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探析

2021-03-24 11:34朱桂兵
职业时空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职教师专业能力信息化教学

朱桂兵

摘要: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作为“混合式”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者,其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决定了高职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实践能否成功。文章讨论了“混合式”信息化教学的构成与特点、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专业能力界定以及提升这种能力的必要性,并分别从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制度建设、搭建教学培训体系、升级教学能力测评程序与激励机制、营造教学氛围等角度找出提升高职专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混合式教学;高职教师;专业能力

于2018年教育部正式颁布[1]第二版《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纲要,至此,各种信息化教学平台在广大高职院校被如火如荼地建设[2],信息化教学日渐为人们所认知。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信息化教学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校呈现爆发式增长,时至今日,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高效学习都离不开信息化手段。因此,为了应对这种源自高职教育本质对信息化教学迫切需求的挑战,高职院校一方面需要持续改善信息化教学环境,完善软硬件设施,另一方面还要以人为本,从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角度重点培养专任教师,做到两手都要硬,才能够确保高职专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文章所述的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能够同时在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情境下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能力,“混合式”信息化教学集传统教学与信息网络技术两家之所长[3],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能够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离线指导融为一体。当此信息化教育飞速变革的时代,即使新冠疫情完全解除,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也已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提升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混合式”信息化教学的构成与特点

(一)“混合式”信息化教学的构成

“混合式”信息化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学生在进行线上学习时可能会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浩如烟海的资讯,高职教师不可能全部掌握或了解这些资讯。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去辨别资讯、接受新知识,以更大的热情和学生开展讨论,但又不能过于丧失知识权威性[4],教师需要根据现场情况把握好这个“度”,既不能墨守成规,又不能不开拓进取。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在进行“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时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坚持“育人者先育己”,方能带领学生坚持本心。线上线下混合式信息化教学可以帮助高职教师即使面对爆炸式的信息浪潮也能坚持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混合式”信息化教学的构成要素要求高职教师要重新设计出符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特征和原则的职业化课程,并为此重新组织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熟练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學应用工具和课程平台,提升个体关于信息化教学课程开发能力[5]。因此,实施“混合式”信息化课程开发与教学能力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6]。

(二)“混合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信息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地点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对象也不再局限于全日制在校生,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车间实训、现代学徒制教学、跟班实践学习、学院实验式学习等都可以利用信息化进行高度混合[7],充分利用师生的碎片时间,实现跨时空的信息化教学。打破传统教学对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的权责定义,让学生自由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以及确定学习顺序。

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学是课堂学习的主流,教师不再独自承担知识的传输,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引导、点评和协调。为此,需要引入很多不同以往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诸如在线视频、在线互动、多媒体软件、在线仿真甚至虚拟现实技术等[8],并以此来帮助学生与教师实现“混合式”信息化学习与教学。出于符合知识信息化传播特征的需要,高职教师开发的信息化教学课程不能仅仅只有枯燥知识的堆积,音乐音效、美学、色彩学、传统文化、课程思政甚至教师的个人特色等元素必须在待建设的信息化课程里有所体现[7,8],课程具备一定传播性,才能吸引高职学生反复观看。此外,平台运用便捷性、时间管理和任务管理的明确性、学习量的有效性、知识点的前后关联性等都能影响“混合式”信息化教学的推进[9]。高职专任教师进行“混合式”信息化线上教学时,最好选择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直播式的线上互动,尽力克服因教师不能面对面教学给学生造成的亲和感缺失难题,使学生的代入感得到增强;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特有的快速计算的特点,掌握实时数据的追踪,优化数据分析和信息化评价手段,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提高高职学生对“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认同感。

二、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专业能力的必要性

(一)“混合式”信息化教学的专业能力

很多学者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诸多不同的解释,欧阳明[9]、尹士峰[10]、邱建新[11]、叶澜[12]等人分别从可视素养、人格心理、职业道德、时代精神等和专业知识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可以看出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离不开教师个体广博且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储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适应快速变化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普遍认为教师的专业能力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知识和三个方面的能力,如图1所示[9-12]。

专业教师在学习阶段就能够完成三方面的知识储备,这也可以称为教师的专业基础能力;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入职以后经过一定强度的训练后获得的,是教师面临特定教学情境所能呈现的个体经验展示,这是教师的应用能力,也是教师面临“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模式时最需要去千锤百炼的知识盲区;教师是否能够化繁为简、提纲挈领、因材施教、采用各种创新手段去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高效学习则是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这个能力也是专业教师最难获得的能力。

(二)信息化“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院校职业化课程设计与开发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最大化地利用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实践教学条件去帮助学生最大化地进行实践训练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13],可是应用能力的提升又离不开理论学习的支撑,而缺乏真实的实践教学条件的实践学习又是空中楼阁,因此,必须采用腾笼换鸟之策,将理论学习的时间尽可能腾出来用于实践训练学习,因此,高职教师有必要去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理论学习,“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正好可以满足这个需求。高职教师们可以提前采用信息化技术给学生发布细化后的预习任务,帮助学生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们也可以腾出足够时间去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快速切入到动手实践环节,教师则从旁指导[13]。至于个别学生的未消化知识点,教师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和学生进行单独沟通或在线互动来解决,从而可以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快速拥有设定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课堂不再束缚学生的学习进程,课本不再束缚学生的学习边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并驾齐驱。因此,信息化教学技术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它能够使教师日常工作量大幅减少,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组织统筹教学活动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理论知识,拓展知识面,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幅提升探索知识的能力,学会独立辨别和处理各种信息。

三、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措施

(一)强化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与完善制度建设

高职教师是否采用信息化教学及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14],改变教师的传统大水漫灌式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理念,需要高职教师勇于跳出旧有的舒适区,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完善个体的信息化教学知识和资源储备,必须利用理念转变教育和制度建设保障双重手段去强化高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的培育任务要做到人人落实,更为关键的是强化学校领导层的信息化意识,进而引导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朝信息化教学转变。

Flavell J H.认识论告诉我们,个体的元认知水平决定了个体对外界的整体认知,而认知又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意识[[14],高职教师只有潜意识里对“混合式”信息化教学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才能为信息化教学做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混合式”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此,良好的宣传是强化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的必要手段。高职院校可以大量邀请信息化教学专家学者在校内或线上开展关于“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方向的各种专题报告,讲座,并开设专栏定期讲解,也可以通过有奖问答或优秀成果展示等各种手段进行广泛宣传[7,15],引导高职教师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意义、趋势和方向,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进而改变其教学理念。

(二)搭建混合式信息化教学培训体系,加强指导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汗牛充栋的信息资源,有一些高职教师往往会比较迷茫,产生无所适从之感,面对外界的新知识新技术什么都想学却可能什么都不能真正学会。因此,高职院校如果依然采取传统的单一模式的培训机制,将不利于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而且,教师个体的学习能力、兴趣点、知识储备、年龄层次甚至对信息化教学的需求也是参差不齐的,在师资培训过程中对教师采取混合式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势在必行,也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教师去融合贯通更多教学资源。

培训课程中可以比较、借鉴以及融合多类教学方法,诸如面授指导、实训体验以及在线互动等,此外案例专题化、小组合作化和风格个性化的方式也是不错的选择,确保受训师资之间的经验分享和教学交流等得以实时无差别实现,以增强高职教师信息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15]。可根据“混合式”信息化教学的特點设立平台应用技巧、软件应用案例分享、职业化教学设计、线上互动技巧、资源优化、过程考核等多个专题让教师有选择地选修,为教师搭建混合式信息化教学培训体系。在混合式信息化教学能力师资培训过程中,教师学员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学员感同身受,身体力行,将来也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也有利于教师学员更好地进行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使高职教师一以贯之地深入了解信息技术本身在教育信息化改革中的应用,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唯一手段;不能仅仅将信息技术看作一个辅助性教学工具,随时可以丢弃。培训专家团队要以身作则,培训结束后也能持之以恒地为教师学员提供各种线上线下指导,至少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学校也要通过经费支持、课时认定、优秀教学经验分享奖励等方式鼓励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对培训过程也要完善监督,并及时做好评价反馈,形成闭环控制。

(三)完善教学能力测评与激励,促进教学相长

对高职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能力测评有三点必不可少,第一,建立一套科学、完整且获得广泛认可的“混合式”教学能力评价标准,标准内关于测评步骤、测评内容以及评分标准有清晰可行的明细与权重;其次,建立一个公信力良好且经验丰富的测评专家团队,团队成员应该为非利益方的校外专家应不少于50%;最后,测评程序要经得起考验并及时优化,既要考核教学资源的数量,也要随机或全部考核教学资源的质量[16]。此外,对平台布局设计、实际应用数据、互动情况、回复率、学生使用情况以及学生的评议等一系列指标必须能量化考核,最终形成一套完整数据支撑的评估报告。

高职院校需要对高职教师在实施“混合式”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给与足够的认可和奖励,坚持多劳多得、奖罚分明,教师团队绩效的内部考核也必须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改革团队的管理也需要持更柔性的态度,针对优质“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奖励还需要和个人评优、职称评定、晋升、各项嘉奖等挂钩,且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才能激发全体教师,尤其是广大中青年教师参与“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热情。

(四)打造智慧校园,营造信息化教学氛围

顺应全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浪潮,从顶层完成实施学校信息化教学的规划与执行方案,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17]。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化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前提是保障能够支撑教师顺利进行“混合式”信息化教学的环境,围绕着监控、课堂、教室、校园、教学管理以及决策系统等实现全面智能化。强大的网络支撑、校园内无死角的信号均匀覆盖以及保证教师和学生在进行线上活动时能随时随地的信号畅通是推进信息化教学的根本。在线平台功能齐全、操作方式简单易懂,沟通交流通畅及时,信息传达准确丰富是教师愿意提升个体信息化教学能力,开展“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前提。对广大高职院校而言,当务之急就是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造升级,建造符合信息化教学要求新型的智慧教室,确保教师能在智慧教室中进行自主划分功能区域,实时进行云沟通,资料检索和数据下载,自由呈现教学内容,实现本地教学和远程教学的无缝衔接,人与周围环境的自然交互等。

四、总结

在此信息化时代,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活动时需要对现有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需要社会、学校和广大高职教师形成合力;需要高职教师认清现实,改变观念,信息化教学是大势所趋,教师应及时仔细分析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之处,及时提出改进办法并付诸实践;需要学校和社会更加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和加快建设支撑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设施,认识到“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并鼓励教师尽快实践信息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信息化课程和专业建设离不开教职团队的通力协作,教师个体很难再单兵作战,以课程团队去构建信息化教学小组,通过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定期汇报以及成果展示等形式提升团队信息化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旭东.智慧教育2.0: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教育新生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二[J].远程教育杂志,2018,036(04):11-19.

[2]  崔永波,张冰.“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与创新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3(03):114-116.

[3]  李华.传统班级教学与在线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模式[J].社会科学前沿,2018,7(07): 1101-1105.

[4]  钟秉林,朱德全,李立国,等.重大疫情下的教育治理(笔谈)[J].重庆高教研究,2020(02).

[5]  艾丽丝·Y·库伯,大卫·A·库伯,李梦瑶.经验学习的元认知学习法[J].终身教育研究,2018(02).

[6]  施锜.职业教育中的虚拟游戏化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127-129.

[7]  贾会军.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6,862(06):104-106.

[8]  隆平,刘毅,曹红玲.“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变革[J].河北职业教育,2017,1(05):66-69.

[9]  欧阳明.隐在冰山下的教师专业素养[J].山东教育:中学刊,2015(06):63.

[10]  尹士峰,邱祥莺,许祖禄.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兴盛過程及其特征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35-37.

[11]  邱建新.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3(09):130-131.

[12]  叶澜.教育的魅力,应从创造中去寻找[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03):96.

[13]  刘筱.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路径与职前培育[J].安徽教育,2012 (07): 33-35.

[14]  Flavell J H.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10):906-11.

[15]  崔佳佳.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J].职教通讯,2019(04):44-48.

[16]  隆平,凌琳.职业院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用模式探索与实践[J].河北职业教育,2019,3(02):100-103.

[17] 孙艳秋.认知与元认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知识论析[J].江苏高教,2018 (12):110-112.

猜你喜欢
高职教师专业能力信息化教学
不同阶段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在发展规律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于中教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浅谈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