巴喷丁具有更小的行为和心血管的毒副作用[2]。故本文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加巴喷丁治疗,以卡马西平为对照药,观察临床疗效及VAS 评分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疼痛情况优于常规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能够减轻临床疼痛感,满足患者对减轻疼痛的需求。与单用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比,联合使用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对缓解疼痛具有更好的疗效,符合患者和医师的使用需要。分析其中原因发现,卡马西平是临床中常用的精神性药物,具有膜稳定性,能够有效的降低机体中神经细胞膜中的钠、钙离子通透性,使机体内细胞兴奋性下降,从而延长药物的不应期。加巴喷丁作为一种新颖的抗癫痫药物,具有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作用,由于NMDA受体复合物经活化可调节电压门控钙通道引起的钙离子内流,发生疼痛,通过给予加巴喷丁的抗痛觉过敏作用,从而起到镇痛的功效,再加上此药物够对中枢神经钙通道起到拮抗作用和对外周神经起到抑制作用,从而调节钙离子的内流,减少脑内谷氨酸、P 物质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既能建砌墙神经疼痛,还能改善患者的情绪,起到镇定的作用。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能够增加治疗中枢神经痛的功效,从而能快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疼痛感。这与大多数研究报道相似[3,4]。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应用卡马西平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其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与王蕾娜[5]报道结果相似。发现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神经性疼痛的发生机制与外周性致敏、神经元异位放电、中枢神经致敏等密切相关,而卡马西平以及加巴喷丁对抗癫痫、抗惊厥、抗神经性疼痛具有一定的疗效,两者的联合使用,其治疗有效率能达到97.5%,其药效扩展范围更宽,止痛后患者疼痛恢复时间更长,对缓解疼痛感、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更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有研究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多伴有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使用加巴喷丁联合使用,能有效起到抗抑郁的作用,能极大程度的起到缓解负性情绪的作用。因此,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的联合应用,能多靶点、多机制的协调干预,显著控制和缓解中枢神经痛,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卡马西平联合加巴喷丁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能够极大程度的缓解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感,减轻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其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喷丁加巴中枢性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MRI特征及其与性激素基础值和激发值的关系
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比较
冰毯联合冰帽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护理体会
印度 圣母节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依巴斯汀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性瘙痒症的效果观察
早期应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
阿昔洛韦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合并颅内钙化的渴感减退性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