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政和 353600)
2019 年9 月开始,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统一使用教育部审定的《语文》教科书(本文只论述小学部分,故以下简称“统编小学语文”)。与之前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相比,该套教科书选文有一个较为明显特征:许多课文的篇幅变“长”了。当然,“长课文”是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字数较少的课文而言的。对长课文教学研究较为深入、取得成果较为突出的特级教师王玲湘认为:小学一、二年级超过350字,三、四年级超过800 字,五、六年级超过1100 字的课文,一般被称为长课文。[1]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统编小学语文“长课文”年级分布的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其中,低年级字数超过325 字的课文有27 篇,中年级582 字以上的课文有25 篇,高年级字数在1154字以上的课文有22 篇。
其一,字数多。从表1 可知,各年级选编的最长“长课文”篇幅,基本上达到(或超过)王玲湘老师建议的“长课文”2 倍字数。小学最长的一篇课文是《小英雄雨来(节选)》(3345 字),达到王玲湘老师建议的“长课文”字数的4 倍。“字数多”是其最直观的特征。其二,内容多。如,二年级下册第21 课《青蛙卖泥塘》:青蛙为了把泥塘卖出去,先后听取了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等不同动物的话,并逐一落实每个动物的建议,不知不觉中把泥塘修建成一个好地方。终于,青蛙明白过来再也不卖泥塘了。这样,课文内容就丰富了很多。其三,因素之间的联系多。从故事内在联系看,从一年级的《动物王国开大会》到六年级的《骑鹅旅行记》,人物形象与事件、人物与人物、事件与事件、环境与人物、环境与事件之间的联系等,各因素之间都有密切联系。如,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童话主题)第8 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接着写了小女孩先后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不同幻象,以及小女孩在种种幻象中的动作描写、内心活动刻画,各因素之间都有密切联系——现实的贫穷、饥饿、寒冷、孤独、无助、黑暗,让小女孩在一次次地擦燃火柴的幻象中见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其一,教学内容“取舍难”。因为故事内容的丰富,看上去处处都可以学习、探究,什么都想要,所以教学内容取舍上增加了难度。其二,教学时间分配“协调难”。因教学内容难取舍,必然对课内有限的40 分钟,难以做到科学分配与协调。其三,教学策略与学情把控“同步难”。基于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与个体阅读积累的差异,教师在处理“教学难点”上,对“难点”的不同起点、不同问题等,选用的教学策略很难与个体的学情同步。其四,教学过程“高效难”。在教学过程的开展与推进过程中,学生要达成阅读方法习得、阅读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等,就存在较大的差距,以至于容易出现“低效”甚至“失效”。
“长文短教”,作为长课文教学总的思路与策略,在具体的例文学习中就要从“教学目标精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手段恰当”角度考量,依托更精准的“问题设计”与“学习任务驱动”,采取“‘双线’定标、问题驱动、少讲多(默)读、交流反思、评价提升”的指导策略,以期取得较好教学实效。
围绕“单元导读”,紧扣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切实落实“双线组元”的编排特点,制定清晰、具体、简明的学习目标。如,《小英雄雨来》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围绕“成长”这条人文主线,落实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2]为落实这“双线”要求,课文后面安排了三个思考题:
◎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带着这个问题,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照样子给其他四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写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1]
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的制订,就依据“双线”要求和“思考题”来考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设计上,力避课文教“碎”了(失去整体感)、教“累”了(目标不集中)。清晰、具体、简明地制订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2.能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2]
基于学情,紧扣教学目标,选用“‘点——线——面’结合”的“问题设计”与“学习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与教学流程设计,为学生搭建有效学习的支架。
课后思考题第一题,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教学时,由这个“点”切入,聚焦这个“问题”,提供“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这一阅读方法支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任务驱动”下,给足学生默读时间,遵循“少讲多(默)读”原则,引导学生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探究,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课后第二个思考题。首先,是为学生理解每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搭建思维方法支架。在这一学习支架的帮助下,学生基本能完成后面四个部分的小标题概括;其次,引导学生运用“小标题”的形式串起六个故事,就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旨在启发学生通过深度思维的自主阅读,去发现隐藏在看似独立的各个故事之间却又紧密联系的那根“线”,从而有效习得如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思维方法。
课后第三个思考题。对学生而言,这是本课难度最大的思考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问题,就必须培养学生对全文“面”上的整体理解与感悟——把雨来造就成为抗日小英雄的环境因素有:
家乡的自然环境:让雨来练就了高超的游泳本领。雨来的社会环境:在夜校读书,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雨来的家庭环境:父母,亲人的影响——父亲、舅舅都是抗日游击队员,母亲也参与抗日工作。
《小英雄雨来》是一部中篇小说,情节、人物与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给课文的每个故事拟写小标题,是掌握故事情节即“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方法,而雨来成为英雄,是以上环境造就的结果。
这样,由“点”切入,由“线”联结,由“面”升华,一位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形象就变得丰满、立体、真实。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认知、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切实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
本题另一个深层次的用意是:为学生的写作学习提供可借鉴的、高效的、技巧性的、谋篇布局的表达方法支架。本文第一次描写还乡河景色是为故事的发生与发展做铺垫,后两次(故事5、6)的景色描写是衬托人们的心情。这样借“景”传“情”的描写,既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又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当然,对于尚处于“习作入门级”的四年级学生而言,这样的表达策略与技巧的精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于“学有余力”学生,能“悟”多少算多少,能“用”多少就多少,教学中要防止急于求成的人为拔高要求。
教科书中每篇长课文基本都有一、二幅插图,插图与文字一起,构成了全面的叙事方式。如,《小英雄雨来》一课,插图呈现的画面:美丽的还乡河边,妈妈正拿着笤帚追雨来,可爱的雨来从水面上露出小脑袋,正望着妈妈笑。插图表现了雨来的调皮可爱,更显示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超,为下文雨来的机智逃脱埋下了伏笔。本单元的另外两篇略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也各配有插图。
这些“可视”的内容,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感官,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帮助学生实现“长课文”的整体把握及细节的理解;消除、化解阅读长课文的畏难心理;同时,吸引、启发学生,促进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增加阅读的多维体验,变单一枯燥的文字性阅读为图文结合的多视角生动阅读,从而提高长课文阅读的效率。
要培养文体意识,确保文本的教学基本价值取向“一致性”,促进学生对不同文体的阅读和表达核心能力提升。统编小学语文各年级的“长课文”主要有两类文体,一是中外童话故事,二是中外小说(名著)。低年级主要安排中外童话故事,如,一年级下册七单元的《动物王国开大会》等四篇、二年级下册七单元的《青蛙卖泥塘》等四篇、三年级上册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四篇;中、高年级并行安排童话(神话、民间)故事、小说(名著),如,四年级下册六单元的小说《小英雄雨来》《芦花鞋》等三篇,五年级下册二单元的中国名著《景阳冈》等三篇,六年级上册四单元《穷人》等三篇,六年级下册二单元的外国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二篇及童话故事《骑鹅旅行记》、五年级上册三单元的中国神话故事《牛郎织女(一)(二)》等二篇。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让“不一样的课(文体),不一样的教”落到实处,确保文本教学基本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促进学生对不同文体的阅读和表达核心能力提升?正如北大温儒敏教授在“第二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研讨活动会的讲话”中指出:“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的长课文,特别是童话……不一定要给童话提起思想意义,童话最主要的就是激发孩子们的想象,想象力激发和培养……《小英雄雨来》是小说,教材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不一定都要有预习,课上稍微讲几句时代背景,然后安排学生自己读,主要是默读……尽量读快一点,那这就是一课一得——默读的方法;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的代表性文学作品,阅读中一个关注情节,一个聚焦人物,引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也就达到了目的了。”
教师应正视“结果”差异,分层反馈评价。关注每一个个体“学有所得”是检验长课文教学实效性的必由之路。学生个体有差异,决定了学习“结果”有差异。我们只有通过分层反馈评价,才能更为客观的实证教学过程的实效性。[3]如,《小英雄雨来》课后的三道思考题,其难易是有梯度的。用好课后三道思考题进行分层反馈评价:“学有困难”学生能通过“聚焦问题、任务驱动”的学习策略,完成第一题;大多数学生能自主阅读思考,完成第二题;“学有余力”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深度思考或同伴合作探究等方式,能解决第三题,就能较好地实证教学过程的实效性。特别是能解决第三题的“学有余力”学生,则反映了其学习过程不仅有效,还进入“高效”之境。教师应为他们“拓展学习空间”,点拨、鼓励他们在今后的习作中,大胆尝试运用课文提供的“环境描写”这一表达支架,进行实践训练,在长期的语文学习实践中提升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