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乐永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國现代化教育事业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发展要求,现代教育体系需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和积极改进教学模式,而这也促进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涌现。作为新型阅读教学方法,群文阅读不仅可以将初中生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还可以让学生实际阅读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若想将其具备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做好语文阅读的组合选文工作,这样才可以让学生获取一定学习成效。本文主要阐述初中语文学科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组合选文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组合选文;有效策略
引言:在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中,阅读环节是重中之重,其对于培养初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是难点和重点。以往传统陈旧的阅读教学法难以让学生自身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群文阅读这种新型教学法却可以将这一目的实现。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对群文阅读这种新型教学方法进行充分利用,做好群文阅读中的组合选文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开展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更具高效性以及科学性。
一、初中语文学科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当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将单篇文本教学存在的局限性打破,还可以要求语文教师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来组合多篇文章,让初中生可以在一定时间之内从一篇阅读文章向另一篇阅读文章过渡,从而让阅读的深度以及广度得到有效拓展。除此之外,群文阅读还可以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学科素养。首先,在实际群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所选的阅读文章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在文本的异同当中,这些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切实体会语言具有的多样性;其次,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相对更加重视多角度观察,逆向思维的运用相对较多,因此,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思维;最后,在实际群文阅读的教学活动当中进行文本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文章中存在的美,还可以从阅读向体验和评价转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组合选文的有效策略
(一)以作者为中心组合选文
在实际阅读过程当中,若想更加全面而又深入的了解阅读思想和阅读内容,学生必须全面认识文章作者,不同作家,文学风格不尽相同,仅通过阅读一篇文本难以实现上述目的。这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筛选和整合文章时,必须以教材文本作为基础,并站在群文阅读角度充分考虑,同时以作者作为中心,提炼作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本,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和了解作家的文风,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群文组合。例如,在对《故乡》这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可以挑选《一件小事》、《社戏》和《风波》等小说进行群文组合,让学生阅读并比较这类小说,并正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者如何安排文章结构、如何设置“文眼”、语言描述和表达具有什么样的风格和作者如何有机结合抒情与写景等。这种群文阅读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以鲁迅为中心全方位以及多角度的阅读和比较小说,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群文阅读这种方法,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感受鲁迅的小说的魅力,充分认知和切实感受名家风采,从鲁迅的小说当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身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1]。
(二)以“体裁”为中心组合选文
以体裁作为中心进行选文时,语文教师应当将体裁相同的作品放在一处,让学生对该类体裁的具体写法进行详细了解和掌握。在初中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当中,由于阅读文本体裁种类众多,不同体裁的阅读文本,既存在相同表达,又存在不同表达。基于此。语文教师在设置中轴线时,可以某一个体裁为依据,紧紧围绕体裁合理整合和选择相同体裁文本,以此来进行群文组合。例如,在讲解《黎明的通知》这篇现代诗时,教师可以选择教材内其他现代诗课文,如《我爱这土地》、《天上的街市》、《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这些都是关于现代诗的文本,对其实施群文组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现代诗文体的认识。在上述群文阅读方式当中,语文教师可以比较阅读作为基本手段,从《黎明的通知》出发,精读和细读这篇文本,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扎实掌握现代诗的主题、风格、结构以及内容等。最后,语文教师可以这首现代诗为基础,向其他现代诗实施迁移及拓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自身阅读能力[2]。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当中,对群文阅读方式进行充分运用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和价值。为将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以实际教学内容作为根据,采取较为合理有效的策略,真正做好组合选文,而该内容也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可以增加学生文本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和阅读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欣.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组合选文策略浅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2]沈翠英. 试论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组合选文策略[J]. 语文课内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