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母乳喂养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血糖水平的改善效果研究

2021-03-17 11:08:20梁玮伦李媛魏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母乳喂养脂肪产后

梁玮伦,李媛,魏薇

(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深圳 51800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 育龄期女性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比例有所升高。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程度不一的糖耐量异常, 多发生于妊娠25~27周[1]。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产妇体内孕酮、胎盘生乳素、皮质醇等含量明显升高,降低了其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糖代谢发生异常,进而增加了对胰岛素的需求量[2]。现阶段,虽然关于妊娠期糖尿病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认识和关注,但是该类产妇依然是2 型糖尿病的高危患者[3]。因此,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产后随访工作十分重要。有研究指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采取积极的母乳喂养方案, 有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和提升其免疫力,且对改善产妇产后异常糖代谢有积极作用[4]。 该研究选取2020年2—10月该院收治的214 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为对象,探讨纯母乳喂养对产妇产后血糖水平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214 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纳入研究。纳入标准:年龄>18 岁;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其中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5.8 mmol/L,餐后2 h 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glucose,2 h PG)≥6.7 mmol/L;单胎且分娩顺利;无母乳禁忌证;新生儿无先天性疾病。排除标准:孕周<37周;妊娠前有糖尿病;有其他妊娠合并症;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及肝肾疾病。按照实际喂养情况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7 例。对照组年龄为24~34 岁,平均年龄(29.52±3.17)岁;孕周为38~41周,平均孕周(39.14±0.68)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2~26 kg/m3,平均(25.12±2.24)kg/m3。 研究组年龄为24~35 岁,平均年龄(30.15±3.04)岁;孕周为38~41周,平均孕周(39.02±0.71)周;BMI 为22~27 kg/m3,平均(25.06±2.13)kg/m3。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使用代乳品喂养。研究组新生儿接受纯母乳喂养,向孕妇普及纯母乳喂养知识,并进行喂养技巧传授。 两组均连续喂养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产后3 个月糖代谢正常率,并比较。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正常即判断为糖代谢正常。

(2)使用活力血糖监测仪对两组产妇产前及产后3 个月的FPG、OGTT1 h、2 h PG 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

(3)使用人体脂肪测量仪对两组产妇产前及产后3 个月BMI、内脏脂肪等级、基础代谢量等身体代谢指标进行测量计算,并比较。 内脏脂肪等级分为9 个级别,1~4 级属于正常,>4 级属于异常[5]。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产后3 个月糖代谢正常率

研究组糖代谢正常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3 个月糖代谢恢复情况对比[n(%)]

2.2 比较两组血糖水平

产前,两组FPG、OGTT 1 h 及2 h PG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3 个月FPG、OGTT 1 h 及2 h P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s)

研究组(n=107)对照组(n=107)t 值P 值组别5.39±0.625.51±0.681.3490.1794.73±0.645.43±1.324.9360.00010.63±1.0810.39±1.131.5880.1149.32±1.1811.51±2.288.8240.0009.36±0.889.72±3.481.0370.3017.33±1.018.32±1.675.2470.000 FPG(mmol/L)产前 产后3 个月OGTT 1 h (mmol/L)产前 产后3 个月2 h PG(mmol/L)产前 产后3 个月

2.3 比较两组身体代谢指标

产前,两组BMI、内脏脂肪等级、基础代谢量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3个月BMI、内脏脂肪等级、基础代谢量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身体代谢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身体代谢指标对比(±s)

研究组(n=107)对照组(n=107)t 值P 值组别25.06±2.1325.12±2.240.2010.84124.71±1.8425.35±2.052.4030.0175.24±1.325.48±1.251.3660.1744.76±1.245.82±1.635.3540.0001221.06±117.811213.48±93.470.5210.6031273.35±125.321224.03±104.263.1300.002 BMI(kg/m2)产前 产后3 个月内脏脂肪等级(级)产前 产后3 个月基础代谢量(kcal/d)产前 产后3 个月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通常存在生理性胰岛素抵抗现象, 主要是因孕妇机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有所增加,如孕酮、雌激素、生乳素、胎盘胰岛素酶、皮质醇等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进而出现抵抗现象,尤其是在孕25~27周这种作用会显著增强, 到孕32~34周时会达到高峰[6]。 胰岛素分泌量随着妊娠进展会增加3 倍左右,而胰岛素的敏感性却会降低46%~81%,此时胰岛素β 细胞会促使胰岛素分泌量代偿性增加,但当其失代偿时会致使血糖水平升高[7]。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后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并不会完全消失,其胰岛细胞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无法完全修复,这会显著增加产妇患2 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风险[8]。因此,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产后随访工作十分重要。

有研究指出,哺乳能够改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糖代谢情况, 有助于降低其罹患2 型糖尿病的风险,并且随着母乳喂养频率升高、时间增长,会更有助于控制其产后血糖水平[9]。 在该研究中,研究组产后3个月的糖代谢正常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产后3 个月的FPG、OGTT 1 h 及2 h P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研究组的糖代谢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各项血糖指标改善效果更加显著。分析其原因为,乳汁中的成分主要是由乳糖组成,乳糖是以半乳糖、 葡萄糖为原料合成于高尔基复合物中,并储存于高尔基体外分泌小泡里,乳腺每日经由非胰岛素途径摄取50 g 葡萄糖。 增加哺乳强度会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因此,相比未进行母乳喂养的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产妇体内的血糖代谢效率更高,从而促进其糖代谢改善。 在乳汁产生的过程中,脂肪与葡萄糖的转化会减轻胰腺β 细胞负担, 促使胰岛素生成功能持续保持[10]。 另外,产妇乳泌素水平会在哺乳期间有所升高,并作用于胰腺β 细胞受体,对胰岛素分泌形成刺激,进而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进一步改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糖代谢情况。 该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产后3 个月的BMI、内脏脂肪等级、基础代谢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 在妊娠期间,产妇血脂水平有所升高属于正常现象,脂肪代谢增强,可减少母体糖原消耗,动员游离脂肪酸并为之提供能量,有助于胎儿发育。但血脂水平升高到正常孕妇水平则会演变为病理现象,威胁母婴健康,而产后积极的母乳喂养会增强交感神经兴奋度,促使基础代谢率提升,并动员部分脂肪合成乳汁。哺乳期间垂体所合成的泌乳素会抑制合成脂肪,促进释放脂肪降解酶,从而在降低血脂的同时改善身体代谢水平。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纯母乳喂养方式,可有效稳定其产后血糖水平,改善身体代谢机能,并有助于减少内脏脂肪,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母乳喂养脂肪产后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24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4
脂肪的前世今生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2:10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反派脂肪要逆袭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海峡姐妹(2017年6期)2017-06-24 09:37:43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海峡姐妹(2017年6期)2017-06-24 09: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