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临沂 276000)
伴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一切都是呈着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让这个世界发展得更好。如今新时期下,人类的思想也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现在高等教育的目的也是不同于以往,它的三大任务目前是德育、知识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其中德育工作已经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更有江泽民同志曾经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提出:“在我们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因此,在这个新时期下,德育教育要随着如今市场经济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形势发展,不断进行深入推进。在当前阶段,医学院校对于德育的教育意义以及理论、实践等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新时期下和以往相比,有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如今新形势的医学院校德育的状况,利用相关策略和措施推进德育教育的发展,让它能够符合当今新时期下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促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适应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当前阶段,随着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人们的德育教育,但是在医学院校中对于德育教育的认知依然存在不足,他们更是重视专业的教育培养,有部分的医学院校对于德育的相关工作更是不重视,没有将其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对于医学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更是缺少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探讨,即使是进行课程的安排又或是在培养计划中,对于学生的人文观以及价值观、伦理观等都是十分缺失,人为素养的教育没有得到它应有的态度和地位,德育教育正逐渐被边缘化。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隐形教育,也是因此,它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将德育工作做好,对于学生将会是人生最大的益处[1]。德育的教学效果将会一直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价值,为社会为国家为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贡献。
因为医学这个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在大四、大五的时期是会要求去医院进行见习和实习教育,而医学院校的德育教育又是比较集中在学生见习和实习的阶段,但是学生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地方进行见习、实习分散程度较大,很难对学生进行集中式的德育教育,与此同时,学生以及教育者都是将精力主要放在了对于临床知识技能的学生以及培养上,常常将德育教育的培养和发展忽略掉。虽然也是有部分的医学院校规定和布置了临床见习以及实习阶段的德育教育的大纲,但是最后和医院的德育教育部门的相关衔接出现了问题,让临床德育教学的计划无法得到真正的贯彻以及实施,除此之外,还有的便是实习的医院所存在的德育教育机制并不健全,德育教育和医院这两者的关系是一种脱离的关系,很难促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培养和发展。
德育教育工作从整体上看,是一个比较系统化的工程,它的正常运作需要多个部门的一起协作才能完成。但是目前阶段,我们能够发现在医学院校中德育教学以及党团活动和社团活动等都是独立,各干各的,沟通互动较少,可以说是各自为政,与此同时,又因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缺沟通互动以及协调等,导致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气氛以及教学环境,更是进一步导致学生的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让各项的教育活动和辅导员的日常管理教育都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影响了其教学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使得最后的德育工作的效率不尽人意[2]。
伴随着教育的改革和深化,医学院校不断进行招生扩展,使得医学生的数量不断上升,但是“两课”的教师以及进行思想政治辅导教育的教师数量并没有得到上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师生比例不足的现象,与此同时,学校想要改善这一现象,让那些缺乏一定德育教育背景的专业教师被放在了德育教育的工作岗位上,让现象变得更严峻。因为这些没有经过系统的专门教育培训的教师,在进行相应教学的时候,所用的教学模式和新时期下的教学模式有严重的脱离现象,教学的方法落后且枯燥,讲述的理论和实际又是严重的不符,因此让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造成反面的影响和作用,和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
目前阶段的医学院校缺少健全的德育教育的评价和考核体系,让整个的德育教学工作缺少时效性,无法将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充分展现出来。大多数的医学院校只是用“两课”的相关成绩作为评价考核的标准,这种通过考试用分数进行衡量评价的现状的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素养教育的发展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影响,即使有部分学校将德育纳入到了最后的综合素质的测评中,它所占的权重依然很低,这些都是成为德育教学工作效果无法充分显现出来的重要因素。
进行德育教学的关键所在是教师,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进行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师资建设,通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建设,确保医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学科造诣的不断深入,人文精神的不断提高,以及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让新时期的医学教师能够成功完成从知识传递者的身份过渡到教育专家的过程,让医学院校的专业课程变得富有人为精神。与此同时,作为学校的一方,还需要加强经费的投入,加强对教师的再教育的支持,让其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存储,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培养会议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存在的师生比例不符的现象,还需要学校能够积极进行人才的招聘,让那些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以及医德良好的临床医生能够加入医学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又或者是将那些拥有相应的医疗经验或是参与过相应的医疗过程的社会人员能够一起参与到平常的教学当中,如此的做法能够尽最大可能避免出现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现象,大大提升德育教育的时效性[3]。
在德育教育中,德育的评价考核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与此同时它也是有效推进德育工作科学合理化的重要环节和载体,因此我们需要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的评价考核,每一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状况进行比例的合理划分,譬如德育教育的相应评价内容的构成以及比例可划分为:德育评价=德育理论学习+学生德育自主实践+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上按照学分制进行计算,除此之外,他们所占的比例,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大部分是学生的自助实践,可以要求其总分比例为40%,而第二大部分占取的比例最好为60%或是以下,这第二大部分对应上式可分别为:德育理论学习、教师评价以及学生互评。在学生的日常基于每一位学生的最后德育评级结果,进行合理的指导和建议,可以通过书信或是短信的方式,照顾到学生的心理情感,给予每一位学生相应的合理建议,帮助学生更好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进行不断的完善,促使德育评价能够实现“再教育”。
推进德育教学的重要渠道是进行集中的课堂教学,因此医学院校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并且能够针对当前阶段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教学宣传,符合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推进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并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思想辨别能力以及防御能力,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理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时效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对于未来的医学领域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和作用,并且和医学人才队伍的高素质建设有直接的作用,关系着社会和谐风气的建设。因此,加强医学上的德育教育,对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十分重要,我们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德育教学,重视德育教育,为我国的明天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