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鑫 李俊娴
[摘 要]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校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之一。课题组在分析现有的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现状及其背后的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招生管理、过程控制、毕业论文到学位授予管理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质量保障体系,并给出了该体系下所应采取的详细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双一流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3-0189-03
2015年11月颁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我国开始推进“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双一流”建设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由中央政府主导并统筹实施的高等教育改革工程,其目的是建设我国世界一流水平学科和大学,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教育质量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先进性和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而研究生教育又是高校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这成为我国从研究生教育大国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双一流”建设要求从导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改革、评估机制健全等方面着手,构建质量导向型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进行改革,保障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建立新的研究质量保障体系,是值得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认真思索和分析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影响我国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构建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在理论上提供一定思路。
2.在实践上通过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从高校的内外两个方面去构建具有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研究生教育如何发展提供一些对策,从而保证和提高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地方高校高等学位授予声誉,增强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竞争力。
3.为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理论支持。目前,国内高校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部门大多为研究生院或研究生部,全面负责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本课题对高校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提出有效的新举措,为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先进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持。
4.为地方兄弟高校提供经验交流与借鉴。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尚处于探索、借鉴外国经验的阶段,没有系统的理论和著作,各高校都是根据实践经验不断摸索总结。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将我校经过教育实践检验,且效果较好的一些举措与方法与其他兄弟高校进行共享交流,互相提供有益借鉴。
本课题将从研究生的招生管理、文化教育、创新教育和学位论文等多个角度来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一、国外研究现状
研究生教育是在大学本科后进行的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种学历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为了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构建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可分为外部保障体系和内部保障体系两种。
西方各国由于发展的理念和路径不同,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显示出不同的特色。如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要以质量评估形式开展的,主要有鉴定、评价和大学排行等三种形式,特点为:(1)多样化。体现为研究生教育评估形式多样化、评估主体多样化、评估政策多样化。(2)开放性。注重社会评估,强调声誉调查,较多地依靠专家。(3)评估制度完善与依法评估。通过质量保障机制——鉴定机构认可制度,确保评估程序合法、完善,维护了评估活动的合法性和权威性。(4)组织资源丰富,有广泛的社会认同基础。能够动员学校、社会和个人等广泛地参与到教育评估中,从而保证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而英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则通过评估,建立高校办学效能核定机制,确立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向政府、公众报告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特点为:(1)实现了“问责”与“提高”之间的平衡。所谓“问责”指通过质量保障向学生、社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确保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所谓“提高”则是指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不断发展变化。(2)实现了内外质量保障的平衡。英国政府充分地利用了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作用,通过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审计,大大降低了外部审核的负担。(3)满足高校及其“顾客”的需求。英国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在学生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建立良好的社会声誉之间达成了一种和谐。(4)符合政府政策规定,调控高等教育整体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原因分析
地方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研究生招生选拔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方面。不同学校及其学科发展条件不同,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使得地方院校也能与重点院校一样加入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行列中,但是其基本的培养条件,如专业结构、专业水平、专业导师队伍组成等方面不够完善;地方院校生源结构条件不合理,尤其是非重点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的录取,存在需要调剂才能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甚至一些文科、冷门专业和非应用型专业,需要经过多轮调剂才能完成,因此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
2.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方面。地方高校相比较于“双一流”高校或其他重点院校,在导师力量、生源和培养环境上都存在差距,研究生学术培养模式及创新培养模式起步晚、水平低,因此都会限制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体原因有:研究生招生的初试方式使得研究生更注重相关考试的条件,而不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从而导致不了解专业方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地方高校的研究生生源多来自于本校、三本院校或校外调剂生,很难招到高质量的学生;很多学生缺乏思考和质疑意识,只按照導师的要求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欠缺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地方高校研究生的数据分析、论文撰写能力、交流能力弱,即使研究内容和结果具备了足够的创新性,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
3.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方面。“双一流”高校或重点院校在不愁优质生源的情况下,可以专注于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而“双非”院校或地方院校存在追求研究生招生规模,相对忽视教育质量的现象,导致学位论文质量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论文选题过于随意简单,创新性不够、研究价值不高;存在抄袭或模仿现象,学术不端情况依旧存在;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不足,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层次不高,且发表的论文数量较少;论文深度不够,撰写不够规范。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研究生层面分析,是生源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学术态度不够端正、写作能力较弱;从导师层面分析,是导师指导不到位、科研资源不充分;从管理层面分析,是监管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等。
三、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针对目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背景下,可以采用如下的策略建立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1.提高研究生选拔招生的质量。(1)依托“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引领招生队伍的同步建设。原“985”“211”等重点高校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领头羊,无论在优势学科还是特色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上都彰显一流;其他高校的学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聚焦特色、提炼优势学科方向,然后构建高层次的导师队伍。导师队伍的建设,需要从整体上统一规划,面向优势学科或特色学科组建科研团队,让导师进团队,让导师的研究生也进团队,通过组建优质团队使得导师和研究生共同进步和发展。(2)科研资源分配强化导师资格。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招生,往往优先考虑满足招生计划,而导师资格的认定则偏于简单化,招生导师所应具备的资格往往不足。通过导师科研资源和能力的综合考评,对考评成绩较优的导师给予科研资源的倾斜,以促进招生导师的队伍建设,从而吸引优质生源。(3)依托奖励政策激励或吸引优质生源。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国家层面的奖励政策加大奖励投入,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及高额的奖学金,从而在保证基本规模的招生基础上,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4)在兼顾公平的原则下优化招生前期过程。研究生招生主要分为报名、初试、复试等阶段,很多考生在报名前或报名阶段会联系相关导师,因此在该阶段可以充分发挥导师的评价作用,让导师充分宣传学校及其相关专业,实现预储备、预考核,在兼顾公平的情况下优先筛选和考察优质考生。
2.提高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质量。“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地方院校的排名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生学术能力。可以从学校、学院、导师和学生多层面,加强对提升学术能力的认识,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开设前沿课程,加强对学科趋势的了解,同时开设文献阅读讨论课程、文献撰写指导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展示能力和思考、总结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时间。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创造良好的研究生培养环境,让学生对相关论文和课题项目的指标有足够的认识,鼓励学生加入导师创新团队,参与创新,系统训练自己的各项能力。建立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评价和激励方法,丰富研究生奖励手段和形式。通过设立研究生创新项目、创新基金,将学术能力作为考核指标,提高导师对完成相关科研指标的学生的奖励额度。严格控制培养过程和学位授予的标准。在培养过程的每个阶段设置延期制度,对不符合考核标准的研究生给予延期或淘汰。学位授予时,要公开论文及其研究成果,设定监督机制,对未达标准的研究生实施延期处理。
3.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研究生层面:采取多种措施增加招生生源,提升综合素质,拓宽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紧跟学术发展的前沿,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科技文献的阅读量,加强科技文献的撰写能力;端正学术态度,遵守学术规范,合理引用文献,使用可靠数据。导师层面:提高研究生导师素质,落实导师负责制;加强对研究生的导师指导,将研究生引入导师的科研团队或课题组,加强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时机举办相关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的讲座或研讨会,加强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和诚信意识教育,对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一律严惩,给予其他学生警戒。完善制度的建设层面: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加大监管力度。2019年2月,教育部印发通知,对研究生培养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范性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培养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管理,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的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
四、結论
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背景下,针对研究生教育培养问题,本文提出了多种提高质量的措施和方法,形成了一个从招生、培养过程、毕业及学位授予等多层次的、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在初步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对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强化学科建设和导师建设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彭科,张琼予.“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质量问题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73-175.
[2] 陈安伟,尚翠,彭亮,等.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机制探析[J].广东化工,2019(7):243-244.
[3] 周萍,吕义凯.“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9(3):77-81.
[4] 教育部发文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及培养管理工作[EB/OL].(2019-02-27)[2019-11-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2/t20190227_371509.html.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