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下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路径

2021-03-24 09:55郭锋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重大疫情法律意识培养路径

郭锋

【摘要】: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经常从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上看到有关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甚至有违法犯罪的情况出现,这里面我们也会发现有高校师生的身影。回想之前发生的SARS疫情,同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有违社会公德、有违法律的事件令人气愤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反思,法治建设,关乎国计民生。遵纪守法是对一个合格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加强法律意识,特别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将会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重大疫情;法律意识;培养路径

一、重大疫情面前突显出的法律问题

从2019年12月初首位患者发病被确诊到现在,这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已持续数月,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人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严重的危机,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疫情对全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截止写这篇文章时,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已经突破54717852,死亡人数突破1319562人,一百多万人基本上就是一个县级城市的人口规模,而且这些数字还在不断的攀升,由于疫情导致的其他社会问题也极速升温。

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就是有些人对我们国家进行的封城措施进行抨击,认为我们这项措施限制了人们的自有,这些人根本没有真正理解我们这项措施的真正出发点恰恰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我们的大学生本应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但他们却选择了不加辨别的跟风转发,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有的学生利用疫情期间防疫物资短期,通过一定的途径获得了相应的口罩、酒精的物资高价出售,有的出售的口罩等物资质量标准达不到防护等级,甚至还有只收钱不发货等诈骗行为。

还有的学生单纯从自身利益出发思考问题,疫情期间稍有不满就利用网络传播自己的负能量,甚至故意编造虚假事实从而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利用网络推手将政府或学校的正当防疫措施故意黑化,从而造成重大舆情事件。

总之,根据疫情期间突出的社会问题,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某些人利用网络达到他们的特殊目的。殊不知,这些行为已经违反了网络安全、出售伪劣商品、诈骗、疫情防控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二、疫情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新要求

梁启超先生曾在《中国少年说》中提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放眼当代,我认为如果那个国家的少年规则意识强,那这个国家在未来就会强于其他国家。

疫情期间发生的有违社会公德、有违法律的事件,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当代青年自由意识强烈而法律意识淡薄。他们学会了利用网络等新技术平台推销自己,却忽视了应该遵守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他们被利用蒙蔽双眼,希望通过各种直播平台、蹭各种社会热度,让自己成为网络红人,但却丧失了基本的信息辨别能力。为此,针对当代大学生在疫情下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全面提升大学生应对这些问题的法律意识。

首先,当代大学生应该深入了解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截止目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各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疫情防控方面的法律、法规、指导性案例。对于那些行为可为,那些行为是被严厉禁止的,这些法律、法规规定的非常清楚。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及时更新法律知识的意识,针对不同的情况掌握不同的法律,提升全员守法意识。

其次,确保行为发起程序的合法性。有的学生针对学校的相关疫情防控措施有意见,他们不是通过正常的途径逐级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而是直接一篇帖子发到网络上,从而造成舆论热点事件,这并不利于问题的正确解决。如果通过合法、合理的程序反映诉求,既能解决问题,又能避免造成大家恐慌。我们的当代大学生应该全面提升程序合法性意识。

最后,提升学生对违法行为必然产生法律后果的意识。世界上任何行为一旦做出,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后果,不管这个结果是好是坏。因此,任何违法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而我们的学生经常对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怎样法律后果并不清晰。他们的行事往往比较主观,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缺乏有效的判断。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法律意识。

三、疫情下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路径

1、抓好法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一教育主阵地

高校应该紧紧抓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及通识教育等主要课程,充分发挥法律、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同时,高校应该加大法律通识类课程的开设数量,也可以充分利用法律类网络精品课程,让学生有获得更多的法律知识的学习机会。高校也要组织师生对社会热点问题、高校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学生热切关心的问题进行相关法律分析,教会学生应用法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课程思政化教学改革,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本专业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育人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的一种内在素质和能力,努力实现协同育人的目的。这就明确了每位任课教师的工作目标,要求深度挖掘每门课程中可以被重视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讲清楚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教学全方位、全过程。

2、用外语或双语讲好中国好故事

作为外语类专业高校,学生受到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比较大。这些影响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我们必须明确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培养出的人才能否为社会服务。如何化消极为积极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作为当代大学生,很多人对于自己的未来还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还在加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懂得为对社会作贡献,树立进取心。这都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外语优势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黑龙江外国学院成立了以学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课程思政化课改组,通过现场调研和书面交流等方式认真学习上海外国语大学课程思政化改革的先进经验,以此为基础探索适合龙外的课程思政外语或双语教学体系。并在条件成熟的课程中开展用外语或双语讲好中国好故事,帮助学生在学好外语的同时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将学生活动进行课程化管理

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活动,将这些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與法律教育宣传的重要阵地。加大院系两级学生有品质、上档次活动数量,扩大影响力。将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教育融入各类活动之中。

为确保各类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我们应该将学生的各类活动进行课程化管理。每次活动如何开展要有方案,活动开展要有流程,学生参与活动的任务要明确,学生通过活动的收获要有考核标准。对涉及面广、具有全局性、重大影响的活动特别是法律活动的开展实行课程化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并授予相应学分,学生的活动才能实现高品质,从而实现课内、课外全程育人目标。

高校要秉承将各类学生活动办成精品的指导思想,对学生活动进行统一指导、统一备案,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审核,对活动的开展按照课程化目标进行考核,明确活动的考核目标,以及活动效果的及时反馈,从而确保活动开展的质量。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通过活动中不断增强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重点培育了如国旗护卫队;校军乐团;以重大历史节日为契机开展践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新思想等主题团日、团活;红色之旅主题活动展等团体及活动品牌。充分利用七五普法、讲宪法、学宪法活动,利用案例分享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4、将思政、法律教育贯穿学生日常学习生活

高校要充分发挥强化思政教师、法律专业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教育工作延伸到24小时全天候。课堂上没有解决的学生的思想问题、法律问题,我们的教师和辅导员会重点关注问题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引导。当然,我们也要对我们的教师和辅导员队伍进行相关业务培训,特别是法律意识的培训,从而提升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看似是小事,也比较琐碎,但对于学生而言,这样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他们就无法安心学习。这时候我们的老师和辅导员就要及时关注,及时高质量的解决学生的困难。当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特别是步入社会的法律规则意识。

[参考文献]

1.孙兰英.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J].人民网,2019.3.20.

2.陈同强,刘振优.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3(36):175.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J].新华网 2019-03-14.

4.刘旺洪.法律意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5.尹晓敏.在重大疫情应对中快速提升大学生的法治认同[J].人民网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猜你喜欢
重大疫情法律意识培养路径
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总体安全观下的中国重大疫情安全治理战略研究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研究
重大疫情背景下农村地区应急管理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任务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