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与课外辅导对策的探究

2021-03-21 13:31许德福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外辅导学困生心理

许德福

[摘  要] 一直以来,转化学困生的问题是教育的一大难题. 文章对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与课外辅导的对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探索发现,高中数学学困生具有自卑、焦虑与容易自暴自弃等心理. 文章提出,对学困生进行课外辅导可从心理辅导、学法指导、“个辅”与“团辅”相结合等方面做起.

[关键词] 学困生;心理;课外辅导

教学中,我们发现每个班都存在着一些在知识、方法与品格等方面偏离常规的学生. 此类学生智力水平正常,却难以达到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经过有个别性或针对性的教育后能达到矫治的效果,我们统称此类学生为学困生.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综合的,主要与学生从小到大的行为习惯、生活环境、智力、情感、性格等因素有关. 其实,人与生俱来就有着自尊心、进取心,虽然综合因素导致了这些学生学习成绩差,但能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都经过了中考筛选,智力水平正常. 为了转化学困生,笔者在近些年做了大量的实践与分析,文章就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与课外辅导的具体策略谈一些感想,与同仁共勉.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能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整体水平并不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部分学生在数学学科上却出现了明显的偏差,久而久之就被划为学困生的行列. 其实,没有人愿意当一个学困生,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与苦恼. 实践中,笔者发现学困生主要存在以下心理特征.

1. 自卑

学生自然以学习为主,学困生随着成绩的下滑,开始丧失信心. 同时,教师又因为学生多,对学困生的关注减少,导致这部分学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总觉得自己比其他学生低一等级,甚至连说话都缺乏底气,不敢高声. 平时也不好意思与成绩好的学生或教师交流,长时间的郁郁寡欢与自卑,不仅给人孤僻的感觉,还沦落为班级中可有可无的边缘人物.

2. 焦虑

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学困生都很想学好,虽然有一颗进取心,但在遇到问题时却呈现出了焦虑的心理状态. 尤其是遇到解题障碍时,一心想解决问题,而事实是“欲速则不达”,难以静下心来真正地钻研问题,有些只是浅尝辄止. 长此以往,心理变得越来越焦虑,遇到稍微难点的问题就生气、发火. 如此,缺乏静心研究与刻苦钻研的状态就导致了学习成绩的恶性循环.

3. 自暴自弃

临近高考,一些学困生因成绩毫无起色而出现了自暴自弃的心理. 这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求知欲低下,对复习提不起兴趣,遇到问题则完全放弃思考与钻研. 日常作业处于被动应付或干脆破罐子破摔不做的状态. 同时,意志力还特别薄弱,遇到问题懒得思考,认为自己反正考不上什么好大学而放弃学习.

课外辅导的基本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整个教育界对学困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困生,具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 因此,各学校想出了各种举措来转化学困生.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辅导尝试,发现对学困生使用个别化或群体化的课外辅导,效果比较显著.

1. 心理辅导

从当前学困生的心理状态来看,转化学困生的首要因素并不是知识指导,而是心理辅导. 只有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境. 因此,教师在为学困生进行课外知识辅导之前,应先跟他们进行有效沟通,与他们一旦达成思想上的共识,则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辅导的预期效果.

学困生的心理本来就很敏感,教师或同学微小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掀起他们内心的巨浪. 例如,一位教师在某次课堂上刚讲完一道例题,一位女生就怯生生地提出:“老师,这道题我还是没弄清楚,能再讲一遍吗?”为讲解这道题,这位教师已经花费了不少时间,该生竟然还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于是这位教师烦躁地说道:“课后给你单独讲吧,其他同学没必要再听一遍了. ”该生瞬间就红了眼眶,抹起了眼泪.

这位教师无心的一句话没想到伤到了学生的自尊,若教师能和风细雨地换一种方式表达,则可能换来该生明媚的心情.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肯定学生勇于表达的精神. 该生想让教师再讲一遍,说明她有一种进取心,该生的内心是积极向上的. 作为教师应赞扬学生的这种行为,在保护学生自尊的情况下,给予她更多的帮助.

学困生由于成绩差,一不小心就受到了来自同学或教师的不公平待遇. 长此以往,自然会出现自卑、焦虑或自暴自弃等状态. 因此,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做起:①放下教师的架子,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平等、真诚的沟通与交流,在内心中真正地接纳学生,用为人师表的真心、诚心与热心感化学生;②帮助学生强大内心世界,鼓励学困生克服内心的障碍,形成宽容、包容的品质;③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形成不轻言放弃的坚毅品质.

2. 学法指导

研究发现,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学困生,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学习不得法上. 针对这种情況,教师可引导学困生借鉴学优生的学习方法,鼓励这两类学生多加交流,让一位学优生指导一位学困生,通过“一对一”的帮扶,实现学生的共同成长.

例如,给出题目:已知实数a,b满足可行域a-b-1≤0,3a+b-2≤0,5a-b+4≥0,则a+2b+3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大部分学生遇到此题,会先确定本题考查的目的性,通过观察题目的要求,弄清目标函数与学过的哪些内容相关,从而解决问题.

一位学困生看到此题后,结合近期学习的直线方程内容,画出了线性规划中的可行域,却没有观察目标函数. 由于处理目标函数时力不从心,只能依照三条直线的两两交点进行判断. 用这种方法时而能做对,时而又会出现错误,学生自己也感到很茫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此时,教师引导该生观察a+2b+3,看看这个待求式子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学生经过思考与分析后将本式改写为了,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观察此例题,我们不难发现该生在处理公式的变形方面仍有所欠缺,只能直接进行机械性的变形. 深究其原因,在于没有灵活掌握解题方法,搞不清楚问题与公式之间的内部联系. 因此,教师可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帮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函数的性质,学会用一定的技巧解决问题.

3. “个辅”与“团辅”相结合

每位学困生都有独特的个性,教师在辅导时可以针对性地选择“一人一法”的个体辅导;针对同一类的学困生可以运用“一类一策”的团体辅导. 为了提高学困生课外辅导的效率,将这两种辅导方法结合在一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人一法”的个体辅导是指教师针对单个的学困生,一对一地进行个别化的辅导. 教师根据该生存在的问题,进而培优补差.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缺点是单位时间内受益学生少,整体效率低.

“一类一策”的团体辅导是指教师将存在同类问题的学困生集中在一起,定点定时地实行课外专题辅导,或针对团体学生的主要问题,让具有专业经验的教师轮流辅导. 这种方法的优缺点与“一人一法”的辅导方式的优缺点刚好相反.

因此,将这两种辅导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课外辅导,能充分发挥这两种方法的优势,达到良好的辅导效果,为学困生的成长提供帮助.

例如,给出题目:集合{xnx2+4x+1=0}的元素只有一个,n的值为________.

部分学困生意识到方程nx2+4x+1=0只有一个解,等价于Δ=0,所以n=4. 在学困生“一类一策”的团体辅导中,教师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当n=0时,也是符合题意的. 学生经过分析,发现出现问题的核心在于忽视了ax2+bx+c=0中a≠0的条件.

辅导中,笔者发现有一位学生一直处于茫然的状态,故又对该生进行了“一人一法”的指导. 指导过程中,发现该生最大的问题在于不理解常规公式,每次应用都要查找教材,对公式或定理的推导、应用范围或成立条件等都一无所知. 针对这个特殊情况,笔者对该生专门开辟了了解基础定理、公式或概念等的辅导之路,引导该生学会自主推导、运用基本的公式或定理.

总之,数学能力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学识,还是一种文化素养的体现. 教师适时地拉学困生一把,会给学困生带来有希望的明天. 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状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为他们提供平等、公正的学习环境,定能达到早日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课外辅导学困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心理感受
课外辅导对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英国中小学课外辅导的教育公平:问题、策略与启示
家长:只要教得好不怕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