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 张 宇 曹欣地 吉登军 马红敏 张玉璞 顾 非
上海市名老中医曹仁发教授是一指禅推拿流派传人,师从一指禅推拿名宿钱福卿前辈,在继承一指禅推拿流派精髓的基础上,又有幸得到推拿界前辈马万龙老先生的悉心指导,深得内功推拿的真髓,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推拿手法风格和学术思想。曹教授从事临床推拿工作60余载,不仅擅长运用推拿手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等骨伤科疾病,还擅长治疗部分内妇科疾病,在养生功法上也颇有建树。
传统功法养生备受人们关注,是祖国医学最古老的体系之一。曹仁发教授认为,传统功法是人体自我修复、自我平衡以达阴阳调和的方法,疾病的痊愈应该在借助“外力”治疗的同时从机体内部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病养生效果。《素问·异法方宜论》载:“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三国志·华佗传》中记载:“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又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四肢才觉滞重, 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由此可见,古人非常重视传统功法的运用。同时,自我调节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一直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古人不仅熟用功法,并且有众多医家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创养生功法。如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记述了许多自编的养生功法。具体有:“若患心冷病,气即(呼)出;若热病,气即(吹)出。若肺病即(嘘)出;若肝病即(呵)出;若脾病即(唏)出;若肾病即(呬)出。夜半后,八十一;鸡鸣,七十二;平旦,六十三;日出,五十四;辰时,四十五;巳时,三十六。欲作此法,先左右导引三百六十遍。”此外,王焘《外台秘要》、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李东垣《兰室秘藏》、张子和《儒门事亲》和朱丹溪《丹溪心法》等均有涉及养生功法的记载。近代医家对八段锦和易筋经也有所发展,衍生出了不少流派。曹仁发教授在古人理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亲身实践,汇编了一套伸展操。
曹教授认为,传统功法是以传统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为基础,秉承了气血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的理论,又结合现代西医学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理论指导,在临床诊疗疾病和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曹教授认为“人体需动,动而有度”,即人体应该得到活动,但要控制活动的“质”和“量”。“质”是指活动后身体应达到气血周流、筋柔骨强的效果,“量”是指在机体承受范围内进行活动。《三国志·华佗传》载“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又《保生要录·调肢体门》记载:“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故水流则清,滞则浊。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宜稍缓,即是小劳之术也。”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写道:“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曹教授在临床诊疗中发现,快速的生活节奏迫使人们越来越多地注重运动。一部分人选择散步几十千米或者健身数小时,花费了许多时间却不得强健之法。一部分人选择练习传统功法,却因动作繁琐、技巧难以掌握或活动量太大等未能坚持,达不到治病养生的目的。曹教授强调,这是因为在治疗疾病和养生过程中忽视了运动的“质”与“量”,未能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
为了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身体素质,调动人们活动的积极性,曹师把自己练习功法过程中的感悟加以调整运用,汇编成一套伸展操。该法适应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项功能退化,不再适合高强度的运动活动。伸展操并未过于强调呼吸,初学者可根据自己练习需要而定呼吸。伸展操与现代体育竞技项目相比更柔和,与成套路功法相比技巧性更低,动作简单易学,且不受器械、场地的限制。
伸展操的分解动作如下。
预备姿势为站裆式。并步,左足向左跨一步,与肩同宽。足尖略内收,呈内八字,站定后五趾抓地,足跟踏实,下肢用力向外旋夹紧双腿。直臂撑掌(上臂后伸,肘伸直,腕背伸,四指并拢,拇指用力外指向臀部),目平视垂帘(目微闭)。
操作功效:由于需要凝劲于四肢,使气贯四肢,又四肢末端乃十二经脉之本,故练习本式可通调十二经脉气血,使其循行畅通,外荣四肢百骸,内灌五脏六腑,从而调和阴阳、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1]。
练习顺序:前推八匹马→风摆荷叶→两手托天→大鹏展翅→犀牛望月→海底捞月→顺水推舟→倒拉九头牛。习者根据自身情况重复三到五次,微汗为度。
动作要领:屈肘,立掌,掌心相对护腰,从胁而出,立掌前推,拇指伸直,四指并拢,运劲于肩臂,贯于掌,达于指,推至与肩同高。
操作功效:可放松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及背部肌群,可锻炼背部及双上肢肌肉,保持或增强上肢力量,预防肌肉萎缩。对于颈椎病、肩周炎等肩背部疾病有治疗效果。
动作要领:接上式,立掌变平掌(掌心向上),顺势左右分移至肩,掌、肘与肩平齐。
操作功效:久练可增强肩部及上臂力量,同时有宣肺理气的作用。
动作要领:接上式,两肘稍内收,双掌逐渐内旋,至双掌约与头平时翻掌(掌心向上,翻掌同时两眼随虎口相对处向上看),上提至头顶上,手掌托天,保持约5秒。
操作功效:可放松前锯肌、头夹肌、颈夹肌、肩胛提肌,可调理三焦、激发脏腑之气、引血上行,增加头部血流量;同时有效抻拉手臂、肩背肌群,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对于颈椎病、肩周炎有治疗效果。
动作要领:接上式,顺势双掌向左右蓄力下落至肩平,肩胛发力内收,腕呈竖掌坐腕式(腕背伸,拇指外展,四指并拢)。
操作功效:可拉伸、放松颈肩背部肌群与韧带,使平时处于紧张或松弛的肌群得以双向调节,并改善相应关节的活动功能,加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减少其发生病变的可能性。该式可使胸廓扩张,使上焦气机得以舒展,有宽胸理气、宣肺降逆的作用,同时可改善老年人长期姿势不良或因年老而造成的驼背情况。
动作要领:接上式,眼、头、颈部向右后上方转,吸气时,尽力旋转,呼气复原。左后上方亦同,左右交替3次(头部勿向前探出)。
操作功效:放松颈部肌群与韧带,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保护颈椎,对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动作要领:上式结束后,徐徐落臂,坐腕式变内收,掌心相对,收腹前俯,腿不可屈,脚用霸力,屈腕屈肘收臂如抱圆月,至底两掌相叠(左上右下),屈臂上提,掌、指端用力抄起至胸前(掌心朝上,指尖相对),上身随势而直。
操作功效:可锻炼背部肌群,放松下后锯肌、腹外斜肌、腰髂肋肌,常练此式可改善患者腰部活动度及锻炼上下肢及腰部肌肉力量。
动作要领:上式结束后,变立掌,运力顺势徐徐前推(四指并拢,拇指外翘),同时内旋前臂至腕、肘与肩平,掌根外展,掌心向前,指尖相对。
操作功效:配合呼吸(运式吸气,前推呼气)与运力结合双向调节相关肌群使其松紧有度。
动作要领:上式至极,小指至拇指依次逐渐蓄力内收握拳(劲注拳心)、外旋前臂,用力握紧成拳(拳眼由下徐徐转向上方),成拳时即用力内收至胸,化拳为掌下按,呈直臂撑掌势,收势至体侧。
操作功效:久练可健脾和胃,增强脾胃消化功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及下肢力量逐渐减弱以致出现下肢痿痹等情况,可影响正常生活。伸展操在练习时要求上肢时刻用力,且双脚霸力着地,五趾抓地,双膝伸直,以此锻炼可增强患者上下肢肌肉力量。同时,在练习时患者可根据自身需要配合呼吸,部分动作可使胸廓扩张,宽胸理气,引气至丹田,达到增强呼吸深度,改善呼吸系统功能的作用。本操虽不强调吐纳意守,但讲求以力贯气,正所谓“练气不见气,以力带气,气贯四肢”。有研究[2]所采用方法与本操运动形式不谋而合,其采用腹式呼吸联合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来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以及生活质量等,结果表明,在经过训练后各项指标均可得到改善。
从整体来看,伸展操兼顾上下肢力量和前后部活动度,整体动作自然、流畅、圆润。练习者通过外在姿势的自然圆润和肢体运动的自然流畅,感受内在经络的通畅及气息运行的顺畅,通过“内”“外”“动”“静”“松”“紧”的相互作用,使身心达到最佳生理状态。这就是说,在功法三要素 “调身”(调整形体姿势,使之符合练功要求)、“调心”(练功中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调息”(练功中对呼吸的调整和锻炼)的相互作用下,在身形符合要求的状态下,通过自然呼吸排除杂念,达到身心放松,促进气血运行、气体交换、按摩内脏、调节自主神经等目的,从而进入了一种虚空、轻松、愉快的境界。
总之,伸展操不仅可以防治颈肩腰腿痛等脊柱相关疾病,而且可以改善上下肢肌肉力量,通过调身、调息、调心改善胸肺功能,从而调整机体内环境进而改善身体状态。本操动作少、幅度小,易于接受,便于患者坚持,值得被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