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太妹,冼小燕,赵丽燕
(湛江南油医院 广东湛江524057)
妊娠期糖尿病是孕期常见并发症,孕妇在妊娠阶段随着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雌激素、孕激素的升高造成体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最终导致孕妇妊娠期间首次发生糖代谢异常[1]。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早期无明显症状,当血糖控制不佳时,长期处于高血糖代谢状态,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严重威胁母婴健康[2]。临床主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改变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是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孕妇通过改变孕期健康行为结合科学饮食管理,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在降低孕妇分娩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孕期健康行为改变配合饮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于我院建档定期产检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葡萄糖耐量受损标准,且满足至少1条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②均为单胎;③孕周22~28周;④孕妇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②精神异常或意识模糊者;③已参与其他临床研究。中止标准:①出现严重不良事件;②受试者不愿坚持治疗,中途退出试验。剔除与脱落标准:①入组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或未根据研究方案进行试验的病例,予以剔除;②入组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并发症,无法继续接受试验;③受试者失访、自行退出或未完成全部试验过程,影响疗效判断,均视为脱落。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年龄(32.53±7.48)岁;孕周(24.75±2.23)周;初孕妇23例(57.50%),经孕妇17例(42.50%);孕前体质指数(24.96±1.24)。对照组年龄(32.49±7.43)岁;孕周(24.82±2.25)周;初孕妇22例(55.00%),经孕妇18例(45.00)%;孕前体质指数(25.68±0.69)。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联合饮食管理。①一般资料收集:评估孕妇孕前体质指数,了解是否存在肥胖或超重情况,了解家庭成员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曾经是否出现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胎儿宫内死亡或胎儿畸形等情况。②常规护理: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包括日常生活休息、运动指导、监测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措施等。③饮食管理:根据孕妇体质指数(以19为基准)计算每日摄取的总热量,体质指数80%~120%者每日摄取总热量为126 kJ/kg,体质指数<80%者每日摄取总热量为167 kJ/kg,体质指数>120%者每日摄取总热量为100 kJ/kg。摄取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占50%,蛋白质占20%,脂肪占30%。例如:孕妇体重为65 kg,体质指数为82%,每日摄取总热量为8190 kJ,早餐10%、午餐35%、晚餐25%,另外3次加餐各占总热量10%。可根据孕妇生活习惯,选择热量合适的食物,保证饮食多样化。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饮食孕期健康行为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日常生活干预:向孕妇及家属讲述妊娠期间控制体重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加强运动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3次/d,均在餐后30 min时进行,每次30~40 min,心率维持在120次/min,孕妇可根据自身情况与喜好选择有节奏的运动项目,如散步、上肢运动等,避免剧烈运动,同时家属需注意预防孕妇在运动期间发生摔倒、皮肤损伤、低血糖等;嘱孕妇注意外阴清洁,每天清洗。②医学干预:指导孕妇进行自我疾病监测,例如自数胎动、血压、血糖监测等。留存联系电话,建立微信群,护理人员定期电话沟通,了解家庭疾病护理情况,定时在微信群或公众号内发布疾病相关健康宣传知识,鼓励在微信群内相互沟通交流并提出问题,护理人员及时加以解答。③情绪认知干预:向孕妇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疾病知识,纠正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同时讲述疾病干预的成功案例,鼓励孕妇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孕妇进行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其内心想法,解除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为孕妇提供专门妊娠期糖尿病基本知识及相关危害宣传教育讲座,并发放知识手册,供孕妇在日常生活中翻阅,加强孕期合理饮食与适当锻炼意识。
1.3 观察指标 ①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分别使用血糖仪检测孕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采用试纸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数值。②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采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估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治疗4个方面,共24个条目,分值为1~5分,分数越低表示生存质量越好。③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包括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剖宫产。④比较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低血钙、胎儿窘迫、巨大儿。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DSQL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DSQL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例(%)]
2.4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有研究指出,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为1%~15%,由于多种因素诱发胰岛素抵抗增强,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4]。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早期预防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键举措。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与孕妇饮食结构改变、日常活动量减少及妊娠早期体重异常升高等因素密切相关。孕早期进行健康干预在干预妊娠期糖尿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常存在多种不良生活习惯,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孕妇及家属对妊娠期糖尿病认知不足。
本研究中,研究组一方面注重对孕妇及家属疾病认知教育,根据其自身情况提供针对性强且高效的疾病知识宣传,为孕妇后续健康行为改变奠定基础;同时鼓励孕妇树立健康信念,指导其主动建立健康意识,激发对自身疾病健康行为改变的潜能与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加强对孕妇行为激励,借助孕妇家属情感支持或病友成功经验分享,提高心理内在动力,增强健康行为依从性,帮助孕妇长期坚持健康行为干预过程的实施[5]。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生存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取孕期健康行为干预联合饮食管理,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将日常生活习惯与科学健康行为引导相结合,贯穿于日常运动、饮食与疾病监测等多方面,从根本上改善生活质量。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由于胰岛素相对缺乏,体内糖、脂肪与蛋白质代谢功能减弱,极易发生高血糖或高血脂,造成广泛性血管病变,使血管内皮细胞增厚,形成血管管腔狭窄,最终诱发妊娠期高血压。本研究中,两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可能与孕期采取及时血糖控制干预措施有关,在孕早期尽快解除高血糖状态,降低妊娠期间高血压发生风险。此外,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中,进而促使胎儿血糖值异常,胎儿尿量增加,出现羊水过多现象;同时造成胎膜早破、感染、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增加孕妇剖宫产率。在本研究中,研究组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剖宫产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孕期健康行为干预能够使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一步认识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危险因素,培养孕妇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科学饮食管理有效控制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降低高血糖症状所致并发症发生风险。妊娠期糖尿病母体因持续处于高血糖状态,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激活胎儿胰岛β细胞分泌,导致胎儿出现高胰岛素血症,促使其发生糖原转换、组织脂肪分解及蛋白质合成,在新生儿娩出后,来源于母体的糖原中断,进而新生儿出现低血糖及低血钙症状[6]。妊娠中晚期高血糖状态还可诱发胰岛素细胞增生肥大,胰岛分泌旺盛,增加巨大儿发生率。本研究中,研究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低血钙、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孕期健康行为干预可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风险。此外,由于胎儿代谢增加,机体耗氧量升高,容易导致胎儿宫内缺氧,造成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7]。本次研究中,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与孕早期血糖控制、血压及胎心监测等医学干预有关,保证了新生儿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孕期健康行为改变配合饮食管理,有助于纠正其血糖异常状态,改善生存质量,保证良好母婴结局,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