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强胜
【摘要】在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语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立足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活用现代化教学,展现语文之美”“善用小组化教学,塑造高效课堂”“引入生活化教学,实现活学活用”三个方面出发, 对如何构建语文高效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高效
前言:初中语文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的关键,任课教师需要在一节课的时间中达到不错的效果,这才是高效课堂。在语文课堂上,任课教师需要正确和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学生融洽的配合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正确的教学手段来进行语文教学。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配合达到,需要教师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善用小组化教学、适时引入生活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一、活用现代化教学,展现语文之美
随着现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到了网络时代,教师的教学工作也需要依赖于高科技,打破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信息化網络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教学方式也比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灵活、容易接受。例如,在教授《纪念白求恩》一文时,学生一般对此类的课文不感兴趣。任课教师课前留下课下网络查阅白求恩的相关资料,了解白求恩的其人其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白求恩相关的音频和图片,还可以播放电影《白求恩》中毛泽东对白求恩高度称赞的片段。通过观看视频以其更快拉近与文章的距离,让学生能够专心地投入地投入到文章中。通过阅读文章,思考白求恩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在文章中标注出来,可以使学生快速找出关键词语,理清楚文章的层次结构。通过学习《纪念白求恩》还可以在课下阅读纪念白求恩的文章,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我们时代的英雄》和聂荣臻《“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任选择白求恩的一点精神,结合相关三篇文章中的内容来具体阐释对白求恩精神的领会。运用多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加强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记忆。
二、善用小组化教学,塑造高效课堂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们自主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化学习同样重要。在小组合作化的学习当中,就要求到学生们在一起进行学习,对自己和小组成员的学习都要进行督促和负责。在相互帮助中解决问题和提高学习的动力,通过小组合作模式的学习重点加强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例如,在教授《邓稼先》一文时,先让学生们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研制和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学生熟读课文,任课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划分4-5人为一组的形式,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发现文章内容的大致结构,由小组讨论选举其中一人进行回答。通过阅读就会发现文章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主体内容来组成的。以文章的第三部分为范例进行研读欣赏,让学生们探究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和抒情的好处。几人合作小组讨论找出第三部分第九和第十小节中的关键词语,来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哪些内容,说出这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好处,任课教师在学生们的讨论过程中进行评议和肯定。通过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了解,进一步的丰富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三、引入生活化教学,实现活学活用
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过于强调书本的知识,慢慢地使我们的课堂脱离了日常生活,使学生们在枯燥乏味的氛围中,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学不能离开日常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所以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和生活关联到一起,那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授《愚公移山》一文时,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有很多从盘古开天的勇气献身到女娲补天的奋力拼搏;从大禹治水的为公忘私到哪吒填海的匡夫正义。在这些精彩的神话故事中,从中读出了中国人的精神。任课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圈划生字词,读准音,结合注释,解释字义。如“惩”“魁父”“荷担者”“箕畚”等,可以写一写,还要注意通假字的音义,如“反”同“返”,往返,“陇”同“垄”,高地。概括文章大意,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家门前的高山,一位近九旬的老翁决心与家人“毕力平险”,对此你怎么看?结合生活中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文章借此愚公的形象告诉我们,生活中做事要有目标,并且要持之以恒。要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战胜困难 ,取得成功。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做到高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需要采取合理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达到课堂的高效教学。笔者将持续关注“初中语文高效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究”这一重要课题,以期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丹.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探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东北师范大学).
[2]孟淑芳.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实施策略探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宁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