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肛运动联合生物反馈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03-17 10:59:40黄伟黄华丽周阿成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括约肌肛门

黄伟,黄华丽,周阿成

(无锡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江苏无锡 214000)

手术是治疗混合痔的重要手段, 能够有效切除痔核,消除肛门疼痛及出血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肛周局部血运丰富、神经丛密集,手术对局部组织结构破坏较大,导致术后疼痛剧烈、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术后康复。 因此,需在混合痔术后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提肛运动是混合痔术后首选的康复锻炼方法,通过强化肛门括约肌收缩能力,加快患者切口水肿吸收、消退,虽可缓解肛门疼痛及不适症状,但起效较慢[2]。生物反馈是一种行为疗法,通过仪器描记肛周肌电活动,能够增加肛门肌肉的敏感性和稳定性,促进肛门括约肌恢复,加快伤口愈合,改善不适症状。该文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10 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提肛运动联合生物反馈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10 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混合痔相关诊断标准,且经肛门视诊、直肠指诊等检查确诊[3];(2)均在该院接受外剥内扎术治疗,术后接受随访;(3)认知功能正常,沟通能力良好。 排除标准:(1)术前合并肛瘘、肛裂者;(2)凝血功能异常者;(3)合并严重内分泌、免疫性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提肛运动干预。 术后第1 天,开始指导患者下床站立位或床上仰卧位做提肛运动。深呼吸并收缩臀部,用力夹紧大腿,吸气时配合向上收提肛门,持续30 s,之后配合呼气放松全身,100 下/次。 当患者自行掌握正确方法后,叮嘱其每天早、中、晚各锻炼1 次。干预至出院前1 d。

1.2.2 观察组

采用提肛运动联合生物反馈干预。 (1)提肛运动同对照组。 (2)生物反馈:采用肛肠动力分析仪[Laborie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型号:ARM,国食药监械(进)字2008 第2211208 号]进行干预,操作前常规消毒肛周皮肤,安放电极。校准装置后,启动生物反馈康复治疗仪指令,进行局部肛门收缩、舒张训练,30 min/次,每日下午进行1 次。 干预至出院前1 d。

1.3 评价指标

(1)康复效果:记录并对比两组创面便后出血、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

(2)术后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评估两组患者术后8 h、术后3、5、7 d 的疼痛程度,总分0~10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

(3)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干预期间肛门坠胀、切缘水肿及伤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并统计总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创面便后出血、 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s),d]

观察组(n=55)对照组(n=55)t 值P 值组别8.26±1.3510.93±2.048.0950.000创面便后出血时间12.46±2.1714.78±3.064.5870.0008.03±1.6410.25±1.966.4420.000切口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

2.2 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与术后8 h 比较,两组术后3、5 d 时的VAS 评分均升高, 但观察组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与术后3、5 d 比较,两组术后7 d 的VAS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s),分]

注:与同组术后8 h 比较,aP<0.05;与同组术后7 d 比较,bP<0.05

观察组(n=55)对照组(n=55)t 值P 值组别3.38±0.843.40±0.750.1320.896术后8 h 4.12±0.93ab 5.36±1.42ab 5.4180.000术后3 d 5.03±0.46ab 6.46±1.87ab 5.5070.0003.84±0.854.75±1.025.0830.000术后5 d 术后7 d

2.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09%, 低于对照组的4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混合痔是较为严重的一种痔疮,目前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但肛管神经非常敏锐,因手术受到损伤后,易引起剧烈疼痛和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肛门局部血流循环受阻,引发肛门水肿、坠胀等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效果[5]。因此,在混合痔术后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提肛运动不仅可以促进患者肠蠕动,利于术后排便,还可加速切口水肿消退,改善肛门不适症状,是混合痔术后重要的康复锻炼手段。但混合痔术后肛门括约肌易发生痉挛,患者自主收缩意识较差,单纯采用提肛运动干预效果不理想。生物反馈疗法通过仪器描记病变部位肌电活动,可促进患者有意识地控制肌肉收缩与放松,应用于肛肠病中具有较好的效果[6]。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创面便后出血、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8 h比较,两组术后3、5 d 的VAS 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3、5 d 比较,两组术后7 d 的VAS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提肛运动联合生物反馈应用于混合痔术后患者中,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其尽早康复。分析原因可能为,提肛运动能够促进肛门括约肌收缩,增强收缩能力,刺激肠壁感觉神经末梢,改善直肠血液循环,增强肛门括约肌弹性,从而减轻术后肛门疼痛、坠感,促进切口愈合,加快康复进程[7]。生物反馈疗法可使患者有意识地控制肛门肌肉收缩,松弛紧张的肌肉,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减轻术后疼痛感,促进肛门括约肌运动机能恢复,进而缩短创面便后出血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8]。 该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提示提肛运动联合生物反馈应用于混合痔术后患者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究其原因为,提肛运动联合生物反馈应用于混合痔术后患者可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增强肛门括约肌收缩能力,有效加快水肿消退,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提肛运动联合生物反馈应用于混合痔术后患者中,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创面便后出血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括约肌肛门
更正启事
基于生物反馈的非遗表演沉浸式体验与交互研究
包装工程(2023年20期)2023-10-28 03:19:14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从“风盛则痒”思想论治肛门瘙痒症
肛门瘙痒不能挠
保健与生活(2020年3期)2020-03-02 02:27:23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养生大世界(2019年6期)2019-06-20 18:48:56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排便的奥秘
特别健康(2017年10期)2017-03-07 01:49:04
哈乐治疗肛门病术后排尿障碍32例
淮海医药(2015年2期)2016-01-12 04: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