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操锻炼结合上肢加压与握拳对乳腺癌PICC 置管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03-23 11:26:40刘红王宁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握拳全血上肢

刘红,王宁

(重庆北部宽仁医院普外科,重庆 40000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 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导管从外周手臂静脉穿刺,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可避免药物与手臂静脉直接接触,常用于需长期静脉补液、化疗等患者[1]。PICC 具有穿刺简便、穿刺成功率高、安全等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受多因素影响可能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导管移位、静脉炎、静脉血栓等[2-3]。近年来,随着PICC 使用率不断上升,导管相关并发症亦相应增多,因并发症导致非计划拔管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因此,提高PICC 导管维护效果, 降低置入PICC 并发症发生率,在改善PICC 患者预后中意义重大。 相关研究显示[4],PICC 侧手臂适当的活动有利于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基于此,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 年11 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80 例乳腺癌行PICC 置管患者为对象,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编制康复锻炼操,通过分组对照,探讨康复操锻炼联合上肢加压与握拳训练的干预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 例乳腺癌行PICC 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单侧乳腺癌;经手术治疗,术后置入PICC,且为初次置入;精神正常、认知功能正常;住院时间>2 周;自愿加入该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情危重或疾病终末期;凝血功能障碍;有精神病史,精神障碍,无法有效沟通交流。 该研究取得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进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年龄45~64 岁, 平均年龄 (53.72±3.10) 岁;PICC 携带时间15~90 d,平均时间(43.76±8.53)d;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 例,高中(含中专)19 例,大专及以上10 例;体重指数18.4~27.3 kg/m2,平均体重指数 (23.04±1.17)kg/m2。 观察组年龄46~65 岁, 平均年龄(53.41±2.68) 岁;PICC 携带时间18~86 d, 平均时间(44.49±10.05)d;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 例,高中(含中专)18 例, 大专及以上13 例; 体重指数18.5~27.1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02±1.16)kg/m2。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经手术治疗后,均在B 超引导下行PICC 穿刺,经X 线定位。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对患者进行乳腺癌、PICC置管相关知识健康宣教;术后采用弹力绷带加压24 h,定时查看置管侧肢体血液循环情况,指导患者进行置管侧手臂运动,如手部屈伸,并减少手臂过度旋转、弯曲、外展等活动,避免提重物等。

观察组开展康复操锻炼联合上肢加压与握拳,具体如下。(1)上肢加压。采用一次性上肢加压止血器加压包扎,止血器气囊中心点置于穿刺点上方,止血器缠绕固定后充气至压力指示卡显示绿色 (压力区间20~30 mmHg),以患者手指末梢色温正常、桡动脉搏动良好且不感到肢体麻木为宜, 每2 h 放松10 min,放松时分3 次缓慢放气,放松期间指导患者握拳。(2)握拳与康复操锻炼方法。上肢加压24 h 后,开始进行锻炼, ①屈肘握拳训练: 双臂自然下垂, 前臂前屈180°,做握拳运动。②指关节握拳伸展训练:健侧手掌心对准患侧手第2~5 指端,使患侧手指缓慢做屈曲运动。③腕关节屈伸运动:使腕关节做屈展运动,以最大张力屈曲和伸展。 ④肘关节屈伸运动:肘部交替进行屈曲、伸直运动。 ⑤肩关节运动: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外,手臂做内旋、外展、上举运动。⑥扩胸运动:双手握拳,上抬前臂至胸前平屈,手臂向外侧展开,再恢复原位。 ⑦体转运动:双腿分开站立,双臂侧平举,上身左转或右转,于胸前击掌。 ⑧整理运动:原地踏步运动,双臂小幅度前后摆动。 (3)锻炼计划。 锻炼时间约为20 min/次,每天9:00 和17:00 各锻炼1 次,将锻炼时间进行量化管理并拍摄制作锻炼视频,向每例患者发放1 份。 责任护士每天查看患者锻炼情况,评价锻炼效果并设定次日目标,评价效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对于未达到优秀的患者,责任护士进行示范纠正,直至患者达到优秀等级。

两组均干预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水平。 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重庆天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MVIS-2030)检测患者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

(2)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并发症情况。 包括导管堵塞、体外导管断裂、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DVT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型号:VIVID7)进行上肢静脉超声检查确定。

(3)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采用护理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价,共25 个条目,采用4 级(1~4 分)评分法,包括护患沟通(6 个条目)、病房环境(2 个条目)、健康教育(5 个条目)、护理技术(12 个条目)共4 个维度,量表Cronbach’sα 系数为0.984,非常满意:≥80分,一般满意:61~79 分,不满意:≤60 分[5]。 总满意率=(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

干预前, 两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s)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血浆黏度(mpa·s)干预前 干预后1.96±0.15 1.97±0.18 0.277 0.783 1.75±0.14 1.63±0.12 4.218 0.000高切全血黏度(mpa·s)干预前 干预后低切全血黏度(mpa·s)干预前 干预后7.79±0.55 7.83±0.51 0.346 0.731 5.83±0.34 5.24±0.29 8.556 0.000 10.38±0.76 10.40±0.68 0.127 0.899 9.15±0.57 8.77±0.53 3.164 0.002纤维蛋白原(g/L)干预前 干预后4.16±0.45 4.19±0.52 0.283 0.778 3.66±0.38 3.25±0.33 5.280 0.000

2.2 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n(%)]

2.3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PICC 置管是需要长期大量静脉补液、 化疗患者的常用体外通道之一, 能够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轻患者痛苦,为后续治疗带来极大的便利[6]。 但相关研究显示[7],部分置入PICC 患者会因置管并发症的发生造成导管置入被迫终止,耽误临床治疗,且反复穿刺会增加患者的痛苦,造成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降低。

静脉血流迟缓、高凝状态以及血管内膜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静脉回流是体循环静脉管输送血液流回右心房的过程,主要依靠肌肉收缩对血管壁的挤压以及与心脏之间的压力差,在机体缺乏运动的情况下,机泵作用减弱,血液循环减慢,加之肿瘤患者血流速度缓慢,极易形成血栓[8-9]。 血浆黏度是反映血液流动性的指标之一, 主要依其高分子化合物的变化,如纤维蛋白原等浓度增加有关,血浆黏度增加可导致血流不畅甚至阻断,可反映淤血存在;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是全血比黏度的两种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低切全血黏度反映红细胞的聚集能力,在红细胞聚集的血液中,低切黏度增高,因此上述指标变化可反映患者的血流状态,预测导管堵塞、DVT 等情况[10]。 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置入PICC 患者开展康复操锻炼结合上肢加压与握拳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丁月华等[11]在肿瘤PICC 置管患者中开展规律握球运动,发现患者置管后21、28 d 时腋静脉最大血液流速、腋静脉单位时间平均血液流速均显著提升,上肢静脉血栓及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提示PICC 置管患者进行规律性的握球运动可改善腋静脉血流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进一步证实恰当的康复锻炼在置入PICC 患者中的积极意义。探究原因如下,常规采用弹力绷带加压止血操作简便,但其压力主要靠护士主观经验实现,压力过大可导致血运障碍,压力过小容易再次出血。而该研究采取的上肢加压止血器可保证在安全有效的压力范围,压力作用均匀持久、位置固定,安全性高;加压过程中患肢血管受压、血流增速,可使PICC 所在静脉内血流速度增加,改善血液流变学;通过间接加压,还可预防DVT 等并发症发生。临床根据PICC 患者情况编制康复锻炼操,分步骤活动上肢所有关节,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增加机体酶活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康复操锻炼内容包括腕关节屈伸、肘关节屈伸、肩关节运动、扩胸运动、体转运动等,能够协调上肢肱桡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屈肌、三角肌等肌肉收缩,增强肌力,进而增加肌肉收缩对血管壁的压力,促进上肢静脉回流;握拳训练则通过间断性的放松、收缩,让血液返回,将静脉血液流速维持在较高水平,避免血流淤滞,从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血栓性静脉炎、导管堵塞等情况的发生[12-13]。肢体反复或剧烈运动可能造成置管后静脉内膜损伤,临床通过合理、量化的康复操锻炼,促进静脉内膜修复,保证置入PICC 患者肢体活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14-15]。由于部分患者主动锻炼配合度较低,临床采取追踪记录患者锻炼完成情况的方式,可有效保证锻炼的持续性,以及锻炼方法、频次的规范性,更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康复操锻炼结合上肢加压与握拳在乳腺癌PICC 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握拳全血上肢
摇铃铛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人人健康(2022年13期)2022-07-25 07:14:30
走路握拳头脑健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经常握拳 延年益寿
保健与生活(2019年4期)2019-08-01 06:32:04
经常握拳 可以提神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测控技术(2018年6期)2018-11-25 09:50:08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中国自行车(2018年4期)2018-05-26 09:01:53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4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