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有系统有规范地融入舞蹈艺术教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注重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成品舞蹈的赏析,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慧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使音乐通过舞蹈变成了“看”得见的艺术;使舞蹈通过音乐变成了“听”得见的艺术,从而实现音乐听觉与动觉的互补,使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动活泼,并有效地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做到音舞结合,让音乐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与结合 音乐课融入舞蹈的作用
一、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记得一位大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能让人完全陶醉其中”。舞蹈从产生的那天起,就与音乐共生共存的,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击出来的节拍或歌唱相伴。在《乐记·乐象篇》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在汉代《毛诗序》中也讲了这个道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界甚至有这样的说法:“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前苏联著名舞剧编导和舞蹈理论家扎哈诺夫也说过:“音樂――这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包含了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从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看,舞蹈之所以要与音乐结合在一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节奏性
音乐的时间单位通常是指节奏和音调,而舞蹈则是指人的肢体和动作,舞蹈动作律动的实质则是节奏,而对节奏的感召力则是节奏感。人的有节奏有动感的动作要靠音乐来支配,同舞蹈相结合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最佳音乐,最容易与舞蹈结合的也是音乐。
(二)相辅相成性
舞蹈创作要对照音乐来进行。由于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两者必须高度地协调一致。“按照音乐编舞”,这是舞蹈编导的普遍做法。舞蹈编导在编舞过程中还可以要求音乐进行修改。舞蹈和音乐都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舞蹈和音乐都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空间艺术。这样它们才能够同步进行,结合在一起。
(三)内容的表达性
音乐和舞蹈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审美的一种方式,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想和生活情趣。每一首音乐都是作者根据现实和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用节奏和符号来创作的,舞蹈也是这样,都是有实质内容的,由此可见,音乐舞蹈是有内涵的,更是有一定的思想感情的表达与真心的流露。
二、小学音乐与舞蹈结合教学的意义
小学生在进行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受到音乐的感染,那么换言之,也就是说舞蹈也能对音乐进行很好的诠释。关于这方面,我国的著名音乐家吴祖强也曾有过类似说法,认为舞蹈艺术在某种意义上,音乐就等于是舞蹈的声音,而舞蹈就相当于音乐的形体。小学音乐课堂上,借助音乐搭配舞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能够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很好的激发出来,引导学生借助律动来对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进行深入的感受,也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借助舞蹈动作来对音乐的理解、感悟进行表现和表达。
三、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相结合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瑞士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洛兹在1900年前后,提出关于“律态动力”学说,并在这一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他认为: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习音乐的节奏,必须要依靠身体大肌肉的运动反应,而且这种身体运动反应又必须与个人内心对音乐的反应紧密联系。鉴于以上观点,达尔克洛兹在其音乐教育体系中只要安排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体态动律,视唱练耳和即兴创作。而在这教育体系中最有个性且又最有成就的部分是“体态律动”这一学说的核心是:音乐教育应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生,让学生从刚开始接触音乐起,就不仅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只有在身心两方面都真正投入到音乐进行中之后,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才肯能的精确的,生动的;同时,由此而产生的动作也才能是一种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律动。训练学生的动作,是体态律动教学的基础。如拍手、走、跑、跳跃、列队行进、单脚跳、摇摆等动作,通过配乐,使学生们感觉到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等特点。例如:
1.X O X O ,可以通过跳来感觉快而轻巧的节奏。
2.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可以通过摇摇篮,划船或模仿风中摇摆的树枝,体验节奏的摇摆感。
3.X ︱X X ︱ X X ‖ ,可以通过模仿马儿奔腾的动作,感觉弱器拍子。
通过这样的基础训练学生对节奏的特征,长短已牢记心中,体会节奏来自生活,充满着生命力,而不是机械的死板的。
四、小学音乐教学融入舞蹈的作用
(一)合理运用舞蹈教学
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积极转变过来,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要变成创新者和交往者、促进者。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要进行很好的理解和把握,采用充满情感的课堂语言,努力促进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效结合,从而创设出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如此才算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教学情境,这也将促使学生采取更加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二)丰富情感表达
“言之不足咏之、咏歌不足舞蹈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舞蹈艺术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的形式越多,自多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挖掘人本身就具有肢体表现的这种本能,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敢于自信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江西广播电视少儿艺术学校 邱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