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应用现状

2021-03-27 11:17李湛鑫张馨心高显炘谢会慧谢东伶丛德毓
吉林中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推拿法痉挛性痉挛

李湛鑫,张馨心,高显炘,谢会慧,谢东伶,丛德毓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5;3.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

近年来,随着中风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已逐渐成为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生活的主要疾病[1]。而中风发生后,90%的患者会遗留痉挛性瘫痪症状[2],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肢体肌肉萎缩疼痛,甚至关节变形,继而患肢功能难以恢复[3-4],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而推拿疗法近年来已渐渐成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康复的主要手段[5-6]。大量临床文献证明推拿疗法在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康复中有良好疗效[7-9],先前已有循证医学研究文献证明,推拿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疗效,且无不良反应[10]。因此,本文检索了CNKI、WF 及VIP 数据库中有关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文献,对其中的推拿疗法做一综述,为以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1 经络推拿

1.1 通督推拿法 董赟等[11]认为肢体活动是由阳气所统摄,而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中风发生后机体阴阳失衡造成了上肢阳缓阴急和下肢阴缓阳急的临床表现。据此采用了通督推拿手法,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激发阳气达到缓解痉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目的。将6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组采用通督推拿法,以按揉背部督脉和膀胱经腧穴为主,后加以颈、胸、腰椎的左右复位扳法。结束后用改良Ashworth 量表和Fugl-Meyer 量表对患者肢体肌张力及活动情况进行评定,结果通督推拿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评定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显著(P<0.05)。

刘丽秋[12]通过施点、按揉等手法于督脉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医生用拇指或掌根从大椎到长强按揉督脉,在穴位处可反复操作,以施术部位有温热感为度,同时配合四肢关节的被动活动。本法可通督调气、舒经活络,最终可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通畅的目的,临床观察证明疗效确切。

潘化平[13]研究了疏经通督推拿法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将120例患者分为疏经通督推拿组、传统推拿组和康复训练组。该套推拿治疗方案以整体观念为基础,以经络理论为指导。先在头面四肢进行放松,再沿督脉和背俞穴进行手法治疗,以畅达督脉气机,调理脏腑功能,平衡机体阴阳,达到抑制共同运动,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目的。治疗结束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肌张力评定、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力评定等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疏经通督推拿组疗效均优于其他组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循经推拿法 杨冬梅等[14]把10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心理疏导、良肢位摆放、抗痉挛体位等,治疗组则采用推拿手法向心性施术于手臂三阴经。结束后使用Ashworth、Fugl-Meyer、Barthel 量表分别对患者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显示2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于兆华[15]以260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阳经推拿组和常规推拿组。阳经推拿组选取四肢及背部阳经腧穴进行推拿治疗,常规推拿组运用点、按揉手法施术于痉挛局部肌肉。治疗后阳经推拿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总有效率为98.46%,常规推拿组为69.23%,且Barthel 评分显示阳经推拿组优于常规推拿组(P<0.05)。

林建忠等[16]纳入了60例脑中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护理加康复训练的干预疗法,而治疗组则以疏通周身气机、平衡机体阴阳为原则,以手足阳明经为主,运用滚法、点按法、揉法和擦法等手法进行向心性施术。疗程结束后采用Fugl-Meyer 量表和Berg 平衡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2 组治疗后评定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吴雪兰等[17]将7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和循经推拿组。常规康复组采用良肢位摆放及主被活动训练等,循经推拿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拿法、按法、揉法按手足三阴三阳经循行进行治疗。经2 周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 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循经推拿组优于常规康复组(P<0.05)。方洁淼等[18]以14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推拿组和疏经推拿组,前者采用拿、按、揉等手法对瘫痪肢体进行放松,后者在手足少阴少阳经加以点、按等重刺激手法。通过改良Ashworth 量表、简化Fugl-Meyer 量表和Barthel 量表进行疗效评定,显示疏经推拿组疗效优于常规放松推拿组,2 组评定指数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穴、点推拿

2.1 经穴推拿法 陈峰等[19]将40 位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分为2 组,对照组采用抗痉挛神经促进术,治疗组在此之上加用点、按、揉的复合推拿法施术于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阳经腧穴进行治疗。12 周后通过Ashworth 量表和Fugl-Meyer 量表对患者上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2 组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证明治疗组在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及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雷迈等[20]将87例中风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 组均予以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此外,对照组采取神经促通技术(定时换体位、偏瘫肢体被动运动、床上主动运动等),治疗组运用点、按、揉刺激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上廉、环跳、殷门、委中、阳陵泉、丘墟等腧穴。经3 个月治疗后,通过改良Ashworth 量表和Fugl-Meyer量表评定,结果显示点穴推拿组的两个量表改善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詹蕾等[21]将4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神经肌肉促进术中的抗痉挛技术进行干预,治疗组加以点、按、揉手法重刺激臑会、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等阳经腧穴,配以轻刺激曲泽、少海、肩前等阴经腧穴。结束后对患者上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肌张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者上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肌肉张力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在上肢肌张力和上肢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此外,邹苗[22]以76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运动训练、平衡训练及关节活动训练等疗法,治疗组在此之上选取上肢合谷、手三里、天府、外关及内关,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血海、昆仑和太冲等穴位,运用点法、按法、揉法等进行治疗。经治疗后2 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远优于对照组(P<0.05)。安小涛[23]将7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 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选取曲池、合谷、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穴位施以点、按手法,并配合肢体拔伸进行治疗。观察2 组痉挛状态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7%,对照组为87.14%,具有显著性差异。邱娅等[24]选取了208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 组患者均采用关节主被、动活动结合的康复疗法。治疗组首先以重手法刺激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风市、阳陵泉等穴,后分别在上、下肢进行轻柔放松手法,最后以四肢各关节的拔伸结束治疗。利用Fugl-Meyer 量表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2 头穴推拿法 陆筱安[25]认为中风病因本在脑神,并对本病分3 期治疗。初期以通调头部经气为主,中期以改善关节活动度为主,后期以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为主。在3 个治疗周期中,以指针刺激头部运动区和感觉区的推拿疗法贯穿始终,经临床检验,疗效显著。田端亮[26]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背部膀胱经和四肢常规推拿,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推法、擦法、抹法、揉法等在头部运动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进行治疗。经Baethel 量表、Fugl-Meyer 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显示,相比于单纯躯体推拿组,头穴推拿结合躯体推拿对中风偏瘫患者的痉挛状态和活动功能有较好疗效。

2.3 经筋结点推拿法 王永亮[27]以5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2 组对比常规推拿疗法和筋经节点推拿法的临床疗效。通过Fugl-Meyer 量表、Barthel 量表、Ashworth 量表及临床神经功能评定对患者恢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各项评价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筋经节点推拿法对上肢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等方面疗效更加良好。梅荣军等[28]共纳入25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采用推拿肩结点1-4、肘结点1-4、腕结点1-4 及拇指结点1-4作为推拿治疗的主要部位。运用推、揉等轻手法放松关节,后以点、按、弹拨等手法重点刺激各个经筋结点,最后活动上肢关节结束。治疗4 周后对患者上肢痉挛状态和肌张力状态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显效12例、好转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72%,提示推拿经筋节点结合关节活动可有效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

3 单式手法推拿

李惠兰等[29]对54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研究,2 组均以现代康复的PT、OP 训练为基础干预手段。在此之上,对照组使用按揉局部肌肉的推拿疗法,治疗组在痉挛肌肉处采用颤法治疗。结果,经Ashworth、Fugl-Meyer 及ADL 量表评价后,颤法缓解上、下肢痉挛状态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65%,而对照组均为37.5%。

潘广喜等[30]将5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和针刺的中医疗法干预,治疗组在此之上加用擦手足三阴三阳经的推拿疗法进行治疗。结束后利用《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而对照组为90%,2 组具有显著性差异。何育风等[31]从整体观念出发,也采用擦法为主作用于头面、躯干、四肢,利用温和的热刺激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且根据不同证型进行穴位加减,效果令人满意。

4 拮抗肌推拿法

周宏杰等[32]认为肢体痉挛是因为屈伸肌群的张力失衡所致,故运用加强拮抗肌,抑制痉挛肌的调筋解痉推拿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在痉挛状态、张力等级及运动功能等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单纯康复运动组。杨波等[33]将6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 组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以拮抗肌取穴为主的推拿治疗。分别在治疗后第15 天、第30 天进行Fugel-Meyer 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拮抗肌组穴推拿治疗后第15 天和第30 天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郝建波等[34]将8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康复疗法中的Bobath 训练法,治疗组在此之上加用拮抗肌推拿法。主以点按法 施术于上肢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太冲、昆仑、三阴交、殷门、承山等拮抗肌穴位,并配合拿法、揉法进行肢体放松。治疗30 d 后运用改良Ashworth 量表进行肌张力评定,运用简化Fugl-Meyer 量表进行运动功能评定,运用ADL 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结果2 组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周波等[35]用拮抗肌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35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采用物理疗法结合作业疗法为基础,在此之上先以点、揉、一指禅、擦法等施术于患侧肢体的拮抗肌部位,并弹拨上肢伸肌腱的起止点,最后点曲池、外关、手三里、合谷等拮抗肌穴位。采用Fugl-Meyer 量表、Bathel 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和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改善。

5 其他推拿疗法

除上述推拿疗法外,在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中还有两步十法推拿、截断推拿、电推拿、太极推拿和足底反射区推拿等方法。

彭进[36]将10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分为2 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物理疗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及作业疗法为干预手段,治疗组以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为原则,运用“两步十法”推拿法对患者进行推拿治疗。其中包括背腰及下肢推拿和头面及上肢推拿两个步骤,手法包括按揉法、掌揉法、滚法、提拿法、点揉法、搓法、揉法、被动活动手法和头面手法。利用改良Ashworth 量表评分后,结果提示单纯康复组与两步十法推拿结合康复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但后者优于前者(P<0.05)。杨少峰等[37]沿脊柱运用节段性推拿法逐节进行推拿,并结合肩胛外缘、肩胛周围、肋间隙和臀部的手法治疗。手法顺序为推摩法、移动法、推摩法、钻法、推摩法、锯法、推摩法、牵拉法、振颤法。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后患者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有较大改善。屈金康[38]纳入10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调压器通过连接线接通2 根铜棒,一根握于医生手中,另一根由助手帮助患者握于患肢手中,通电后医生用右手在患肢及头部进行推拿治疗。治疗10 次后对患者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愈48例、显效32例、进步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余韵扬[39]采用太极推拿法中的头枕部和肢体手法结合康复训练在中风14 d 内进行介入治疗,利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指数、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水平量表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总有效率为85.29%。雷龙鸣等[40]观察了足部反射区按摩法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临床疗效,选取肾、输尿管、膀胱、头、额窦、小脑与脑干、脑垂体等反射区,以屈食指点按法为主,配以推、摩、掐、刮等法刺激上述反射区,力度以病人出现较强的酸、胀、麻感为宜。结果证明足部反射区按摩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可取得良好效果。

6 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中风在我国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其带来的痉挛性瘫痪也对我国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越来越沉重的负担。通过本文可以看出,对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推拿疗法可有效缓解病人肢体的痉挛程度,恢复肢体活动功能,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本病的推拿疗法众多,除了传统的经、穴推拿法外,新兴的拮抗肌推拿、头穴推拿、经筋结点推拿等疗法的应用也逐渐增多,且均取得良好效果。除确切的疗效优势外,作为一种无痛、无创的外治法,推拿还具有极大的疗法兼容性,可与其他疗法充分结合,形成推拿治疗为主,多学科融合的干预模式,更全面、更综合地开展临床治疗,如推拿结合中药和针灸疗法、推拿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推拿结合心理疗法等。由此可见,推拿以其独特的疗法优势将成为未来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康复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随着推拿在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康复治疗中地位的提升,形成统一的、可重复的规范化干预方案应是未来将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接下来应进一步对目前的临床文献进行数据挖掘研究,探索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手法和腧穴配伍规律,总结出优选的推拿手法和腧穴处方,促进推拿疗法在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标准化研究。

猜你喜欢
推拿法痉挛性痉挛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脑瘫患儿便秘应用护理干预结合推拿法治疗的效果研究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四十九)——小儿眼保健推拿法
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学研究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医调理儿童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