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书娟
摘 要:学校是育人的摇篮,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主角”。班级管理的实质是管理学生,而管理学生的本质核心是学生人格修养、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校真正需要学的,是能力,是方法,是习惯。那么如何有效地管理学生,让学生“顺”起来,让学生热爱班级,健康快乐地学习,是每位班主任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班级; “管”; “理”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2-009-002
记得笔者参加的一场学校的活动后,发现操场上一片狼藉,什么垃圾都有。不禁引发深思,学生在公共场合的素质怎么如此差?学校是育人的摇篮,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主角”。那么,怎么样抓好管理呢?
有的同志说,难呀,世上三样狂,学生猴子和绵羊,哪能容易呢!
有的同志说,现在各单位都一样,检查了,搞个突击便万事大吉。
有的同志说,还是管理不到位呀!
……
众说纷纭,总之一句:管理不规范易做好!
笔者认为:之所以造成越管越难的现象,主要是“管”而不“理”的结果!
尧派鲧去治理洪水。鲧寻思天下这么大,怎样能治好呢!想了想就偷吃了天帝的“息壤”,当下力大无穷。他指挥各地的人们,见哪里水大就扒山堵水,这里堵住了,就再到那里去堵。他高兴地堵住了黄河、长江。谁知一遇上暴雨,洪水猛涨,冲坏大堤,危害更加厉害。鲧治水九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收效甚微。
禹接受父亲堵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归流的办法。逢阻开山,遇沟填土,治水收效很大。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载:大禹治水定九州,“疏导洛水从熊耳山开始,东北流而会合涧水、瀍水,再东流纳入伊水,然后东北注入黄河。”
为什么鲧治水失败,而大禹治水成功呢?也就是一字之差也。鲧仅是管而不疏,而禹是又管又疏,且更注重疏导,所以成功。
现在学校管理,很多正是走入了只“管”不“理”,或是以“管”代“理”的误区,不是引导学生“如何做”,而总是强制要求学生“不许做”。正如有的人所说:管头管脚,管你直腿直脚。
学生在校吃零食这一现象曾让笔者产生思考。
零食,在字典上是这样解释的,正常饭食以外的零星的食品。零食的副作用,特别不利于身体成长的因素,我们都知道,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它的积极一面。
零食的作用,词典上说,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一日三餐来满足对营养素的生理需要,没有必要再去吃零食。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吃一些零食对身体会有好处。如学龄儿童,这个年龄组的孩子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但是,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早餐总是吃得急匆匆,或由于早餐简单而营养较差,或口味单调影响儿童的食欲,造成早餐吃得少就匆匆赶去上学,而未到午餐就感到肚子饿了,直接影响第三、四节课的学习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上午10点左右吃一点零食,就可以圆满地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问过很多学生,几乎没有人不反对——不许吃零食这一规定。面对这一点,我们怎么办?不能简单一个“查”字,再加一个“处理”两字就能解决的,这是需要我们动脑筋,淡“管”而重“理”。
笔者在语文阅读课上曾征求个学生的意见,阅读课,除了好好读书之外,还最想做什么?
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们想边读书边吃瓜子糖果什么的,你看可以吗?”
笔者当时犹豫都没犹豫就说:“可以,可是你们班主任不会同意的呀,学生会一检查,我们班会被扣分的呀。”
学生们马上七嘴八舌地说道:“放心,老师,我们决不会乱丢的。”
“我们把垃圾放在方便袋中,下课丢垃圾箱。”
“地上很干净,班主任不会知道的。”
……
于是,在和学生约法三章后,便答应了这个要求。在每次的阅读课前,他们都会带些爱吃的零食,也有的学生从家中带些水果之类的食品,看着学生边有滋有味地吃着东西,边津津有味地看着书,吃零食的声音,伴着各种食品的味道,再和着书香,那真的是很祥和、很诗意,笔者感觉学生不是在教室,而是在家中,有家的感觉呢!
很长时间,学生们就是这样读书的,可班级从来没有因为读书吃零食有垃圾而被扣分,学生们都很珍惜这个“待遇”,爱护卫生不再是被动,而是主动地去做了。时日长了,笔者又加以引导学生,哪些零食有益,哪些零食有害,我们要正确地对待主食和零食的关系,学生们做得更好了。
笔者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学校的地面天天打扫,天天还有垃圾呢?这也是重“管”而不重“理”的原因也。
一般学校都会有这样一个规定:不许乱扔垃圾。并且还会有这样的宣传:扔垃圾可耻。美丽的校园我的家,我们大家都爱它。
可是效果呢?学生们真的不扔垃圾了吗?学生们真的把学校当作“我的家”了吗?没有。
学校规定了不许吃零食,不许这样那样了,应该不会有什么垃圾了,但是,为什么还到处放着垃圾箱呢?班班一大堆的打扫工具呢?
沒有垃圾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不许”了事,而是应在有了垃圾后,应该在我们“怎么做”上下功夫。
就说排自行车吧,为了加强管理,美化形象,自行车排成一线,美观大方,而且确实养眼好看,这也未尝不可,可是天天早上,每个班都有那么两三个学生在那儿排车子,一排就是半个小时乃至一早上,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呀。
笔者曾对学生就要求过,自行车不要专门人排,每天到校的第一辆自行车就是标准,第二辆接着第一辆,一辆一辆接下去,后到的人要主动和前面的车子成一线,检查评比,我们就看是不是依照第一辆为标准的。效果不是很好吗?
引导学生,发动学生,主动去做事,这只是“管”是做不到的,你要帮助他“理”到位,“理通”了,没有什么事做不好的呀!
学校学什么的?学生学的知识有多少在社会上能用得着的。就说英语吧,辛辛苦苦学了一二十年,到最后有可能有的人一辈子也不用一次。那么究竟是学什么的?
学以致用也。
学生在学校真正需要学的,是能力,是方法,是习惯。
能力,就是能学习,能做事,能做人。
方法,就是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
习惯,就是科学学习,科学做事,科学做人。
打扫卫生、爱护环境等等与之相通的东西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在学校期间有了能力,明白了方法,形成了习惯,到了社会上,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父母不爱,何以爱他人?这些都不是“管”出来的,而是“理”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