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莲
摘 要: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同时还能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为了进一步确保践行新课标教学理念,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深入挖掘情境教学法的积极作用,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感受语文课程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就从情境导入、情境体验、情境创设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应用;策略
情境教学法也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有目的地创设一种具有情绪色彩、生动形象的、具体的场景。借助这种教学模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材知识点,推动学生心理技能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借助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带给学生更多的启发,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唤醒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1]。同时,有效的情境设置还能帮助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保持足够的学习热情,推动小学语文课程的健康全面发展。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内涵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借助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就是为了更全面地实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推动课程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围绕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堂内容的独特性进行讲解。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能把抽象的知识点更加直观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更加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得教学活动取得预计的效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各方面的能力发展都不够成熟,教师要借助特定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储量。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一)行之有效的情境导入方法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讲解新的课文之前,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情境导入之前,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生活实际和学生周边的环境,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在导入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采用不同的方法,多元化的导入方法,可以更好地贴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讲解思路进行思考,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和谐融洽,确保情境教学法发挥最大价值。
1.实物演示法,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深入学习。用实物来辅助教学情境的设置,能够让情境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同时,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实物进行演示,可以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从而为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文的过程中,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课文是和实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的。教师在讲解这些课文的过程中,就要把一些具体的实物带到课堂上,借助实物的形态、性质、功用等多个特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实物,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联想力,思考学好新知识点的方法[2]。
2.把握学生情感因素,唤起学生情感共鸣。情境教学法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抓住学生的情感因素开展教学活动,在进行情境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学生在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因素,才能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设置,让情境设置更贴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升华自我的情感,激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好铺垫。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讲解到一些关于奉献的课文时,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境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同时,进一步保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这节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增强学习体验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语文课程学习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情境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均衡的發展,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增加语文词汇量、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多样化的情境设置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帮助学生在更加多元性的情境中拓展眼界,充实自我。
1.展现生活化情境。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活动来说,教材中包含很多接近自然,接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借助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悟生活,从生活中选取典型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真观察,总结经验现象。同时,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为学生描绘具体的生活情境,更加鲜明地突出教学情境以及教学的实用性。借助和生活密切关联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新知识,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为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教学条件。
2.运用故事强化教学情境。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故事具有强烈的依赖心理,同时借助故事也能满足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需求,更好地带领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找到教学的切入点[3]。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时,有效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融入趣味性的故事中,能以一种更加感染人的形式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故事情境的营造能帮助学生在一个整体环境中感知需要在课堂上掌握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有感情色彩地开展学习活动,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创设高质量教学情境的方法
借助情境教学法,能进一步为语文课程的学习不断注入活力,增加语文学习的信息量。然而,为了进一步凸显情境教学法的积极作用,教师也要深入挖掘多样化的情境创设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推动课堂教学效果的凸显。
1.合理利用背景音乐,渲染教学情景氛围。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个性。美好的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同时也能在想象力的辅助下展现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适当地添加一些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背景音乐,不仅能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这堂课程的记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音乐的融入也能让教学情境充满生命力让学生的热情更加饱满。
2.引导学生自主设置情境,做课堂的主角。从小学生的角度考虑,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往往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妨让学生以自己的领悟自主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深入体会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在课堂上,教师要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表演,这就能让学生更好地回顾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用心体会人物的心理表现,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自发地探寻新的知识点,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这种设置情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压力,提高課堂教学效率[4]。
3.借助教材插图,再现生动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插画在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小学生大都喜欢动画或者漫画,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设置情境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借助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进行创设。用图画把文字描绘的情境展示出来,加上简短的文字解释,有助于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到寓教于乐。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借助多媒体的视频和图画功能,全面整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同时为学生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描述出自己想象中的课文情境,以此来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大幅提高,在课堂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持续提升。教师也能通过这种方法有效节省更多的教学时间,为学生留出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任务按时按量完成。
三、结语
语文是生活中的语文,语文课程与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加强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能帮助学生以更加熟悉的方式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仅仅通过单一的教学情境来增添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学生情感因素,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同时,把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元素运用到创设情境中,全面突出语文教学课堂的活跃性和开放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借助情境教学法,不仅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触境生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语文教材中的内容[5]。进而让单调枯燥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语文课程持续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家涛.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学苑教育,2010(1):10.
[2]李盛青.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与运用[J].北方文学,2011(4):83.
[3]柳艾平.浅谈情境教学在冀教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7(1):27.
[4]朱华.让孩子思想的翅膀在课堂飞翔——情境教学在《太阳是大家的》教学中的运用[J].快乐阅读,2012(9):95.
[5]罗益芬.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教学,2013(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