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品学兼优的学生每个教师都喜欢,但是喜欢后进生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作为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我来说,在转化后进生方面却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我们班的何俊是一个标准的后进生,从竹溪县转过来的时候,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缺胳膊少腿儿,每一科目的考试都不及格。跟他交流,他也不抬头,说话跟蚊子哼哼似的。但与同学相处时,他又脾气暴躁。我断定孩子有自卑心理,得从家庭教育上寻找根源。我跟他的家长进行沟通,原来孩子是一个单亲家庭。两年前父母离异了,他跟着父亲生活,而父亲长年外出务工,就把他送到姑姑家寄养。
原来是这样。
要用学校教育来化解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带给孩子的消极影响,难度可想而知。但教育是教师的天职,我必须对他倾注更多的关注。
有人说,学生百分之八十的习惯都是在家里养成的。何俊的姑姑文化程度不高,又在一家企业里工作,整天忙忙碌碌,沉下心来管教孩子的时候不多。我告诉何俊说,我会经常到他家里。我坚持每周到他家去一次,哪怕只坐五分钟,只说几句家常话,他也显得十分高兴。从此以后我尽量兑现我的诺言,从来都没有让他失望过。每天有事没事的找他拉拉话,渐渐地,他从怯懦、自卑当中慢慢的走出来了,脸上时常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我心里明白他已经重拾自信了。重新拥有面对生活各种挫折的勇气了。我很高兴,这是个好兆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教师对学生也应如此。我给何俊安排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同学“结对子”,平时帮助何俊。我在批改他的作业时,不光注意纠正他的错误,也经常写一些鼓励的话。我悄悄地观察他,每当他看到我鼓励性的批语时,难掩内心的喜悦。除此之外,我还经常嘱咐同学们尽可能的关注他、帮助他,让他真正的体会到来自班集体的温暖。就这样,何俊同学慢慢的进步了,每科成绩都有明显的进步。
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进生更需要教育,更需要關怀。教育方法有千万种,爱学生是永恒的那一种,也是最有效力、最需要教师坚持的那一种。教育难,难就难在回到常识。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师的终极使命是把孩子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紧盯着分数,忽略了品行的养成,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教育,何俊现在变成了“阳光少年”,对教师有礼貌,和同学相处融洽,遵守校纪校规,各科考试成绩都比较理想。我不知道这孩子将来会有多大成就,只要他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我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