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体验活动,积淀“量感”

2021-03-24 10:02陆云霞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量感体验活动引导

陆云霞

【摘  要】为了让小学生在数学中对单位具有量感,开展了体验活动教学实践研究。通过体验常见事物,联系生活事物与数学单位,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单位的理解;通过引导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直观体验重量单位,建立构想;通过引导启发体验,可以让学生自主接受学习,感受日常周围事物中潜在的数学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引导;体验活动

随着素质教学理念的深入以及新时代学生学习需求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习形式的丰富多样性。体验活动作为一种以活动为载体,可以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把抽象的概念实感化,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中有很多单位量纲,如“米”“千克”“平方米”等,这个量纲在小学生心中没有具体的概念,这些量纲十分适合教学中的体验活动,从而让学生具有“量感”。

一、呈现常见事物,理解

小学数学中量纲单位基本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常接触的事物具备的特性。但由于小学生普遍贪玩,虽然每天都在生活中,但不会主动将生活的事物与数学联系在一体,一方面没有联系的能力,一方面也没有联系的意识。因此,在体验活动中,教师应主动挖掘学生“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意识,进而培养联系的能力,加深对数学单位的理解。

例如,对数学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可以以生活中每天都要走的“上学—回家路”来开展体验活动,从而加深大家对“千米”代表的长度有具体的理解。(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或者在屏幕上显示自己每天上下班的路径图,然后向学生提问,大概有多远。(2)等待学生回答完成后,老师明确具体路程远近,然后接着提问:如果采用步行大概得多长时间。(3)等待学生回答后,接着提问:如果上学走的路程大概是绕操场几圈,现在咱们一起去操场上体验一下。(4)体验完成后,让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①上学的路长不长?②1千米有多长?③你爸妈采用何种方式接送你上下学?④为什么这样?

通过这种呈现常见事物或者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就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中长度单位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在体验活动中,通过师生不断地交流感想和认知,学生也会主动去想平时的生活场景,进而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便于学生建立生活中联系数学的意识。

二、引导动手操作,建构

小学数学不是单纯的理论学习,也需要老师根据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们动手操作,运用数学理论知识,建立生活认知,开发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意识。小学數学中单位都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同学开展动手操作,带领他们体验数学中的单位,建立数学“量感”构想。

例如,学习“千克与克”时,为了启发同学们感受千克的重量感,可以开展以下动手体验活动。(1)老师带领学生重温数学中“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数学关系,针对千克的重量提问让学生回答。(2)老师评价回答后,在引导下,让学生开展动手操作:先在天平的一端放上一个1千克的砝码,在另一侧放一个烧杯;然后用平时喝水的杯子往烧杯里倒水,直至两边平衡;最后,把砝码去掉,在去掉的这一侧用手按压至两侧平衡。(3)让学生谈谈个人对1千克的理解(原来两杯水的重量差不多就是1千克,怪不得我的书包背上两瓶水就感觉沉的不行)。(4)老师启发其他同学,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物品,是否还有与1千克差不多重的东西,并请同学再动手示范。(5)引导同学思考,上下学中所背的书包大概有几千克重,进一步加深同学对“千克”这个重量单位的理解和感受,帮助他们在脑海中实现建构。

通过这种动手操作的体验活动,可以丰富教学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数学单位,同时也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通过教师引导,思考数学单位与生活事物的联系。通过老师的引导式动手体验活动,就可以开启学生的积淀“量感”之门,在脑海中建构。

三、自主接受学习,成模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实现自主接受学习是每个老师都乐见的事情,也是老师教学的目标之一。数学单位自主接受学习,可以通过体验活动教学,在老师不断地引导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得以实现。

例如,教学“公顷与平方千米”时,在课堂上直接开展体验活动是无法实现的,这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发挥想象力,同时课后也可以线下体验。(1)老师引导学生,温习1公顷的概念(1公顷就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2)在老师的提示下,提问学校内部是否有长度为100米的地方(学校的操场)?(3)进一步提问:根据操场的长度和宽度,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公顷,1公顷相当于几个学校的操场?通过这个阶段的引导提问,学生对1公顷的大小就会有直观的感觉(很大)。紧接着,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自己谈谈学校的总面积是多少公顷,应该如何确定?最后,布置一个课外趣味体验活动,如果我们要体验1平方千米是多大,应该怎么办呢?这1平方千米里有哪些事物呢?以此促进同学观察日常周围的事物,自主接受学习,学会在体验中思考,对于数学单位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模型。

因此,通过体验活动,学生一方面在课堂中开启自主接受学习,掌握数学单位;另一方面,通过老师的引导,引发兴趣,自主在课后开展体验活动,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单位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多开展体验活动,减少空泛的概念灌输,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单位深有感触,发展思维,积淀“量感”,在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真有趣。

【参考文献】

[1]杨兴波.  借助操作活动,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J]. 新课程导学. 2016 (20)

猜你喜欢
量感体验活动引导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小学低段数学“量感”培养的策略
兼收并蓄
小学品德教学中体验活动应用之我见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数学探究中提升学生智慧的路径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