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华
(中共庆安县委党校,黑龙江 绥化 152400)
将理论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已经成为党校当前要推进中文教学创新改革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党校中文教员可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将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元素融入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员能够更好地学习中文课程内容中承载的各种知识内容,在提高党校学员中文理论知识学习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他们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实现党校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
党校实际上承担着培养能够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职责,中文党校中文教员为了完成自己的中文教育任务,需要正视汉语言教育对党校学员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党校中文教学中存在的“偏重理论”的教学现象,对党校学员的个体发展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因此,中文教员开始遵循新教学要求,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融入了中文教学之中,其教学意义不可小觑。
一方面,党校中文教员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对学员进行汉语言文学培训,能够让学员充分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特色魅力,使其在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的同时,还可深刻意识到党员干部塑造自身优良道德品质、树立起爱国思想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强学员对自己的“党员干部”这一身份的认识,使其主动迎接现实生活中的挑战,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
另一方面,党校中文教员将中文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有机联系起来,能够帮助学员解决自己在实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党校学员个体的健康发展。因此,党校中文教员应坚定自己的教学信念,在自身的中文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自身的中文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学员的汉语言素养及其汉语言运用能力。
党校教员在开展中文教学时,要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让中文教学不再单纯地突显理论性的特点,而是贴合实际,让学员从中文课堂中学会对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对此,党校教员可以开展主题讨论活动,引导学员搜集群众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整合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寻找同一主题的实际问题,再围绕这一主题,对相关实际问题展开集中性的讨论[2]。
例如,当前越来越多的基层人民群众关注群众文化生活,他们的关注重点在于音乐、美术等方面,然而对文学方面的群众文化生活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全民阅读运动袭来之后,人民群众开始面临着“如何提升自己的汉语言文学素养”这一问题。党校教员可将这一实际问题引进来,带领教员在中文课堂上重点围绕“提升汉语言文学素养的科学方法”这一主题展开集中性的讨论。学员既要做到自主提升个人的汉语言文学素养,又要在实际工作中指导人民群众科学地提升自己的汉语言文学素养。这一教学活动无疑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促进党校中文教学的健康开展。
案例分析法是比较常见的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它在教育领域始终发挥着很好的教学作用。党校教员在中文课堂中可将案例分析法引进来,让学员能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将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有利于提高学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其学会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懂得解决实际问题。
教员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如《亚细亚的孤儿》。在讲解这一文学作品时,教员可鼓励学员对书中人物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走进文学作品的文字世界之中,展开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比如:“书中的太明有一明一暗的性格,在实际生活中的我们也难以避免在遇事时,在内心中进行一番矛盾争斗,那么我们该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抬头迎着阳光,真正走向明处?”学员可在文学作品赏析的过程中,对书中的人物故事进行案例分析,适当地结合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探究,这可提升学员的文学素养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汉语言实训活动能够提高党校学员的汉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党校教员可从学员的职业需要入手,适当地强化汉语言实训活动,发挥汉语言文字的实用价值,让学员在实训过程中提高自己对汉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例如,学员要书写党员干部的工作报告,就需要发挥自己良好的文字组织能力与运用能力,保障自己的文字书写水平。教员可在中文课堂中设置一个汉语言实训教学环节,让学员积极参与进来,各自根据自己现有的中文学习水平,尝试写一篇党员干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报告。在这一汉语言实训活动中,不仅能够增强中文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员的汉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党校要搞好中文教学工作,就需要坚持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上,对现有的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不断对党校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予以适时、有效的解决。党校教员可以在中文课堂中开展实际问题的主题讨论活动、案例分析活动、汉语言运用的实训活动等等,让学员能够逐渐提升自己的汉语言学习素养,学会在汉语言学习过程中有效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