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舞 无理而妙
——高一语文现代诗歌微专题教学之诗语秘妙

2021-03-27 09:39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诗歌情感

(厦门第一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3)

现代诗歌教学一直是高一语文的起始教学点,无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还是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都把现代新诗摆在高中语文学习的第一步,可见教材编选者对现代诗歌的重视,以及期望高一新生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初衷。诗歌是通过凝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无论从人文角度还是审美角度,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现实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少一线教师认为现代诗歌可有可无,甚至在课时紧张时干脆舍弃诗歌的学习,不可不说是一种缺憾。

一、品读现代诗歌语言的必要性

一般说来,“诗”应有两个要素,一是情感或意境,这是诗的“魂”,二是美的文字或语言,这是诗的“形”。二者互为依存。“诗言志”,很多诗歌教学侧重让学生学习意象,领会意境,揣摩作者的情感,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的确,现代诗歌阅读可以滋养学生的心灵世界,拓展学生的精神领域,并在情感感召中提升人生境界,这是文学鉴赏的应有之义。但也要注意到,诗歌的基本构筑材料是语言,其艺术效果依赖字词句的巧妙搭配而实现。对于刚刚踏入高中校门的高一学生而言,学会品味诗歌语言,学习用诗的语言进行表达,也是应该具备的语文核心素养之一。

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是诗歌的本质属性。诗歌的语言,通过对常规常识的偏离,达成语言理解和感受上的陌生——要让读者有新感受、新体验。法国象征派诗人瓦莱里认为,“诗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某些文字的组合能够产生其他文字组合所无法产生的感情”,这就是“诗情”[1]。这种兴奋和迷醉的诗情,需要诗人运用“语言手段”,超越惯性、俗常、重复、老旧,以情思和形式的新异与独特,把人们从对生活的漠然和麻木中惊醒,从而对世界获得新的认知和感悟。

二、探究现代诗歌语言表达的密码

语言表达一般可以分为日常表达和文学表达,比如用日常语言描述“快艇行驶在水面上”,用诗的语言可以表达为“快艇犁开了水面”。“犁”的运用,让人联想到春耕犁地翻土的情景,形象地写出了快艇在水面行驶时的力度。

(一)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体会“诗的语言”这一教学目的,具体设计教学环节如下。

1.预习作业

请结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诗歌篇目《沁园春·长沙》《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篇目),品读几首诗歌在遣词造句上的精彩之处,体会其背后的情感意蕴,并在课前完成下列表格(见表1)。

2.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对课文诗歌的梳理与探究,初步体会诗歌语言的奥秘。从语言运用的最小单位字、词、句出发,品味诗歌语言的独特性,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敏感度,发现规律,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表1 现代诗歌语言微专题之预习作业

3.预设各诗遣词造句的精彩之处,如《沁园春·长沙》: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击”“翔”是“尖新”之词:鹰飞矫健之态,鱼游欢快之情,灼然可见。倘说“鹰飞长空,鱼游浅底”,虽文从字顺,但情味则荡然无存。(物与物转化)

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稠”指“浓”,一般用于具象事物,如“粥很稠”“墨要研得稠些”,这里与岁月搭配,更形象写出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心头的感觉。(抽象与具象转化)

③“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遍”“尽”极度渲染湘江秋景色彩的丰富;以“遏”这一夸张动作抒发豪情。(极度夸张)

……

4.归纳小结

清代戏剧家李渔认为,词人忌在“老实”,同一话也,以“尖新”出之,则令人眉扬目展,有如闻似未闻;以“老实”出之,则令人意懒心灰,有如听所不必听[2]。这道出了一条重要的美学原理:文学创作贵在创新的表达,作为“最高的艺术”的诗歌更应该如此。

这种“尖新”的追求,让诗人在表达特定情感时,会突破常规,讲究语言的锤炼。所以很多诗语看似“无理”,即不符合一般的生活常识和日常逻辑,却更能深刻地表达人的各种复杂情感,这种逆常悖理会给欣赏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意味和韵味,让人会体会到“诗意”。如何达成语言的陌生化,可从上面的诗句归纳出“转化”这个密码,具体表现在课文上如下: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峥嵘岁月稠”——物与物的转化;“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抽象到具象的转化;“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形象之物(人)到抽象精神的转化;“笑响点亮了四面风”——听觉到视觉、触觉的转化。(感官之间的转化)

补充:常用的还有“人到物的转化”(如: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感官之间的转化(如:笑起来很甜、一弯冷月、几颗寒星)。

5.课外迁移

诗歌的语言不同于实用性语言,它通过对日常语言的“扭曲”“变形”,使语言本身在诗歌里变得异乎寻常地突出和显豁,从而让人们对诗歌有了新的感受。在现代新诗的学习中,学生应该培养起对诗歌语言表达的敏感性,教师要做他们寻美的引路人。“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这也是夏丏尊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会用诗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学习美的表达。

在课本诗歌语言的梳理与探究的基础上,通过课堂现场“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突破日常惯性思维的桎梏,通过“物与物转化”“人到物的转化”“物到人的转化”“抽象与具象的转化”“感官之间的转化”等方法,体会诗的表达。

【课堂练习示例】在下面句子中的划线处填入合适的词语,使之符合语境,并说说你的理由。

①蛙声在故乡的田野里/____良好。

(提示:“长势”良好,借田野过渡,把庄稼迁移到蛙声上,同时完成物物转化、听觉到视觉的转化)

②柴扉虚掩/月光静静守着/只有几声蛙鸣____。

(提示:“进进出出”,写蛙鸣时而浮现,对应柴门紧闭月光守门。“敲门”也可,写偶尔几声蛙鸣。借动作完成从听觉到视觉的转化)

③时间远逝,记忆中那些人事逐渐____。

(提示:“凋零”,借花的凋谢写对人事的淡忘,完成物物转化)

……

6.即兴创作

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更能表现出个体的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检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基于此,设计练习如下:

【即兴创作示例】用上述某种“转化”的手法,用一两句话写写下面的场景。(三选一)

①校园一角(食堂、钟楼、跑操、跳长绳……)

②都市车流

③不被理解的痛苦

——限时写作,并实时展示学生习作,点评分析。

(二)课堂教学实践反思

该节课把“赏析现代诗歌的语言”作为教学内容,采用“1+1+1”的群文组合方式重新整合课文篇目,把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沁园春·长沙》《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和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组合,设置诗歌语言方面的问题,发掘其语言奥秘,以期提高学生阅读诗歌时的审美鉴赏力,提升诗化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在对课文的梳理与探究中,重新领会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教师也相机梳理出诗歌语言表达的密码——“转化”。当然,因为时间有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字词”运用上,诗歌的句子、语段、语篇等内容将放在另外的课时进行练习。通过梳理课文诗句,总结出“转化”这个诗语奥秘,并用它来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在课外拓展部分,设置具体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锤炼字词,培养了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敏感度,提升其对生活的感受力。只有这样贴近学生的语言教学,才能够让学生的语言敏感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当然,“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实践,要注意两个“度”:一是频度,一是陌生度。如果通篇都用很容易导致词语的堆砌,给人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之感,从而以华丽的形式损害了内容的深刻与丰富。另外,不能为“陌生”而“陌生”,要服务于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善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善用文字的联想意义,突破套语滥调,重新感受生活,创造诗情世界,能使人“恢复”诗情,通过类似的训练,可以让诗的语言与诗的感觉、心情达到高度的和谐。事实证明,只要方法得当,相机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总能超乎我们的想象。

【学生课堂即兴创作展示】

食堂

①铃响。飞奔!却只能在人桥外与牛肉粉遥遥相望(刘芊瑞);②我们的饥饿是一条蛇,它吐着嘶嘶的冰舌,贪婪地在食堂里爬行(吴屿尧);③没有食物/可每一个队中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咀嚼着思维(段尧田)

都市车流

①红灯/一只斑马把车流拦腰截断(程乐);②头贴尾,尾靠头/四脚陷入了地中,进退无法(林原平)

不被理解的痛苦

①太多的目光把人刺伤/让人心中的窗/紧掩(曾杨函);②一枚青杏卡在/喉咙/吞不下去/也吐来不出(魏云)

三、探寻现代诗歌语言教学的最佳方式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朱光潜曾指出:“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3]诗歌语言极具个性化,特别是现代诗歌的语言打破了传统的语言方式,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价值。因此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要对诗歌语言予以重视,特别是对处于诗的年龄的中学生,要善于引导,巧妙设计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走进作品世界,在感受、体验和想象中熏陶自我,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教师在进行现代诗歌教学的设计中,在关注诗歌意象意境、情感意蕴的同时,不妨以互文理论为依据,整合课内篇目,从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字、词、句开始,再到诗歌的分行断句、语序倒置、语句凝缩等,寻找转化、语序、结构等不同的“文本互涉点”,进行诗歌篇目的重新整合,以形成序列化的诗歌微专题教学。因此,为优化“文本互涉”的有效性,需积极拓展课外资源,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解读“诗家语”,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诗歌感受力,从而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文学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诗歌情感
诗歌不除外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歌本体研究的扎实拓展
——评王泽龙《现代汉语与现代诗歌研究》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情感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歌岛·八面来风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