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探索

2021-03-24 00:56吴珍珍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7期
关键词:路径探索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吴珍珍

【摘要】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多数为“00后”,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存在铺张浪费等现象,制约了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教育目标的实现。加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探索劳动教育的路径等问题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亟须破解的难题。文章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开展的现状着手,剖析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劳动教育应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学校、生活和社会实践全过程,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路径探索

引言:

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我国十三五期间的各项辉煌成就,归根到底是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所获取的劳动成果。我们处在一个充满复杂性的新时代。与不断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适应,当下中国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不确定的国内外条件,呈现出极端的复杂性[1]。复杂性条件下,日渐向纵深发展的民族复兴伟业,是不断破解国内发展难题和应对国际风险挑战两个进程的统一体,在此背景下,全体国民尤其是劳动者素质的高低成了我国能否有效应对各种风险考验的关键性因素。

一、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弱化

步入大学校园后,同学们从寒窗苦读的紧张学习中松懈下来,开始贪图安逸、越发轻视劳动,长期过着点外卖、不铺床叠被、不扫地劳动的生活,部分学生宿舍饭盒随处丢弃,脏乱差不忍直视。“00后”群体的劳动价值观逐渐“佛系”,对劳动精神不以为然,劳动意识淡化,劳动能力逐步退化,进而从生活蔓延到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出现怕苦、怕累、厌学、消极等不良风气。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和淡化,已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等教育落地开花的严峻现实[2]。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尚未形成

《意见》提出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高职院校有责任构建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出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的“真知”。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劳动教育观的培育多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依靠辅导员以主题班会形式宣传“劳动是光荣的”典型案例,校内校外各项劳动实践较为松散、无序,缺乏定性定量考核标准,教育效果不够明显,劳动育人的本质未得到真实落地,很难获得学生的共鸣。

二、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探索

(一)“劳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决定青年学生的发展远度。青年学生不但要注重学业提升,更应关注德的养成、劳的收获;高校需要通过多方途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劳动教育,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劳动活动带来的收获。让学生感受到只有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信念,才能体会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以一颗感恩之心去学习和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劳动创造幸福[3]。

在高校,要想把劳动教育落地落实就应以目标为导向,重点解决劳动教育过程中的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等问题,加强过程管理,探讨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想干、不会干、为什么干等问题。如果说劳动教育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更多是一种“模拟训练”,那么它对于大学生而言则是一场“真刀真枪”的实战,高校大学生应抓住一切机会参加劳动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劳动态度,身体力行,这样才能在未来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二)创新劳动教育的开展形式

面对充满复杂性和学生劳动价值观多元的现代社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要采取“情感熏陶”和“信仰塑造”双线并举,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劳动价值观,深刻领会“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劳动教育既要重视体力劳动教育,也要重视脑力勞动教育。

高职院校应结合高校育人目标,将劳动教育、专业教育、顶岗实习、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从《劳动课》到专业技能竞赛,从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等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到参加“I志愿”校内校外志愿服务、企业调研、顶岗实践、自主创业,从线下生产劳动教育、劳动实践到线上劳动教育主题演讲、劳动教育视频学习,劳动教育既要发挥校园教育教学主阵地作用,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组织开展适合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劳动热情、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又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红色文化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大赛比武和各项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志愿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劳动认同感、自豪感。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从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等方面把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发挥文化育人无声的作用。构建以专业技能为显著标识的校园文化,在校园环境布置中融入工匠精神元素。

例如打造有专业特色的大型浮雕;利用学校的专业特长制作符合专业特色的校园装饰;组织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展出老师、学生的作品;创建工匠文化长廊,展示大国工匠风采等,让校园一景一物都能体现工匠精神,让学生在校园内能够潜移默化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另外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校园文化。以专业为依托,定期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活动,树立校园多类榜样,既有大国工匠,又有劳动模范,还要有学生身边的专业技能榜样,劳动示范标兵等,让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在校园扎根开花。

结束语

总之,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高职院校承担着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担,因此高职院校应立足自身育人定位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在各项校内外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使高职大学生都拥有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精神和意识,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中交出完美的答卷。

参考文献:

[1]刘小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3-4.

[2]韩 欣汝,苏 涛,李 洁,刘 雪.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模式探究[J]. 高等教育前沿,2020,3(12).

[3]林伟贤.高职劳动教育课程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8(04):50-52.

猜你喜欢
路径探索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