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树立正确党史观的三重维度论析

2021-03-25 07:41肖扬伟梁杰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史观党史中国共产党

肖扬伟,梁杰

(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在2021年2月20日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这一理念的历史旨向是反映党史教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对如何看待党史和学习党史问题的整体性探讨;人民旨向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实践旨向是反映正确党史观所蕴含的历史经验与方法论要义。通过从历史、人民、实践三个维度阐述树立正确党史观所应遵循的必然逻辑与应然逻辑,指出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将“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百年历史、“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百年历史、“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党的领导本领”的百年历史实现相互连接,使党史教育既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又能展现出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1]。

一、新时代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历史维度

就管窥党史而言,中国共产党注重抓百年党史的历史理路,强调树立正确党史观要立足于历史之维,以实事求是的历史认知看待党史、学习党史,反对以虚无主义、主观臆测之论曲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真实意蕴。然而,历史是一个动态的运动过程,历史之维所蕴含的内在逻辑,需要通过对历史实际进程的揆度,才能洞见历史事件之间、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因此,洞察新时代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历史维度,需把握历史规律的生成问题、遵循历史进步的线性逻辑以及坚持逻辑进步性与事实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一)树立正确党史观要以把握历史规律的生成为基点

树立正确党史观首先要考量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规律的生成问题。从历史规律的生成之源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规律的生成既非源于古代希腊、罗马和中国的历史哲学所强调的外因论,即“自然外因论、神外因论和理性目的外因论”,也非启蒙运动以来维柯、康德、黑格尔等人所强调的预设生成论,即“维柯、康德将历史规律的来源预设为独立而自洽的外在性实体范式和黑格尔将历史规律的来源预设为独立而自洽的内在性实体范式”,而是应然于现实的人的物质基础上展开的实践活动,即“社会实践生成论”[2]。“社会实践生成论”认为历史规律的生成并非是自存自洽,而是依附于一定的现实存在条件,依附于以“劳动生产实践”为逻辑基点的唯物史观。从百年党史历史规律的生成来看,历史规律的生成是“在回顾往昔、直面现实、开创未来的整体性历史思维上,在立足中国、环顾世界、纵观古今的大历史视野中洞见和延伸的”[3]。可见,把握党史历史规律的生成应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实际进程中的现实实践活动,立足于百年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即“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4],立足于整体性的文明思维与历史意识,立足于本质、必然的社会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百年来的历史动态活动生成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所走过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所写就,是在“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5]的历史动态中前行的。因此,树立正确党史观要站在历史实际进程的浪潮里和现实的、可感知的实践经验层面把握历史规律的生成,深刻洞见“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6]

(二)树立正确党史观要以遵循历史进步的线性逻辑为要义

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观认为,“历史规律的表现方式就是历史进步的线性逻辑”[7]。在这里,历史进步的线性逻辑的直接旨向是抽象的逻辑层面,即透过历史现象的背后洞察历史进步的客观必然性,并看到历史事件发展的宏观趋势。具体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而言,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过程就是洞见历史进步的线性逻辑之过程。这一过程既是对回望过往奋斗路的科学认知,也是准确把握百年党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基本要求。那么,应如何遵循历史进步的线性逻辑?与唯意志论特意强调英雄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作用不同,历史进步的线性逻辑首先强调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洞察时代大势。从中共党史的线性脉络来看,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前后,面临的历史任务是救亡图存,而选择什么样的主义来实现救亡和图存就成为历史之主题;新民主主义时期,面临的历史阶段任务是走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经过科学分析历史大势与研判中国的国情和阶级关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道路的革命建国之路,找到了革命胜利的科学钥匙,结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果实——毛泽东思想;改革和发展时期,世界发展的历史大势已从“战争与革命”演变为“和平与发展”,固守原有的阶级斗争论已然不能适应新的历史发展需要。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揆度国内外发展趋势,在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固有路向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出了一条符合历史大势和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发展才是硬道理”得到了一以贯之的历史性落实,中国也在四十年里大踏步赶上了世界发展潮流,走稳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世界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共产党擘画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成新的历史走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大势,抓住了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提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新应对战略,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回答时代之问、破解时代难题的逻辑路向中创立并开辟了新境界。其次,历史进步的线性逻辑与过往拘泥于历史事实层面的时序性教条或空间式教条的历史进步观不同,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观强调“走进实际运行的、活的历史中来,借助活的历史实现自己的在场,使历史实际进程由自在性向自为性延伸”[7]。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树立正确党史观思想,就是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中的动态历史来考量,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历史中的发展走位,通过走进活的党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人把百年党史的过去、现在、未来与中国的历史实际构建为相互贯通的统一整体,既确立了对党史的科学性认知,又把握住了自身在历史的发展主动与赶考主动。质言之,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历史过程是以历史进步的线性逻辑为理念框架,是在把稳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基本尺度中洞察历史走向,是在乱云飞渡仍从容中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把牢正确方向。

(三)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坚持逻辑进步性与事实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从历史运动的实际过程来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复指出,“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4],历史的发展演变既非一成不变的数学公式,也非简单的一次方程,有时甚至会出现倒退和返场。从百年党史的运动轨迹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在逶迤中前进,其间既经历了艰辛的探索,也有可喜的实践成果,它的历史实践运动是在进步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中呈螺旋式发展。今天,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仅要看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情况相结合时显露的认识性进步,同样还要认识到历史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历史中已经发生的曲折性事件也是既定的历史事实,既不能夸大也不能将党的领导历史恶意诋毁。因此,在学习党史的实际行动中,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应以党的三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历史教训、党中央的有关精神为确立党史观的根本依据,既看到党史所蕴含的历史进步性,也要深刻分析历史曲折背后的发生根源。总之,学习党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8]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把握,能使我们从全面、联系的视角洞见历史运动所包含的逻辑进步性、历史事实所促就的发展曲折性。

二、时代树立正确党史观的人民维度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可发现,中共历代领导人都极为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土壤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根据中国的社会存在条件、历史发展条件、实践活动条件,形成的具有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为新时代党史观的形成提供了丰富养料。具体来看,新时代党史观思想形成了富有时代色彩的人民指向,涵盖三个发展层面,即把党“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探讨作为认识指向,把共产党人的价值实现方式作为学习指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指向。

(一)树立正确党史观要以党“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探讨作为认识指向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里,中国共产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将“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探讨视为树立共产党人世界观的重要认识基础,这一认识趋向一直贯穿于党的历史进程之中,并凝聚成中国共产党人党史观的重要价值取向。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两篇文章中最早地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阐明了中国共产党要推翻“两座大山”、实现民族解放就要靠人民大众与我们一道奋斗,就要靠我们感动全中国的人民大众。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重思党的革命史和建设史,强调要深化“人民是一切的母亲”“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凡是于群众有利的事情,无不尽力提倡与执行”的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两个历史阶段,从大历史观的视角对党“为什么人、靠什么人”进行了探索,并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9]。在“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历史发展观,阐明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坚定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的历史认知没有变,党“与人民休戚与共”的认识方向不会随历史发展而改变[10]。可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始终以对“既定历史方向的继续推进为我们党、国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发展探讨的认识基础,以新时代中共产党人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补充正确党史观发展的认识养料。通过“为什么人、靠什么人”问题的科学性认识,我们可从人民维度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思考有深刻的党史观认知,洞见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百年历史。

(二)树立正确党史观要以共产党人的价值实现方式作为学习指向

人的价值实现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在对人的价值的实现方式的研究中,我们会发现,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作为评判人的价值的理论来源,把“劳动作为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11],把人的价值实现的方式、方向作为共产党人的学习指向,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的价值取向。从新时代树立正确党史观对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的价值延伸来看,人的价值实现诉求和实现方向则有了新的历史使命延伸,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中国共产党人使命价值诉求的复归。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这说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是以党的使命价值为发展旨归的,这一使命价值的确立重申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重申共产党人始终将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确立为自身使命价值得以实现的行动指向,是中国共产党能长风破浪的基石,也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使命价值导向;其二,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崇尚、学习以及关爱。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树立正确党史观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性作用,要以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在历史上所践行的崇高风范作为党性教育的直接来源。通过对英雄人物的崇尚、学习以及关爱,中国社会才会形成以崇尚英雄、争做英雄的价值导向。一旦英雄模范成为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才能迸发出磅礴的精神之力;其三,共产党人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百年来,中国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的,中共百年历史用历史事实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5]。因此,确立党史观要从共产党人的价值的实现方式和引导人民通过劳动实现价值进行考量,在对共产党人的价值的实现方式考察中,使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洞见党史观的学习指向,领悟党史中所蕴含的人民指向,形成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死观。

(三)树立正确党史观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指向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阶段中,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使命,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视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指向。比如,革命时期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广大农民群体是党进行革命的主力军,而农民的根本利益问题是土地问题,解决土地问题的过程就是坚持群众路线的过程,就是实现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的过程,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打土豪分田地的过程中“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行”,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依靠人民群众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贡献;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根据人民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新阐释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并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增进人民福祉的考量标准。此后,江泽民、胡锦涛实现了以人民物质富裕为本向以人为本的价值延伸。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党在历史上领导实现人民实现发展需要的有效经验和发展成果,以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百年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8]。中国共产党将始终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而奋斗,为人民能获得更多、更公平的改革发展发展成果而奋斗。可见,新时期树立正确党史观思想中蕴含着对人民现实发展需要的深刻思考,蓄积着对人民不同时期发展需要的历史寻向,这一奋斗指向的深刻揆度使习近平总书记在洞见党史、看待党史、学习党史的历史认知中闪现着“坚持人民至上”的花蕾,凝聚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献身情怀。

三、新时代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实践维度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核心都极为重视党史观的科学建构与现实践行。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党史观的科学建构与实践行动来审视,毛泽东认为研究党史应“以中国为中心”,“践行全面的历史的方法”[12];研究党的历史经验则应综合考量当时的发生环境,即社会环境、历史环境和思想环境,而对负有历史责任的个别同志应“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之方针”[13]。邓小平认为,研究“中共党史要避免叙述性写法,对建国以来历史上发生的大事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分析,包括对一些同志的功过要公正评价”[14],对党的历史上生成的伟大精神,则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对中共历史的总结,要以“过去的成功是宝贵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宝贵财富”的总体认知来看待。江泽民认为,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老一辈革命家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党的历史优良传统“可以长久地教育、激励今人和后人”[15]。胡锦涛认为,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要把党史学习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构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发展规律,使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在党史学习得到加强。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把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核心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思想论述与统筹两个大局进行了紧密结合,并郑重提出了要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思想,这为全党正确学习党史、运用党史提供了新的实践引领方向。从习近平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实践指向来审视,包含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四个方面。

(一)树立正确党史观要以学史明理为实践基础

从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实践基础来审视,学史明理旨在弄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16]这一最基本的实践道理。故而,树立正确党史观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从这一最基本的实践道理出发,寻找汲取前进智慧、引领中国人民奋进的明理之力。

其一,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明理之力。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百年实践,我们可洞察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奥秘在于三个方面,即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以及中国共产党自身具有极强的修复之力和自我革命之能。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之中,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显现于中国共产党认定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的真理,中国共产党从未因历史时空的顺境或逆境而遗弃马克思主义,也从未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困境而丧失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反而在时代的洪流之中坚定了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的信念,并守住了党的本质属性——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显现于中国共产党坚信“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多大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7],所以,无产阶级政党理应成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而不应有自身的特殊利益。为了成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百年来,无数的共产党人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征程之中书写党的初心使命,用实践行动谱写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历史事实;中国共产党自身具有极强的修复之力和自我革命之能显现于中国共产党勇于刮骨疗毒、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的百年奋斗之路表明,中国共产党之能在于党始终敢于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行为作斗争,始终勇于就党的自身问题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只要党能始终保持极强的修复之力和自我革命之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就会越辩越明,中国共产党的明理之力才能化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实践动力。

其二,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明理之力。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百年实践,我们可洞察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奥秘在于它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以及开放的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之中,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洞见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百年的历史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认识工具”;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人民的理论解释人民之所以是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以及历史发展的主人的根本缘由,以百年的历史实践践行马克思主义是能植根于人民、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理论;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理论阐释马克思主义是能经得起历史检验、时代检验的实践学说,它的实践之学在百年里指引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改变了历史命运,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开放的理论表明马克思主义是能植根于中国、发展于中国的科学学说,它的发展开放性在百年里指引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现了适应时代、植根时代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胜利,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丰富养料。

其三,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的明理之力。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百年实践,我们可洞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的奥秘在于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明理之中,中国共产党的明理之道是在历史的浪潮中酝酿的。鸦片战争之后,无数仁人志士开始在开眼观世界的路向中启程。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清末新政、三民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工团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开始在历史的洪流中粉墨登场。然而,由于这些思想不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也未能触及中国的真实国情。所以,这些“主义”在中国历史上昙花一现,翻不起历史发展的浪花。与这些“主义”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总结历史教训、积累历史经验、眺望远方前进奋进路的历史路向中成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启至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下开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之中逐渐确立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一体化推进,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里得到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认可,并成为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我们对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审视,离不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科学认知和实践认知,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成逻辑与发展演进,才能清晰地判断中国的改革开放史,才能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完整地辩证审视。

(二)树立正确党史观要以学史增信为实践目的

从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实践目的来审视,学史增信包含三个层面的实践指向,即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奋进之力显现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只要抓住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和信心,就抓住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把握住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故而,树立正确党史观要从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信心着手,进行实践审视。

第一,树立正确党史观要从共产党人的信仰着手,进行实践审视。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可发现,无论是在极其艰辛的环境中干革命,还是在一穷二白的空巢上搞建设,又或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关头乘风破浪,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视马克思主义为宇宙之真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不曾动摇过。在追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百年历史里,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辉煌的历史事迹、向死而生的壮志豪言诠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党性教育最鲜活的历史养料。在新时代新的“长征路”上,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要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理解,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党史事件之间的历史关联性;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要把稳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之舵,筑牢信仰之基;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要补足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之钙,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凝聚增信之力。

第二,树立正确党史观要从共产党人的信念着手,进行实践审视。从中国共产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产党人信念的历史路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生成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的选择代价后而取得的根本成就,这一成就的获得既是社会历史实践的选择,也是中国人民在历经多条选择路径失败后找到的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大跨步赶上了时代的发展浪潮,并在21世纪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故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意味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生成让党员干部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要用社会历史的实践发展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符合中国国情、坚定党员信念的中国式现代发展之路。

第三,树立正确党史观要从共产党人的信心着手,进行实践审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百年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弱小的情境下逐步发展壮大,是怎样在腥风血雨的绝境中实现涅槃,是在何种意志下攻坚克难并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一辉煌的历史征程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的实践例证,在这一初心和使命的引导下,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逐渐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9]。因此,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意味着要用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要用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教育今天的党员干部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心,并使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坚信我们党一定能团结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能用必胜的信心在历史上开辟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新时代。

(三)树立正确党史观要以学史崇德为实践追求

从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实践追求来审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史崇德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党史学习中把“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作为共产党人的实践要旨;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18]。这段话表明新时代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崇德要旨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意味着广大党员、干部要对入党誓词有清醒地行动认知,要把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视为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要以百年党史里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革命英雄作为行动的崇德榜样;“守公德”意味着广大党员、干部要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清醒地认识,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自觉践行于政治判断、政治领悟、政治执行之中,要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深刻认识到党是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的发展要同人民的发展紧密相连;“严私德”意味着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百年党史里修身律己、怀德自重的老一辈革命家视为自身学习榜样,要以“敢于同自身打官司”精神作为行动底色,做一个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有益于人民的好干部和好党员。

(四)树立正确党史观要以学史力行为实践路向

从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实践路向来审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学史力行要在三个方面得到落实,即广大党员、干部“要在锤炼党性上力行、要在为人民服务上力行、要在推动发展上力行”[19]。“三个力行”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学史力行的宏观审视,是对树立正确党史观实践路向的科学考察,是党史学习教育由理论向实践发展的飞跃。因此,对学史力行的审视应着眼于“三个力行”。其一,要在锤炼党性上力行。在锤炼党性上力行意味着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吸收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滋养党性的重要来源,要从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中汲取净化党性的养料,要把党的思想理论成果积极践行于党的政治判断、政治领悟、政治执行之中;其二,要在为人民服务上力行。在为人民服务上力行意味着广大党员、干部要贯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思想,要把当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这一角色扮演好,要把群众的急愁难办问题处理好;其三,要在推动发展上力行。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史,我们可发现,中国共产党是在分析历史疑问、破解历史疑问、回答时代之问、解决时代之问的路向中发展壮大的。在推动发展上力行意味着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党史学习中的积极成果与新时代的时代之问实现有机结合,要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推动工作发展,要在求真务实之中寻求破解推动发展的难题,要在怀着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心态中开辟新时代。

猜你喜欢
史观党史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