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 李乐平
摘要: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的指示,可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作用,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从而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包装设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探索,系统总结了该门课程思政在思政目标、教学方法设计优化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包装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引言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教学情景,设计“有故事”的课程思政教学,以间接、循循善诱的方式,在知识传递中,开展价值引领。因此,探讨思政内容如何融入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切实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文拟对如何开展艺术设计专业的《包装设计》课程思政进行教学设计优化、实践教学推进和教学方法改进等问题进行探究,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课程思政的意义
为构建“三全育人”格局,践行和响应大思政教育创新体系,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引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解决思政课程与其他专业之间,长期以来的“两张皮”问题,从春风带雨到春风化雨,从润物有声到润物无声。
二、《包装设计》课程概述
《包装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设于第四学期专业基础课之后,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与程序,以“设计实践”为依托,以“地方项目”为载体,以“赛题真做”为核心。将理论知识分解为市场调研、设计构思、设计制作及设计呈现与评价四个阶段中,将实践项目分为食品包装、农副产品包装、文具礼品包装、文创产品包装。包装效果方案展示包括刀模图、平面图展开图、三维效果图、实物制作四部分。教学过程结合技能大赛、企业需求、地方特产,联系时事和时代要求。结合现代包装设计所追求的节约、环保再利用理念,掌握包装设计的原则和流程、材料的使用。通过课程的实践学习环节,结合包装结构的设计,图案设计、图文排版、尺寸规范、实物制作,融入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节能环保、工匠精神、文化自信、职业素养、团队协作、岗位职责等德育元素。
三、《包装设计》的思政目标设计
(一)家国情怀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积极向上的民族团结精神,才能形成对专业的自豪感和职业的忠诚度,进而提升职业道德。在包装概述章节,通过播放动画“中国传统文化包装可视化设计”,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传统包装文化和工艺流程。如战国时期的植物包装、汉时期的刻花三羊钮陶盒、唐朝的鸿雁球路纹提梁银笼、元朝的精品红漆如意纹七层重盒等。由此了解中国创造的灿烂文明和包装文化的发展、创新历程,从而培养他们热爱专业,忠诚职业,并立志为文化创意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包装设计的制作流程章节了解岗位职责、行业标准,规范包装尺寸、包装设计流程,强调设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倡导“知法”“守法”“用法”的正确观念。
(二)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素材提取,是科技与时尚的表达,是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结合包装风格的确定、品牌符号的设定、图案设计,回顾中国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神话故事,挖掘、提取、再构造神话故事中人物、色彩、图案、文化内涵等元素,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开展的设计经典案例的解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帮助学生树立民族价值观,了解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政策的大力扶持,坚定文化自信。
(三)树立环保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肯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对包装的影响,引导学生正视包装污染带来的社会问题。合理选取包装材料,实现绿色、环保、节约,在功能设计上实现多元化,提升包装复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生态理念、危机和责任意识的建立。
(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引导学生对创新意识、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和创新理念的认识及区别。根据产品特性进行产品定位,了解市场,解决社会矛盾和产品营销的问题,对包装视觉效果、包装结构、功能、市场进行设计,加强学生对个性元素的艺术形式感知、拓展与训练。提升艺术审美和创造性思维。
(五)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通过项目驱动,成立项目小组,分组讨论,结合自身优势,扬长辟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自身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局意识,培养协作精神。同时学会跨专业进行交流与协作。
四、《包装设计》教学方法设计
(一)与时事热点结合,树立学生意识
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在掌握课程教学大纲、岗位要求的前提下,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国家政策、时政热点,选择一个切入点将包装品牌、内涵与时事热点结合 ,延伸拓展。思考在課程知识点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把立德树人理念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实践项目。例如,在讲授“包装设计历史”时,引用春秋战国时期的“买椟还珠”典故,阐释包装的美观设计对促进商品销售的作用,但不能过度视觉化而忽略商品的功能,同时需警惕日趋严重的“过度包装”“华而不实”现象。又如,在讲述“包装的材料、结构”章节,要充分肯定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和发展对于包装设计选材的积极意义,同时通过数据、图片、视频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包装污染”对于整个社会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在方案设计时选择生态、环保材料,鼓励对包装功能设计的二次使用。树立学生的绿色、可持续理念、危机意识、责任意识。
(二)与地方文化结合,突出地域特色
在讲述“包装图案设计”时,在文化自信视角下,学习探讨内江本地文具包装、蜜饯包装的市场现况和需求变化,鼓励学生了解甜城内江的传统文化如地标建筑、名人名事、故事元素,强化文化内涵的深入探究与剖析。保留传统文化精髓,亲近现代人群的审美意识。同时鼓励学生挖掘中国各地地方特色文化,如延安红色文化、敦煌文化、三星堆文化等。充分挖掘、整合、创新和推销地方文化,创作出集时代气息、民族特点、风俗文化、地域特征等艺术特色的包装作品,突出地方文化的个性和特色。
(三)与学科竞赛结合,强化以赛促教
竞赛试题由行业、企 业、职业院校的专家精心设计,来源于生产实践,高度契合企业需求;技术要求复合度也较高,能及时体现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以赛学结合为主线,以国家级、省级学科性竞赛为抓手。按照行业标准、赛事需求修订课程标准和课程实践项目,将赛事中乡村振兴服务,文化扶贫、技能大赛、行业命题、地方需求融入包装设计课程,提高专业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强化以赛促教,贯穿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以数字化创新为手段,以学科竞赛为平台,推进基于竞赛的项目包教学方法,推进课程改革。组织学生参与 “数字艺术大赛”、“工业设计大赛”、“3D数字创新”“乡村振兴大赛”,“农业创意设计大赛”等。近三年共计获得国家级、省级包装设计类奖项20项。
(四)完善评价体系,优化考核方式
《包装设计》课程以项目驱动,过程考核为主。课程考核摒弃试卷考试,除了对学生设计的阶段性成果,包括市场调研、刀模图、图案设计、效果图、实物模型、展板等,分次进行专业能力的评价外,还增加了思政考核点。在课程结束实施考核时,采用团队成员、班级学生、任课教师、企业指导老师代表四个评分点,分别对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方案汇报与展示、环保意识和文化内涵、功能与创新四个不同视角,有所侧重地评分,以保证其全面性和科学性。
(五)活用教学成果
包装设计应该对准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市场需求,要用真实项目将学生带入工作环境中。因此课程项目是重中之重,要有明确具体的成果展示和完整工作流程。该课程与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基于地方文化及市场需求,针对我校社会技能培训人员完成文具礼品“甜城印象”系列包装、内江特产蜜饯包装设计。将内江文化元素以其特有的特质和艺术魅力渗透包装的整个设计、生产、消费过程,使本土包装不仅具有商品的流通特性,展现出自身的品质优势和附加价值。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我校现用的文具礼品品包装与蜜饯包装通常为简单常规的盒装、袋装。包装结构单一,设计缺乏品牌风格和文化内涵,视觉识别度不高,未能充分考虑消费者个性化、审美化、趣味性需求。课程项目找准本土化文具用品、蜜饯包装设计与地方文化元素交融的节点,形成个性化的设计风格。探讨包装风格品位上与地方文化元素在内容、形式上具体融合的手法,落实好地域性、传统性、现代性的结合点。例如,甜城印象系列及蜜饯包装设计充分运用了个性鲜明的地方建筑三元塔、圣水寺、老浮桥、张大千纪念馆、范长江纪念馆、以及张大千人像设计,以及婀娜多姿的植物图形,通过现代图形设计的表现手法,对原始图形素材进行拆解与再创造,实现重构后的图形元素在包装设计中融合运用。现以完成并选定2套蜜饯包装、2套文具用品包装(包括杯子、笔袋、毛巾盒、文件夹、笔记本、胶带、手提包、装饰画、T恤、手机壳、书签),资产经营管理公司開始样品制作,后期将投入我校社会技能培训人员的使用。校企合作,活用课程教学成果,能让学生多方面参与体验,积累设计经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使蜜饯、文具系列包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丰富、创新和传扬内江文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78.
[2]赵鸣歧.高校专业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任务与标准[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5):86-90.
[3]夏楠.地域文化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科技中旬刊,2018(3),30:34.
[4]黄璜,何培华.课程思政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策略探析.[J].设计教育,2019(10),135:137.
基金项目:2021年内江思想政治建设研究中心课题(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实施-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课题编号:NJSZ-B2115)
作者简介:
徐慧(1986-),女,四川省内江市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二作:李乐平(1981-),男,四川省内江市人,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