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教材“1+X”阅读教学路径探析
——以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

2021-03-27 09:39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白求恩课外初中语文

(宁德市民族中学,福建 宁德 355000)

为了改变语文课读书少甚至不怎么读书的状况,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构建了由“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和“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同时提倡“1+X”的阅读观念。整套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共计有54 篇课文推荐了课外阅读,推荐阅读篇目达101 篇(本)。“1+X”中的课外推荐阅读“X”通常被安排在课后的“积累拓展”一栏,在实际教学中是否被重视?据调查了解,尽管统编教材已经上过一轮,但不少教师对待“X”的方法,仍然以课后推荐阅读为主,缺乏对学生系统的具体的阅读方法指导。

叶圣陶指出:“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1]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就必须“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巧用、活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真正落实“1+X”阅读方法的指导。笔者对统编七年级语文教材“1+X”阅读教学的路径试作探析。

一、明确“1+X”阅读教学的目标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2]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将新知识“X”与原有认知结构“1”建立起联系,由此产生的“1+X”阅读就是有意义的学习了。

那么,如何确定“1+X”阅读的教学目标呢?下面以七年级上册第16 课《猫》“1+X”教学目标为例。

表1 七年级上册第16 课《猫》“1+X”教学目标

“1”:《猫》的学习目标是基于单元学习目标和“这一篇”的有机融合。“这一篇”写的是郑振铎及家人养过三只猫,它们特点和命运各不相同,带给作者的情感体验也是不一样的(特别是第三只猫)。由此,可知表中所拟“1”的教学目标。

“X”:课外推荐的三篇散文的写作对象都是“猫”,也都是通过叙述与“猫”有关的人和事来抒发情感,这就是“X”与“1”的连接点。那么,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综合考虑单元目标和阅读任务,由此拟定表中“X”的两个学习目标。

可见,单元目标与“这一篇”的学习目标是根基,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建构课外推荐阅读“X”与“1”之间的联系点,再根据阅读任务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1+X”阅读教学目标。

二、搭建“1+X”阅读教学的路径

王本华在谈论统编教材时,提出了实施“1+X”阅读教学的建议:“一方面强调积累……一方面强调拓展,或讨论话题,或比较阅读,或延伸写作,或引向实践,力求学生将文本与文本以外的内容建立起广泛的联系。”[3]由此,笔者在实施“1+X”阅读教学时,主要采用以下教学路径:

(一)课前热身,激发兴趣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推荐阅读“X”,大多放在课后“积累拓展”一栏,少部分放在课前预习或自读课文中的阅读提示。在实际教学中,这些课后推荐的阅读篇目有些就可以前置,作为很好的预习素材。

如,七年级上册第12 课《纪念白求恩》一文课后推荐阅读“X”:阅读老一辈革命家写过的白求恩的文章,如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等。阅读任务:课外阅读这些文章,小组交流:白求恩大夫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哪一点对你触动最大?

尽管这篇文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国产生过极大影响,家喻户晓,但如今的学生对白求恩同志的事迹及时代背景还是比较陌生的。该课预习任务是“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白求恩其人其事。”结合预习要求和“1+X”教学目标,笔者将课后推荐阅读“X”提前,即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包括课文在内的四篇文章,边读边勾画白求恩事迹,并提炼人物品质,课前十分钟交流。课前阅读这四篇风格各异的纪念白求恩的文章,丰富、深化了学生对白求恩的认识。课前的交流也让学生了解纪念性文章的不同写法及老一辈革命家文章的不同风格。

又如,七年级上册第17 课《动物笑谈》课后推荐阅读《所罗门王的指环》。这是康拉德·劳伦兹写的最受欢迎的一部科普作品,内容浅显易懂,且语言诙谐幽默。课文《动物笑谈》就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这本书,书中作者和动物之间发生的种种有趣的故事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样,七年级上册第20 课《天上的街市》课后推荐阅读“X”是:杜牧的《秋夕》、李商隐的《七夕》和秦观的《鹊桥仙》。学生课前阅读这组诗歌,了解牛郎、织女这一古老爱情故事在传统文化中的含义,间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因此,将课后推荐阅读“X”作为预习素材,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增加阅读储备,又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课中链接,拓宽视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初中生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在课堂过程中链接一些浅易的文言文,采用温儒敏教授所主张的“连滚带爬”的阅读方法,能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

七年级教材中《卖油翁》和《穿井得一人》这两篇课文,都没有安排相应的推荐阅读“X”。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补充、增加一些拓展阅读。

《卖油翁》选自欧阳修写的《归田录》。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他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但依然生活得很有情趣,他的《归田录》就是退休后闲居颍州所记录的逸闻趣事。《归田录》虽是文言故事,但是每个故事都很短,相对浅显,很适合让学生“连滚带爬”地阅读。

课中链接《归田录》的片段:

太宗时有待诏贾玄,以棋供奉,号为国手,迩来数十年,未有继者。近时有李憨子者,颇为人所称,云举世无敌手。然其人状貌昏浊,垢秽不可近,盖里巷庸人也,不足置之樽俎间。故胡旦尝语人曰“以棋为易解,则如旦聪明尚或不能;以为难解,则愚下小人往往造于精绝。”信如其言也。

故事中,李憨子是个奇人,外形污浊,棋技却高过专门侍奉皇帝下棋的棋待诏,这和卖油翁一样,高手往往在民间。书里还记录了饭量异于常人的张启贤和晏元献公、好学的钱思公和谢希深等“奇人趣事”。课上教师带领学生“连滚带爬”阅读,不做深究,大大增加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再以《穿井得一人》为例,根据教学目标和课文内容,可在课堂上链接多个“X”:《战国策》中“三人成虎”的故事、《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的片段、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的语录、让·诺埃尔《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中的片段和最新因谣言产生的社会新闻等材料。这些拓展阅读材料强化、提升学生对人性的认识度,让他们发现丁氏的“说”“闻而传者”的“传”和“国人”的“传”,背后都有心理学和社会学上的原因,从而从感性的浅层阅读上升到理性的深度学习。

(三)课后拓展,巩固提升

施良方教授在《学习论》中对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做了阐释: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对记忆有最好的效果。[2]

教师可根据“1+X”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水平,将“X”设计成“1”的“训练场”,让学生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课内所学知识、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七年级上册第14 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自读课文)的课后阅读提示:“不妨课下阅读全文,看看这‘悬崖上的一课’对作者的人生有怎样的影响。”这个推荐阅读任务主要是启发学生去领悟课文的主题思想。本课“1”的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都要求:学会默读、圈点勾画,厘清作者思路、梳理故事情节。由此,笔者设计了与“X”有关的训练题——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问题:

我怎样去想象古希腊人的恋爱方式呢?我又怎样去想象古基督徒的禁欲主义呢?或者中世纪的骑士和贵夫人,或者……够了!这是办不到的,是我力所不能及的。

——1963 年6 月。纽约。我躺在床上,尽管已经凌晨两点了,我还是难以入睡。我怀疑静静地躺在我身边的妻子也没有睡着。昨晚我们已商议好:我很快就要搬出去住。但是,我感到在我身下的地面仿佛裂了缝,我好像落进了无底深渊。我怎样对八岁的儿子解释呢?我离开儿子后,怎样尽父亲的责任呢?我的妻子又该怎么办呢?我们的家产怎样来划分呢?再说,我从不习惯于孤独的生活。当我晚间关上门索居独处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不!这条路太难走了,我不能这样做。

——(节选自《悬崖上的一课》)

①这两段被教材编者删减的文字,如果再放回原文,适合放在18 段之前还是26 段之前?请简要说明理由。

②原文还穿插了莫顿·亨特此次飞行任务的其他内容,具体有哪些语句放在课文中什么位置?想知道答案请课后阅读原文《悬崖上的一课》(未删除版)。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原文与删改后的课文的比较、分析与思考,逐步提升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也学会独立思考和批判地看待作品。

再以七年级下册第23 课《带上她的眼睛》为例,课外推荐阅读“X”是:刘慈欣的《朝闻道》、阿瑟克拉克的《星》、弗诺文奇的《真名实姓》等。阅读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如果教师将课外推荐阅读“X”调换为更受学生欢迎的刘慈欣写的另一部科幻小说——《流浪地球》,并布置一道课后训练题:阅读《流浪地球》(可结合观看影片)之后,给作者刘慈欣写一封信,谈谈自己对科幻作品的看法。这样一调换,学生更乐读、爱读,布置适当的情境写作训练也能帮助学生“走近”科幻作品,学会与作者近距离对话。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1]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增设了大量的“1+X”阅读篇目,旨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那么,我们教师首先应该成为“读书的种子”,先摸透课外推荐的101 篇文章或书籍,再根据课文的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阅读知识面,提升专业素养;其次,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读懂教材,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和“1+X”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将课后“积累拓展”中的推荐阅读提前布置预习,或是课中增加补充与“1”有关的阅读内容,还可以设计基于“X”的课后训练题……要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打造广阔的阅读空间;再者,教师在扩大“X”宽度的同时,更要注重对“X”深度的挖掘,一定要落实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或激发兴趣、拓宽视野,或引领学生进入深层次的文本阅读,帮助他们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要想落实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1+X”阅读观念,教师只有通过正确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读书,爱上阅读。

猜你喜欢
白求恩课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小满课外班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白求恩纪念歌
白求恩在中国的最后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