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息性心理干预在转移性恶性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2021-03-18 13:46罗思斯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姑息性心理转移性

罗思斯,陈 婷,杨 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湖北武汉430022)

骨科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质量和身心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1]。此类疾病治疗周期长,对患者危害大,患者会产生较强心理和生理应激,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2];部分需要截肢治疗的患者存在强烈抵触情绪,依从性较差。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怀和照顾无法满足转移性恶性骨肿瘤等骨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需求,需要探索一种系统、科学的治疗性心理干预措施[3]。姑息性心理干预是指在疾病无法治愈时由专业性多学科小组为患者提供积极、全面的护理服务,可用于控制疼痛及其他常见症状,处理心理问题,改善生命质量,最终达到治疗目的[4-5];但该护理模式用于转移性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相关研究较少。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探讨了姑息性心理干预对转移性恶性骨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疼痛症状和生命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1日~2019年1月31日收治的60例转移性恶性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转移性恶性骨肿瘤诊断标准[6];②年龄>18岁,且有家属陪护;③具有一定理解及表达能力,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曾服用抗焦虑或抗抑郁的药物;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③TNM分期Ⅰ~Ⅱ期;④存在语言沟通障碍。采用掷硬币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3~78(46.37±11.25)岁;TNM分期:Ⅲ期20例,Ⅳ期10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1例,初中、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7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2~76(45.93±11.40)岁;TNM分期:Ⅲ期19例,Ⅳ期11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0例,初中、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方案及分组方法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获该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病情,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为患者营造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等。

1.2.2 观察组 给予姑息性心理干预。①针对性心理干预: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存在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采用倾听、引导、陪伴等方法减轻心理压力,使患者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及护理。对焦虑、抑郁、恐惧程度较重者,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提高治疗积极性,增强康复信心。②家庭支持:引导并鼓励家属提供支持。通过讲解,使家属了解心理因素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指导家属与患者多交流沟通,耐心倾听并理解其心理及行为变化。患者通常会有较严重的不良情绪,家属应在照护过程中多一些耐心,让患者感受来自家庭的关心和呵护,进而缓解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③健康教育:在了解患者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等情况的前提下,以一对一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可以讲解骨肿瘤致病机制及病情进展变化等知识;受教育程度较低者,采取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病情及治疗方案,使其理解接受即可。告知患者合理饮食和适度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励其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癌能力。④疼痛控制: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实施以缓解癌痛为主要目的的个体化管理,重视癌痛健康教育,消除患者顾虑。⑤癌因性疲乏干预:评估癌因性疲乏程度,讲解其发生机制,使患者及家属识别导致癌因性疲乏加重的因素,了解减轻癌因性疲乏的意义及治疗手段,通过心理和运动干预等手段减轻癌因性疲乏程度。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于干预前后采用简明心境量表(POMS)评估两组心理状态,包含愤怒-敌意(AH)、迷惑-混乱(CB)、抑郁-沮丧(DD)、疲乏-迟钝(FI)、紧张-焦虑(TA)、精力-活力(VA)6个分量表,其中AH、CB、DD、FI、TA评分越高提示心理状态越差,VA评分越高提示心理状态越好[7]。②疼痛症状: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RS)评估疼痛程度,依据自身对疼痛的感受分级,分为无痛(0分)、轻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9分)和最剧烈疼痛(10分)[8]。统计干预前后两组癌性爆发痛人均发生次数,评定标准:基础疼痛控制相对稳定且药量充足时因自发或相关触发因素导致的短暂性疼痛加重,每人每12 h评估并统计1次疼痛程度。③生命质量:参考相关文献[9]标准评价干预后两组生命质量,包含饮食、疲乏、情绪、睡眠、精神状态、自身对癌症的认识、家属理解及配合、对治疗的态度、日常活动的影响9个维度,评分均为1~5分,评分越高提示生命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POMS各维度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POMS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情况比较

2.3 两组干预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受自身疾病、临床治疗和经济压力等因素影响常存在严重负性情绪,容易引发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症最为常见[10]。有研究指出,恶性肿瘤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心理及社会适应性,造成焦虑、抑郁等相关心理困扰,进而影响患者生命质量[5]。恶性骨肿瘤通常难以治愈,患者病情进展快、预后差,但在临床护理中不能让患者消极等待死亡,而应采取措施控制疼痛、癌因性疲乏等症状,给予必要的心理及精神支持,以改善其生命质量[11]。

姑息性干预是一种新型治疗干预模式,世界卫生组织将姑息治疗定义为“对治愈性治疗不反应者提供主动且完全的治疗及护理,以控制症状,并重视其心理、精神和社会问题。”可见姑息性干预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给予个体化的干预,其包括姑息性手术、化疗、症状管理等手段,内容涉及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伴随临终关怀发展的姑息性心理干预是一种兼顾综合性和个体化需求的心理干预模式,可在缓解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疗效中发挥积极作用[12]。本研究对观察组实施姑息性心理干预,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性心理干预、实施社会支持干预、开展疾病健康教育、鼓励患者之间交流、列举康复病例等措施,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家属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家庭是患者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可为患者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心理支持[13]。鼓励患者之间开展交流,通过实施人文关怀、列举康复病例等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精神面貌,使其获得极大心理安慰,改善其心理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OM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实施姑息性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转移性恶性骨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多数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均会伴随癌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使其承受巨大痛苦,如何减轻癌痛症状一直是晚期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内容。杨育红等[14]研究指出,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其面对病痛的勇气。同时,心理干预能降低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及不良认知,缓解不良情绪及心理应激,提高生命质量。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疼痛程度和癌性爆发痛发生频率均小于对照组轻(P<0.01),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姑息性心理干预能减轻转移性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其生命质量。这可能与癌痛、免疫相互调节等作用机制有关。姑息性心理干预辅助癌痛规范化治疗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影响T细胞亚群分布,增强免疫力,改善生命质量;心理状态、镇痛效果和生命质量可相互影响,姑息性心理干预能增强患者治疗信心,缓解负性情绪,提高镇痛效果,减轻癌痛及疲乏对生理功能的影响,改善生命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姑息性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转移性恶性骨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姑息性心理转移性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ADC直方图分析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决不姑息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
晚期乳癌五大迷思与预防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性心理
浅谈青少年性心理网络色情问题凌浩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转移性收入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中的逆向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