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莉
摘 要:当前社会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以及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作业设计理念、课堂活动环节等方式来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进行培养。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仅在个人生活中十分重要,而且在教育教学领域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究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与途径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与目标之一。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中,数学作为与语文和英语并列的基础性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数学教师探究的核心内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兴的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的领域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但是与此同时,教学过程中也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并且表现出了新的方向和形式。在诸多问题中,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影响最大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因为与语文和英语相比,小学阶段的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再加上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完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的适应问题,甚至坚持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不进行创新。这些因素都导致数学课堂对小学生缺乏基本的吸引力。而小学生本身在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的同时缺乏自我克制能力,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和内容所吸引,进而不能专注于教学的内容,出现走神的现象。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之下,教学效率和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其次,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唯分数论的存在也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实际上从总体的学校教育来看,小学阶段的知识教学主要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但是受到长期以来思维的社会现实的影响,一部分教师仍然存在唯分数论的想法,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围绕提高学生考试分数来开展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等方面。这种不正确的教学思维和理论不仅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会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除了这几种较为明显的问题之外,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教学模式单一,以及课堂教学没有提前设计等问题,都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明确问题并且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二、培养创新意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创新能力是当前社会竞争的核心,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在教育教学领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所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是为了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在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之一,是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和目标。而另一方面,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意味着学生能够在面对知识的时候有更加迅速的反应能力,并且举一反三地理解知识内容,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也代表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真正地理解知识而不是单纯地记忆下来。尤其是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快地适应数学学科的特点,并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实际上,数学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同时也要求学生理解其实用性。而小学生因为刚开始接受系统的数学教学,在这一阶段难免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从而出现用学习语文等学科的方法去学习数学,只关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而忽略了知识的实际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既能够帮助小学生快速体会并且适应数学的学习特点,探索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能够帮助小学生学会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所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关注且努力探究的重要方面。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一)采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养成自主探究思维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的意识,而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在于养成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转变,将过去一直以来教师单方面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模式,也就是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采取主题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主题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开始授课之前,先要根据教材中的主要知识内容设计好教学框架和教学计划,然后制作好讲课的相关课件。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可以利用课前导入的环节将新旧知识进行简单的串联,利用对旧知识回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和猜测。然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出教学内容的简化版框架,并且适当地结合知识的运用创设情境,提出课堂探究的主要目的和主题。在学生基本了解探究方向之后,教师可以围绕内容的关键点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则可以根据这些问题的引导展开自主的探究活动。一般来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材内容的自主学习,然后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并且得出结果。之后,学生可以就自己讨论的成果进行演示讲解展示,或者是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展示。教师则主要借助于学生展示的过程以及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观察了解来确定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提问或者是纸条留言的方式来提出自己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难点。在收集并集中学生的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借助于微课视频、教学课件等多种手段和方式对这些重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样一个探究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进度,而且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并且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数学的乐趣所在。而根据问题进行探究讨论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思维模式的过程。在帮助小学养成自主探究、自主思维的习惯之后,我们才能够逐步深入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层面上来。
(二)实行开放式作业模式,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课后作业不仅是在帮助小学生及时完成所学知识的复习,通过再一次接触让小学生熟悉并且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也是在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之间的联系,进而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让小学生对这一类型的知识点的出题类型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学生完成数学题目,取得更高的分数有所帮助。但是这种形式的练习很可能会让学生机械化地对待数学知识,仅仅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解题的方面,而不能真正运用到生活中,进而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所以,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应该有所转变,向开放型作业类型的方向靠拢。开放式的作业类型实际上就是指作业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也没有确定的解答过程,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及实际情况来进行解答。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模式不仅可以让他们摆脱完成作业的思维定式,改变简单利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而且也是培养小学生全面思考、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在小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切实地思考问题的情境,并且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情境中,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得出最终的答案。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出现互相抄袭,依赖参考答案的问题。所以对学生提高知识运用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寻求和思考新的方向、新的解决方式,积极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强化课堂的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创新能力
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一方面。体现到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和理解上的创新思维,也要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上强化实践活动的环节。数学实际上是一门强调应用性的学科,所以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还是要落实在运用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和情境与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创设出关于数学知识的实用情境。然后,教师就可以在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学习之后,为学生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对学生的探究方式进行限制。学生既可以小组讨论,相互合作来完成探究,也可以独自思考完成探究。而在成果的展示方面,教师也可以引导小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这样的课堂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始终认清教学的目的,不僅在于知识的理解,还在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和问题时,教师不能够简单地否认和打断,而是应该在学生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进而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同时,也要用提问、鼓励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新的问题,寻求新的解决办法,并且能够拓展生活中新的应用场景,从而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湛锐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2016(19).
[2]格桑平措.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