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露
【摘要】从21世纪开始,积极的心理学说得到了充分的评价和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革,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成为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现时高等教育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加强正面的心理体验为目标,为了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建立一个更加整体、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文从积极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解决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积极的大学心理健康保护体系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关键词】高校;积极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引言: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相对薄弱,而且在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体系方面仍然存在着挑战。视乎学生的具体发展,清楚界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逐步完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现阶段。随着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出现,及其在21世纪以后的广泛应用,许多心理学家和实践者根据目标确定了心理学的基本要素,以及大学教育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建立健全科学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旨在探索模式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健康工作,使他们在所学专业的基础上发展个性,有效提高知识和心理素质。
一、高校难以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原因
1.过分关注消极心理问题,忽视学生的积极素质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高等院校大多普遍采用被动学习模式,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但这些教育模式缺乏科学依据,最终导致教育目标的逐步背离,而教育目标有利于培养积极的素质。心理健康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时,会优先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忽視学生能力的积极发展。同时,一些大学依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设心理健康讲座和其他活动。
2.心理学教师不足,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最近缺乏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一些大学仍然缺乏心理健康教师。一些教师在毕业后立即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工作,他们的心理理论还没有达到临界水平,一些教师还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水平平刻不容缓。同时,在高校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一项需要高校合作的系统工程。我国一些高校缺乏管理体制,导致心理健康积极教育缺乏系统充分的模式。
二、在高校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策略
1.考虑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解决心理问题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学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目标表现在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有效解决心理问题。只有将积极的心理素质与解决心理问题相结合,才能使高等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在心理素质发展的积极层面上,每一个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要注重积极的素质发展,积极地解决生活面临的问题。因为积极的经验对培养积极的品质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要在学校生活中获得积极的经验,借鉴不断积累的积极经验,促进积极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师,应纳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大力促进全体学生的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有必要重新审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统一教育的目标,以积极的心理理论为指导。
2.完善相应的教育师资力量
教育工作者应始终以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高素质来学习和指导学生,对他们的观点、素质和行为产生无形的积极影响,积极对待生活和工作,努力为学生树立榜样。一些从事心理健康的大学理论教师不够好,心理咨询专业相对保守,要充分满足现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是困难的。由于教师对学生现代心理状态的感知存在困难,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提高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师的积极工作态度也需要培养,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的管理层必须在充分了解教育工作者辛勤工作的基础上,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了解心理需求,优化工作环境,支持和帮助教师。高等学校还应将积极内容纳入教师教学工作,深入挖掘教师的积极力量,加强教师的积极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远发展。
3.有效扩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一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纳入各学科的课程。在课件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中的作用和价值,促进跨学科的整合和思考。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愉快舒适的学习环境,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积极思考,有效地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学校教育文化中引入。众所周知,外部环境对提高学生心理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生活是学生最直接的外部环境。所以,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是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制度的潜在动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文化是大学隐性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不仅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无形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重点应放在学校的文化发展上。
结束语:
总之,具体教学方法从心理学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考虑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解决针对问题,完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拓展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使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促进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丽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9,17(Z1):53-56.
[2]边玉芳,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6):115-118.
[3]李绍明,郝萍.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4):64-6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