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触结合体位变换护理干预在早产肺炎患儿中的应用

2021-03-18 13:46张淑丽张海燕高希花苏林娜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体位早产儿通气

张淑丽,张海燕,高希花,苏林娜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青岛266000)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气道末梢和肺泡与肺的间质处,发病机制复杂,可由感染、过敏原、免疫损害等多种因素导致,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等特点[1]。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各项生理功能未发育完全,出生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肺炎发病率位居各类并发症前列,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临床多采用支持性疗法治疗小儿肺炎,通过抗生素、机械通气、鼻饲营养等手段对患儿进行抗感染治疗,改善血氧状态并进行营养支持。新生儿出生1年内不仅是智力和运动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小儿呼吸系统发育健全的重要时刻,过度治疗可能会加重患儿病情,对患儿预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儿症状,促进患儿病情好转十分重要。对新生儿采用抚摸、皮肤接触等方式可以刺激其神经末梢敏感性,通过神经传导将刺激信号源传递至神经系统,对促进新生儿神经功能发育有重要作用。此外,对肺炎患儿采用合适体位有利于改善其通气与血流比,增加患儿肺部氧合指数,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2017年1月1日~2019年1月31日,我们对41例早产肺炎患儿应用抚触结合体位变换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于我院出生的82例肺炎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中关于肺炎的诊断标准;②患儿胎龄为28~36周,体重<2.5 kg;③产妇妊娠期未服用任何导致早产的特殊药物;④患儿肺部X线显示有斑状阴影。排除标准:①患有遗传疾病、免疫抑制、先天发育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②合并支气管发育不全、支气管哮喘等其他疾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胎龄(31.37±3.25)周,体重(2.64±0.32)kg,病程(3.23±1.04)d;实验组男25例、女16例,胎龄(32.21±3.03)周,体重(2.75±0.46)kg,病程(3.34±0.98)d。两组患儿性别、胎龄、体重、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涉及受试患儿家属均详细了解本次研究方案,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支持性治疗和护理,包括抗感染、营养支持、生命体征监测等。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体位护理。对呼吸困难患儿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和机械通气;为患儿提供整洁卫生的治疗环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早、晚用温热毛巾擦拭皮肤;为患儿家属讲解呼吸道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措施和日常注意事项等内容;出院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常规指导,讲解出院后注意事项;出院后6个月内,对患儿进行随访,了解其康复情况,便于出院后指导。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床头抬高30°,给予叩背、吸痰,喂奶时不宜过饱,喂食后轻叩背部,防止呛咳。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抚触结合体位变换护理干预,护理时间为2个月。抚触时间安排在哺乳前2 h或哺乳后1 h内进行,调整室内温度为30 ℃,湿度为55%~60%。护理人员中指指腹预先搓热,涂抹润肤油,采用轻柔手法对患儿敏感区进行抚摸,包括背部、臀部等部位,后取侧卧位,按摩患儿头部、胸部和腹部,每个部位抚摸15 min,每日早、晚各1次。患儿取30°头高足底斜卧位,头偏向一侧,上肢微屈放于头部两侧,下肢向外弯曲,臀部垫小枕,30 min后改换自由体位或仰卧位;3 h后取头低足高30°左侧卧位,四肢中线屈曲,臀背部倾斜30°,头、背、臀部垫小枕,30 min后改换自由体位或仰卧位;3 h后改为头高足底30°的右侧卧位,方法同上;3 h后再取头低足高俯卧位,臀、背部倾斜15°,垫毛巾,30 min后改为自由体位或俯卧位。每次体位转换前按需吸痰,叩背5 min,叩背时护理人员应佩戴一次性手套,沿支气管自下而上、由外向内叩击,速度约为110次/min。抚触期间,密切关注患儿有无不适症状。抚触干预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家属讲解抚触护理的方法,传授居家护理知识,包括患儿适宜环境、注意事项、按摩手法和频率等内容,以提高护理的延续性。

1.3 评价指标 ①呼吸功能: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采用血氧分析测试仪检测两组患儿呼吸功能指标,包括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等,同时记录两组患儿心率(HR)、呼吸频率(RR)。②智能发育评分: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对患儿智能和运动能力进行评价,量表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检查量表(CDCC)[3],以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2个维度进行评估,两项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儿智力和体格发育程度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呼吸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呼吸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MDI、PDI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MDI、PD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早产儿指胎龄37周以前出生的婴儿,因母体胎盘功能不足,胎儿体重多低于正常婴儿,且各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均较足月儿更差,更易发生贫血、营养不良、感染等并发症[4]。小儿肺炎是婴幼儿阶段的常见疾病,也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常见原因,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肺啰音等临床症状[5]。临床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手段多采用综合疗法,以改善通气功能,控制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主要目的,但作为特殊治疗群体,早产儿在治疗过程中,需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改善其生理状态,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6]。抚触护理是早产儿的常见护理策略,通过与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促使皮肤感受器产生刺激信号,并传导至神经系统,改善患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该护理措施已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7]。体位变换护理干预手段则是通过在间隔时间内改变患儿的体位,拟为其营造一种舒适的姿势,便于气道畅通,降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8]。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个月后,实验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0.05),PaCO2、HR、RR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一方面,抚触行为刺激患儿皮肤感受器产生生物电信号,经信号通路至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不仅能加速患儿体内激素分泌,还能促进其蛋白质、脂肪、糖原等营养物质的合成,减少其自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患儿的耗氧量和能量消耗。另一方面,体位变换行为也利于患儿建立通畅的呼吸道,排出分泌物。有研究发现,患儿长期保持一种体位是造成胃部分泌物和累积物进入气道,局部血液循环阻滞,影响患儿正常呼吸的重要原因[9]。本研究中,患儿采用头低足高俯卧位,可改善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减轻肺叶充血状态,增加肺活量,提高肺顺应性;而采用头低足高侧卧位、俯卧位可促进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避免肺不张。该种体位转换模式易于引流痰液,均匀肺叶通气,进而改善通气量,减少肺内分流,从而提高患儿的通气功能。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干预2个月后两组MDI、PDI评分均升高(P<0.01),且实验组MDI、P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抚触干预结合体位变换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患儿智能和运动水平有显著作用。皮肤是人体表面积最广的感受器,通过刺激新生儿的皮肤,可以促进其神经元细胞的发育,且在一定限度内呈正相关,且抚触护理实施时间越早越有效;此外,新生儿出生后12个月内,脑部功能可塑性较强,对其皮肤进行良性刺激可调动新生儿视觉、听觉、触觉等各项感官功能的综合能力,促进脑部功能发育,为其心理和智力发育提供条件。本研究中所运用的抚触护理,通过增加早产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亲密度和良性接触,使患儿获取满足感和安全感,强化患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效果;患儿与家属之间的互动不仅增加了家属的情感慰藉,还有利于患儿心理健康,对提高智力和运动发育能力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正性促进作用。为患儿提供舒适安定的治疗环境,保证患儿充足睡眠,这是患儿补充能量、修复身体机能、机体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为其改善神经功能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抚触干预联合变换体位护理策略为早产肺炎患儿提供了一种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对提高患儿临床疗效,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体位早产儿通气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才正确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