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娜
摘要:行为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可以终生受益。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本质就是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和相处。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条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可以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习得文明礼仪等社会性认知。
关键词:游戏活动;幼儿教育;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幼儿期是良好文明礼仪养成的关健期。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话恰好印证了在幼儿阶段,培养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一、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内涵
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实质上就是一种行为规范,是幼儿在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与同伴进行交往时,所表现出的文明的态度、行为和品格。从小培养幼儿基本的文明礼仪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其一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发现幼儿在接受“十个小本领”文明礼仪教育时,可以是从家长或平时教学活动中直接获得的社会行为规范,也可以是在生活学习环境中或身边人群言谈举止的影响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前者可能是当前在幼儿园里面,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但容易让幼儿产生厌倦和反感的情绪,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由于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认知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表扬。我们想了想应当遵循幼儿心理成长的规律,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玩下午的区角游戏。所以,从下午的游戏活动出发,根据幼儿年龄热点和本班幼儿发展情况,设计符合幼儿认知能力的文明礼仪养成方法,通过在游戏活动中榜样示范、激励等诱导因素,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自然习得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二、幼儿文明礼仪游戏活动的设计理念
通过区角游戏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可以自然的实现幼儿文明礼仪的习得,也是培养幼儿的一个策略。特别在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解决矛盾冲突,使文明礼仪行为和意识得以形成和巩固;我们再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让游戏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幼儿进行研讨协商,促使幼儿整合以往习得的文明礼仪经验,应对新问题。通过一学期的观察,总结了以下几点:
1.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
针对本班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为幼儿创造和谐、文明、温馨、多彩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在多种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挖掘素材,使他们在学习中受启发、明道理,在实践中见行动。
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通过一学期的观察,我们发现每次在游戏活动结束后的总结这一环节非常重要。特别是引导幼儿有礼有节地解决游戏活动中的矛盾冲突,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自然习得文明礼仪。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场景,从而获得各种认知,并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同时,我们在幼儿自由活动的时候,也会进行注意观察幼儿,注意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以及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鼓励。我们发现游戏中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个环节进行解决。
3.游戏活动的主题设计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动,最大限度的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所以我们每个月安排了不同的游戏活动,如九月份《迪斯尼火车站》,十月份《大食汇》,十一月《爱心医院》,十二月《美食城》,根据不同的场景学会不同场合需要掌握的文明礼仪。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思考的能力,让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在循序渐进中自然养成。
4.增强幼儿的交际能力
我们选择游戏活动引入文明礼仪也是为幼儿搭建了一个与他人交流的平台,增加了幼儿之间交往的机会。在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与同伴之间文明礼仪交际意识,提高交际技巧。使他们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和平等合作。
三、在游戏中进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
1.创设良好的文明礼仪习得环境
首先我们在环境的设置上充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丰富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域环境。这样便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专注地投入游戏活动中。同时,将文明礼仪的教育目标进行一个细致的划分,从每月到每周再到每天的一日生活游戏活动当中,并细化到游戏的活动目标中。如:九月份大主题是《大声和小声》,第一周划分为入园离园;第二周是上课;第三周是午睡、第四周游戏;通過这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当中让幼儿逐步明白与同伴相处的方式。
2.让幼儿全身心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
根据皮亚杰对认知的分类,文明礼仪行为养成属于社会性认知,通过角色游戏可以让幼儿实现自我教育,培养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的意识。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角色间的文明礼仪行为。引导幼儿将其迁移运用到游戏活动外的同伴交往中,解决同伴交往的冲突,巩固和内化同伴交往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这时候也需要我们耐心地引导幼儿观察他人的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能使自己置身于情境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转化而带来积极的行动变化。
3.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密切跟踪指导
游戏活动中,我们还发现,当幼儿发生冲突时,一定要有耐心,不急着于去干预幼儿之间的矛盾。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出现相互伤害的情况,我们都会静观其变。让幼儿在争吵过程中自行辩驳、协商、谈判,从而慢慢学会与同伴相处的技巧,在矛盾中学会交往。在游戏活动冲突中,幼儿往往都有自己的理由,当出现他们争执不下、互不妥协时,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不干扰幼儿的自主决定,适时地介入其中,及时与幼儿进行对话。要根据幼儿的言行举止,加以适当的引导,刺激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与他人文明相处的道理。
4.游戏活动后一起进行总结交流.
游戏活动后,组织幼儿一起进行问题探讨和经验分享。把交流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幼儿,如:“你今天发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提问的方式,通过集体互动,强化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让幼儿自然地回忆自己在游戏中碰到的矛盾与困惑,把发生在游戏中的交往问题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再现,请幼儿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情景过程,对情景过程进行分析。或者安排幼儿扮演对方的角色,体验对方的心情,然后请幼儿交流感受,逐渐积累初步的与人相处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陈良敏,陈全芬.浅谈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教育[J].今日科苑,2007,(03)。
[2]邱红燕.区域游戏背景下中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礼仪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9,(04)。
[3]王传文.寓教于乐快乐成长——谈幼儿角色游戏教学法[J].学生之友,2012,(02)。
武汉大学幼儿园二分园 黎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