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妍春
(烟台东方医院儿科,山东烟台 264000)
迁延性慢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 其病因复杂,可由黏膜损伤、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引起,并伴有并发症,如营养不良等,临床治疗难度较大[1]。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若未得到及时治疗,症状会进一步恶化,将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甚至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2]。 有研究报道,联合使用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患儿的腹泻症状,提高疗效[3]。 基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8 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为对象,探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在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以该院收治的58 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临床诊断标准[4];(2)大便性状呈黄色稀水,无肉眼可见脓血便;(3)大便次数超过5 次/d,因腹泻入院;(4)精神状况良好。 排除标准:合并伤寒疾病、阿米巴痢疾、肝肾功能不全患儿[5]。 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29)与观察组(n=29)。 对照组患儿中,男15 例,女14例;年龄7 个月~5 岁(3.17±1.62) 岁; 平均病程为(7.51±2.12)d。观察组患儿中,男16 例,女13 例;年龄8 个月~6 岁(3.12±1.59)岁;平均病程为(7.63±2.09)d。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资料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在所有患儿入院以后, 均对其实施常规治疗,具体干预措施包括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补盐等,以纠正酸中毒、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对照组患儿采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口服蒙脱石散(哈药集团中药二厂,国药准字H20093375,规格:3 g/袋),2 岁以上患儿,3 g/次,3 次/d;1~2 岁患儿,3 g/次,1~2 次/d;1 岁以下患儿,3 g/次,1 次/d。 同时,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0,规格:0.5 g/片),于服用蒙脱石散2 h 后服用,1 岁及以上患儿,1 g/次,3 次/d;1 岁以下患儿,0.5 g/次,3 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福建省力菲克药业有限公司,国食健字G20050979,规格:10 mL/支),10 mL/次,1 次/d。
两组均治疗14 d。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具体评价标准如下:治疗48 h 内,患儿大便次数恢复至正常,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治疗72 h 内,患儿大便次数减少至4 次/d,临床症状改善为有效;治疗72 h 内,病情恶化或大便次数未减少为无效[6]。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记录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并进行比较。
(3)采用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表[7]对患儿的胃肠道症状进行评估,腹胀、腹痛评分标准:无症状为0分,经提示后方觉有症状为1分,未经提示即觉有症状为2分,患者主诉有症状为3分;腹泻评分标准:无症状为0分,腹泻次数少于3 次/d 为1分,腹泻次数3~5 次/d 为2分,腹泻次数超过5 次/d 为3分。
(4)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儿的外周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儿的T 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3+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G 水平[8]。
(5)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便秘、恶心、胃部不适,并进行组间比较。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胃肠道症状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观察组住院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观察组(n=29)对照组(n=29)t 值P 值组别4.13±2.226.37±3.163.1240.003住院时间3.26±1.294.63±1.333.9820.000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3.62±1.155.91±1.636.1820.0002.12±0.864.61±1.219.0330.000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 退热时间
两组治疗前的腹泻、腹痛、腹胀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腹泻、腹痛、腹胀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腹泻、腹痛、 腹胀评分均更低,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胃肠道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胃肠道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观察组(n=29)t 值P 值对照组(n=29)t 值P 值t 值治疗后组间P 值治疗后组间组别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时间1.67±0.220.81±0.04*20.7120.0001.66±0.211.21±0.0611.0960.00029.8720.000腹泻1.65±0.230.72±0.03*21.5920.0001.66±0.251.13±0.0511.1950.00037.8660.0001.97±0.240.82±0.02*25.7150.0001.98±0.261.16±0.1315.1910.00013.9210.000腹痛 腹胀
两组治疗前的CD8+、CD4+、CD3+、IgA、IgG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D4+、CD3+、IgA、IgG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CD8+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CD3+、IgA、IgG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CD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s),g/L]
表4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s),g/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观察组(n=29)t 值P 值对照组(n=29)t 值P 值t 值治疗后组间P 值治疗后组间组别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时间25.67±2.7123.01±1.36*4.7240.00025.89±2.7324.02±1.523.2230.0022.6670.010 CD8+28.67±3.1338.89±4.12*10.6370.00018.83±3.2135.38±3.6718.2790.0003.4260.001 CD4+44.69±4.7660.02±5.37*11.5040.00044.72±4.5951.22±5.055.1290.0006.4290.000 CD3+1.34±0.221.77±0.31*6.0920.0001.36±0.231.55±0.412.1760.0342.3050.0256.74±1.5112.63±1.88*13.1540.0006.76±1.499.87±1.727.3600.0005.8330.000 IgA IgG
观察组发生恶心1 例, 对照组发生便秘1 例、胃部不适1 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对照组为6.9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在秋季的发病率较高,可引起诸多并发症,如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认知功能障碍等[9]。 营养不良会对患儿免疫器官的正常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胸腺组织,阻碍T 细胞和B 细胞的发育成熟,从而导致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因此,临床针对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应早期采取有效措施,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作用[10]。
临床对于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通常采用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蒙脱石散可保护人体消化道黏膜,平衡正常菌群,抑制细菌、病菌入侵,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减轻肠黏膜的损伤,且能有效增强患儿的黏膜屏障防御力[11]。 虽然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但是效果仍不是很理想。该研究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是一种复方制剂,以葡萄糖酸锌、纯化水、蔗糖等为主要成分,补锌能保持人体肠道黏膜完整性和避免体液流失,促进细胞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病程。
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93.10%高于对照组的72.41%(P<0.05), 说明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在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三种药物在缓解患儿腹泻症状方面的作用机制相辅相成。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均更短(P<0.05),说明三种药物联用对患儿的腹泻症状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治疗后,两组的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3+水平和IgA、Ig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三药联用能有效提高患儿的免疫能力。 该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患儿对于三药联用药物可以耐受,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消失或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采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在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