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一日违规行为研究

2021-03-24 10:11李彦梅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对策

李彦梅

摘 要:规则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非常重要,一方面保证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是保障幼儿的安全。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幼儿总会出现一些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本研究分析幼儿一日违规行为成因以及应对方法。主要从幼儿自身因素等内因、教师的权威性等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策略。

关键词:违规行为;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2-083-002

4-5岁是儿童纪律性敏感期和社会秩序敏感期,这时的幼儿对规则、纪律与秩序正处于积极探索的阶段,幼儿容易出现违规行为。幼儿教师对这时幼儿出现违规行为及时进行科学的教育对幼儿规则意识有很大作用。

违规是不遵守本来应该遵守的规则和要求。在学前教育中,国外学者托马斯·戈登是从教师的角度判定的,如果幼儿的行为对教师的管理造成了影响,就属于违规行为;我国学者高志娟提出,违规行为指幼儿不遵守幼儿园制定的或具体活动中的规则以及教师提出的一些临时性的要求,具有隐藏性[1]。笔者根据实习与查阅资料后的理解与定义:幼儿的违规行为多发生于具体的活动中,这个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则或准则,同时教师是判定幼儿行为是否违规的主要人物。幼儿不遵守幼儿园统一制定的以及各班级幼儿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所制定规则的行为,以及幼儿不遵守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提出的一些临时性的规则和要求的行为。

一、幼儿违规行为的类型

在实习的两个月中,笔者对A市中班四个班级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观察。

(一)幼儿一日生活中违规行为

生活活动中:1.幼儿进餐行为存在违规行为很多。在餐前等待时幼儿总是说话、打闹。幼儿在吃早午饭时,通常是一边吃饭一边和对桌的幼儿说话,吃饭慢慢悠悠的,在规定时间内吃不完饭。餐后散步时,总是跑跑跳跳,不按照老师的规则进行散步,忽视老师的指令。

2.在饮水时,存在插队现象、推搡行为。没有喝到规定的饮水量,水杯没有放到规定的地方。午睡前没有将衣物叠好放在指定位置,在午睡室外吵闹,和同伴说话,进入午睡室幼儿通常躺在床上乱动、玩衣服。

3.如厕时,幼儿存在排队不等待、插队、在厕所玩水、打闹等行为。

4.做操时,幼儿通常没有按照要求站在队伍中的指定位置。实习的幼儿园中进行户外活动时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固定位置,很多幼儿做操时一直乱动。不跟随教师的动作做出相应动作。在跑操时乱跑,看其他幼儿跑步,把早操当成玩耍。

(二)集体教学活动

1.上课的坐姿不够端正,看看这里,看看那里。

2.不认真观看教师的讲解示范,容易走神,和同伴说话。

3.打断其他幼儿的发言,随便插嘴。

4.随意离开座位走动,玩弄自己的衣服。

二、中班幼儿违规行为的划分标准

(一)违规幼儿的性别维度

通过实习发现:违规行为98次,男孩67次、女孩31次。在4-5岁的年龄阶段,男幼儿比女幼儿在一定程度上违规行为多,女幼儿比男幼儿的规则意识强一点。

(二)幼儿行为违规

比如在做早操时,音乐响起来了,可是有的幼儿还在说话,拿花球扔。洗手时玩水,洗漱后的毛巾乱扔。

(三)区域活动中的违规行为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包括建构区、美工区等区域。区域活动中的违规行为指中班幼儿在区域的活动中不遵守教师提出的相关规则的行为,或者班级共同约定的行为。活动结束时没有将玩具或者材料放回规定的地点,与伙伴争抢玩具、大声说话,不遵守活动的规则等。

案例:每个周一上午都会有区域游戏,在区域游戏中通常会出现几个幼儿争抢玩具。甚至烧烤区的玩具拿到娃娃家来玩的现象。心心说,“这个是我喜欢的活动”“我不喜欢做哥哥,我当爸爸。不然我就不玩了”,接着把材料弄到地上,不让其他幼儿。建构区帅帅搭建了一座高楼,心心接着给推倒。两个幼儿吵起来,“你给我弄坏了,你给我赔”。心心说:“谁让你们不给我玩的。”幼儿在游戏时往往有很多矛盾。

(四)集体活动中的违规行为

在集体活动中的教师会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活动,可是还会出现很多幼儿不遵守规则的行为。

案例:在语言活动《秋天是什么颜色》,老师问:如果让你选擇一个颜色送给秋天,你选择什么颜色呢?老师刚刚说完,幼儿接着回答“黄色”“绿色”……整个教室很乱。幼儿们纷纷随意回答。我观察到有的幼儿在玩身上的衣服、有的在看光荣榜,有的幼儿完全没有听老师在讲什么,大多数幼儿的倾听能力有待提高。

三、违规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自身因素

幼儿自身引起的违规行为指一日生活中幼儿自身主动的、自发的原因引起的违规行为。如幼儿由于喜欢同伴的玩具而争抢的行为,幼儿由于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而不遵从教师发出的指令的行为,或者幼儿因为自身性格特点会出现幼儿不符合规则的行为等。

案例:下午午点是吃苹果和火龙果。小朋友们都在吃自己盘中的水果。只有峰峰在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往嘴里放,吃一点玩一会。而且半个小时了苹果基本没有少,小朋友们都陆续地吃完了,准备洗手休息。老师提醒峰峰,可是他手中的苹果还是没有少多少。老师批评了他,他的速度快了一点可是还没有吃完,老师催促说:“上课了。”在反反复复地催促下才吃完午点。

峰峰是班里典型的“慢性子”的幼儿,案例中孩子由于自身的性格特点——做事慢慢吞吞,吃午点的时间严重超过了教师规定的时间。这个违规行为是和幼儿自身的个性有关的。

4-5岁幼儿的身心发育尚不完善,认知水平很低,而较低的认知发展水平成为中班幼儿发生违规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幼儿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另外学前儿童有记忆时间短、记忆的内容少、准确性差、容易遗忘的特点。现在幼儿园中一日生活中的环节很多、活动时的规则也很多,幼儿年龄小只是关注自己的活动,常常遗忘规则,这样就会出现违规的行为。

案例:周二的跳绳活动,因为幼儿的活动量很大。需要把身上厚厚的衣服脱掉。涵涵急忙跑下去忘了脱掉外套,保育员老师看见了,帮助孩子脱掉厚厚的外套。孩子们跳绳都回来时,给孩子们垫隔汗巾时,我问涵涵,她不好意思地说,“忘记了”。

在这个案例中,涵涵没有主观上的故意违规,只是由于匆忙间单纯地忘记了“跳绳时要把厚厚的外套脱掉并放到指定位置的规则”。

(二)外在原因

1.活动本身不吸引幼儿的兴趣。幼儿对于足球课充满期待,可是这周换了一个足球教练。老师上课前讲好规则。在进行游戏时分好队怎么抱球、怎么运球、游戏时的规则球不离人。可是幼儿们拿到球时很兴奋,不按照规则来玩游戏。笑笑被推倒了,乐乐摔倒了。整堂足球课只是幼儿自己在玩球,重复以前的游戏环节。案例中的违规行为是因为幼儿没有养成好的纪律意识、倾听意识。对于新老师幼儿们不是很认可,对这个老师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

2.幼儿违规行为出现时,按照教师的标准一刀切。教师在制定规则时要考虑幼儿的发展,规则要灵活多变。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究,不能按照老师的标准、老师的权威来制定规则[5]。

幼儿园班级的规则主要是幼儿园及教师依据其对班级幼儿的管理制定的,其目的主要是保证幼儿的安全、维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幼儿的基本生长发育需要。规则很少考虑幼儿的需求,很多规则压抑了幼儿的个性。

张娜曾在硕士论文《不同主体视野中“好幼儿园”标准的比较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研究结论:幼儿希望吃饭时能够和小朋友聊天。通过实习发现:幼儿的进餐会被教师要求快速进餐,会常被催促“快点吃”,吃的快的都是好宝宝,老师喜欢这样的孩子。第一个吃完的孩子得到一颗小红花。吃得快的孩子还会被任命为组长,再去催促其他的幼儿。这种方式会损害幼儿的消化系统。甚至有的幼儿由于吃饭速度慢,到时间了被罚站着吃或者直接把饭倒掉[6]。

四、幼儿违规行为的应对措施

(一)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各有特點。幼儿教师不应该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个幼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这样的表述: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均衡、阶段性等特点。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各自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幼儿,耐心、恒心、细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要多角度看待幼儿,对规则意识水平较低的幼儿给予多一份理解和耐心,当幼儿有违规行为时,认真分析原因并及时指导,给予幼儿恰当的评价。

(二)加强家园合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行为习惯多数受父母的影响。家长由于知识水平、工作、年龄、性格等各不相同。在教育孩子的方式、理念上存在很多差异,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方式、理念等存在差异,这样对于幼儿的规则就会有很大影响。幼儿教师平时要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定时召开家长会,家长们共同交流。积极建言献策,经验共享,介绍幼儿遵守规则方面的经验,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引导幼儿理解规则并做出适当选择

现在幼儿观体现以幼儿为本,在互动中产生规则。以幼儿为主体,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幼儿进餐时都希望和其他孩子说话。实习中我发现,进餐时幼儿被要求保持安静,说话的或者吃饭慢的都会受到教师或保育员的提醒或批评。那些经常吃饭慢的幼儿会被一遍遍的催促快点吃饭。吃饭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幼儿园却被限制自由,成了一件违规纪律的事情。幼儿园应调整幼儿的进餐时间安排,如适当放宽幼儿的进餐时长,给幼儿相对充足的时间进餐;在平时给予幼儿一定的时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幼儿为本。

(四)俯下身子,树立倾听意识

在幼儿园中,幼儿违规行为经常见到。孩子们违犯规则,老师一般会提醒或直接批评。很多时候虽然眼睛看到幼儿违规了,可是这个幼儿可能因为今天身体不舒服存在违规行为,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要俯下身子跟幼儿交流,在平时生活中多与幼儿交流,听听他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需要。

(五)开展有关规则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方式。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只有对活动感兴趣,幼儿才能主动去做。在活动中自己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在游戏中了解基本规则。

幼儿的违规行为很常见,幼儿由于自身及外在原因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理解。作为幼教人,我们任重道远,用师爱去呵护我们的幼儿。

参考文献:

[1]高志娟.3-6岁幼儿违规行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3

[2]赖晓倩.小班幼儿违规行为表现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3]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2012

[4]王妍君.中班幼儿一日生活中违规行为的类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6

[5]陈群.幼儿园班级活动规则下儿童精神的缺失[J]学前教育研究,2008

[6]张娜.不同主体视野中“好幼儿园”标准的比较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2:37-40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