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主题博物馆中的动静态陈列与活动开展

2021-03-25 22:22余倩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评量陈列阶段

余倩

儿童博物馆是以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主要通过实物、场景、模型等表现形式,以及声响、灯光、色彩等艺术手段,给儿童搭建一个平台,刺激儿童的想象力,使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发展与人交往的社会能力,提高自己的心智水平。

一、儿童博物馆动静结合的基本要求

(一)站在儿童视角出发

儿童博物馆由于参观对象的特殊性,区别于社会经验丰富、认知能力完备的成年人,在设计展览内容时,应站在儿童的视角出发,贴近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视角选择展示内容,把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融入其中,有利于激发儿童的积极参与性。对于展示内容的设计,应以了解儿童生活状态及心理活动为基础,保证为儿童理解和喜爱,以发挥儿童博物馆的教育作用。

(二)符合儿童身心发展

儿童的系统性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注意力总是集中在自己所要表现的愿望、需要、动作上,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特点也不同。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特点不同,因此对应的陈列设计也应有所不同。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针对其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词汇文字积累少、理解能力较低等特点,应以简单易行、文字少量、情节简单的陈列内容为主;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针对其知识储备有所增加、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的特点,应以较为复杂、具有挑战性与探索性的陈列内容为主。

(三)适合儿童空间环境

儿童博物馆是以儿童为对象提供服务的特殊博物馆,它的空间与一般面向成年人的博物馆有很大的差别。适合儿童的空间环境是空间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都迎合儿童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儿童博物馆展示空间构成要强调儿童与空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动线安排上可以提供多条路线,根据每条路线都能遇到不同的经历,从而激发儿童主动探索体验的热情,使整个空间成为儿童参与和沟通的展示过程。另外儿童在初期阶段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模仿和感知空间里的声音,可以让儿童产生兴趣成为其模仿学习的对象,而不同的形状、质感让儿童可以触摸直接用于感知认识。

二、儿童博物馆动静结合的陈列设计

(一)陈列内容设计

陈列内容宜采用故事化的展示语言,通过故事的形式向儿童展示生活的规则,便于儿童理解和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故事在情节上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故事语言以及涉及的知識内容都是相对浅显的,儿童通过故事可以更容易地理解被传达的内容和知识。儿童博物馆运用故事化的展示语言,不仅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而且浅显易懂的内容能对儿童起到实质性的教育作用。以幼儿园的恐龙博物馆为例,可通过动画视频向儿童介绍恐龙的种类划分、生活环境、饮食习惯、起始灭绝过程等,使儿童对此有初步的印象,并产生深入了解的愿望。

(二)陈列形式设计

儿童博物馆的陈列讲究趣味性,不宜选用单调的纯文物展示,在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起不到文化学习与文化熏陶的作用。儿童展览应借助大量的辅助展品,通过辅助展品营造故事氛围,将儿童引入故事情境。

(三)陈列环境设计

儿童博物馆的陈列环境设计应保证充足的陈列空间,儿童需要自由和社交活动,应避免强迫性的空间和参观路线,容许儿童依照自己的节奏参观和与人交流。同时特定的环境氛围是儿童体验式教育的要求,需要根据展览主题、内容特色、历史背景,配合展品资料,运用空间环境设计要素,对场域情绪、情感基调、气氛进行渲染,合理选择与运用灯光、自然光、色彩、材质、装饰材料等元素对于陈列环境的设计至关重要。

三、儿童博物馆动静结合的有序开展

儿童博物馆作为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合理科学的陈列设计下,为提高儿童与博物馆的互动性,可按照计划与决策、探究与表征、寻访与体验、回顾与反思、评量与收藏五步骤实施,以实现博物馆“动静结合”的有序开展。

(一)计划与决策

计划与决策是儿童博物馆学习活动的起始阶段,可培养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同时培养儿童做事的计划性与目的性。儿童在该阶段可与老师共同谈论即将开始的主题学习和探索之旅,教师引导儿童在其已有经验基础上,对其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物品进行主题设计。

(二)探究与表征

探究与表征是儿童博物馆学习活动的发展阶段。儿童在该阶段可针对自己的计划和设想开展各种丰富的探索、操作、体验、游戏、合作和表征活动,进行研习式、情境式、合作式的主动学习。在此阶段,教师与儿童可一起收集主题相关的展示材料,材料的收集过程,是博物主题活动能否深入开展的重点。

(三)寻访与体验

寻访与体验是儿童博物馆学习活动的高潮阶段。随着儿童对博物馆的了解,其对博物馆的探究活动也更加深入,儿童在自由的寻访和体验中与更多的伙伴交流合作和分享互助。

(四)回顾与反思

回顾和反思是儿童博物馆学习活动的升华阶段,旨在提升儿童的总结能力与反思能力,不仅有助于促进儿童的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帮助儿童记忆学到的经验,并将新经验运用到更多的生活情境中。

(五)评量与收藏

评量与收藏是儿童博物馆学习活动的最后阶段。作为博物馆学习活动的尾声,评量和收藏既是现阶段学习的小结,又是新一轮学习的开始。在该阶段,通过对儿童在博物馆的学习过程、作品收藏和展示,教师与儿童、家长、社区共同开展学习与发展评量活动,善于发现儿童遗漏的经验,创造合适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环境,以发展性评价为准则,对儿童的学习做出专业且全面的评价,以为新一轮的主题学习提供支持和服务,同时为儿童的发展提出合理的预期和成长建议。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主题博物馆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使儿童通过体验互动的方式认识世界和人类的创造,通过对博物馆中的参观与学习,儿童可以受到鼓励而自主选择、发挥想象、创造发明、交流合作,从而提升创造力、想象力、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等。综上所述,儿童主题博物馆“动静结合”的实现,需要以儿童为核心,站在儿童视角设计陈列内容,研究儿童天性设计陈列形式,考虑儿童喜好设计陈列环境,以激发儿童对博物馆的兴趣。同时需要以互动为关键,按照计划与决策、探究与表征、寻访与体验、回顾与反思、评量与收藏的五步骤实施,让儿童亲自参与、体验,与博物馆文化产生互动,以达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并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效益。

四川省成都市金苹果晶蓝半岛幼稚园 余 倩

猜你喜欢
评量陈列阶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出售中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组合与构建
贪官“自我量刑”,满足了
探索取向的幼儿园主题墙评量研究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