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反搏对脑卒中后疲劳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疲劳度的影响

2021-03-17 11:06王尧李飞何铭均朱永捷王玉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全血红细胞黏度

王尧,李飞,何铭均,朱永捷,王玉龙

(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深圳 518116)

脑卒中后疲劳(post stroke fatigue,PSF)是指脑卒中后发生持续性、病理性疲劳状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50%的脑卒中患者认为PSF 是其最严重的后遗症之一[1]。PSF 能够影响患者的认知、生理功能,进而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造成障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然而,目前临床针对PSF 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干预方法有限。 体外反搏能够改善脑灌注,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脑卒中后认知和运动功能[3]。 基于此,该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PSF 为对象,探讨体外反搏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疲劳度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南澳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住院PSF 患者60 例纳入该次研究,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 该研究已通过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 例。两组患者性别、身高、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评分≥4分判定为PSF;(3)神志清醒,能够配合完成调查;(4)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该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体外反搏禁忌证;(2)过度的关节疼痛、肾功能衰竭及晚期肿瘤等,生存时间小于1年;(3)近3年有滥用药物及嗜酒者;(4)伴有哮喘、胸部外伤或手术史等胸肺疾病者;(5)癫痫患者;(6)重度抑郁,无法配合治疗;(7)孕妇。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在注意休息、调节饮食等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抗脑卒中治疗,具体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预防癫痫等。 所有患者均进行专业康复训练,具体包括关节被动活动训练,体位摆放训练,髋、膝、踝关节屈伸训练,体位转换训练,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以上训练40 min/次,1 次/d,5 d/周,共干预6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使用气囊式体外反搏装置(重庆普施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型号:P-ECP/T1,国械注准20153210577),给予患者下肢、臀部气囊二级序贯式反搏,体外反搏的气囊充气压强采用0.025~0.04 mkpa,舒张期反搏峰/收缩峰>1.2 时设为该患者的干预压强,20 min/次,1 次/d,5 d/周,治疗时间为6周。

1.4 观察指标

(1)疲劳程度:采用FSS 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心理性疲劳和运动性疲劳两个方面,共9 个评分项目, 每项为7分,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7分则代表非常同意,全部项目的总分之和为最终得分。 该量表信效度良好,广泛应用于对疲劳程度的测量。

(2)血液黏度:抽取患者空腹状态下静脉血5 mL,采用血液流变仪测量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

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第1周内康复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进行评定, 评估人员均经过专业的培训,而且各项目干预前后的评估均由同一名评估者评定。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FSS 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SS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SS 评分比较[(±s),分]

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组别39.80±9.4437.53±8.250.9900.326治疗前38.20±9.3033.43±6.192.1070.039治疗后0.6612.1770.5110.034 t 值 P 值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各组治疗前相比,aP<0.05

全血高切黏度(mPa·s)全血低切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6.18±0.985.85±0.79a 9.94±1.448.87±1.54a 1.83±0.151.68±0.16a 1.78±0.111.69±0.14a 3.35±0.23.09±0.24a对照组(n=30)6.23±1.025.08±0.87a 10.15±1.727.93±1.69a 1.79±0.161.47±0.17a 1.76±0.121.49±0.15a 3.31±0.262.43±0.26a观察组(n=30)0.1833.5880.5102.2621.1194.8640.5065.4080.52810.0420.8550.0010.6120.0270.2680.0000.6150.0000.5990.000 t 值 P 值

3 讨论

疲劳是影响脑卒中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该症状至少要持续36 个月,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但是目前医学界对于PSF 的发生原因还不明确,漏诊率高,缺乏对其有效的干预手段。 体外反搏属于无创的机械辅助循环设备,通过监测识别心脏舒张时的心电R 波,促使包裹在臀部与四肢的气囊充气,让远端动脉反流,使主动脉舒张压增加,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的灌注增加。 由于其作用机制与心脏收缩相反,故将该种医疗技术称为体外反搏[4]。体外反搏具有无创、安全、适用范围广泛、简单易学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协会在2013年把体外反搏列入提升脑血流灌注的手段,并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指南,推荐级别为Ⅱb[4-5]。

相关研究报道,体外反搏可以提高组织的血流灌注、促进侧支循环开放、加快缺血组织血管的新生、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增加血流切应力、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6-9]。该研究结果显示,体外反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多项临床试验表明体外反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也有很好的疗效,通过改善缺血状况,提高运动神经功能等[10-12]。还有研究报道,体外反搏治疗能够加快全身血液循环的速度,使体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增加静脉回流,减少红细胞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还原黏度,在较大程度上促使血管内皮细胞维持正常,增加缺血半暗带血流,优化脑梗死的血循环[3,13,14]。 因此,体外反搏通过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水平,调节细胞分泌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修复受损的内皮功能结构,从而保证内膜下弹力纤维结构的完整性,缓解平滑肌的紧张,抑制内膜下脂质沉着,进一步改善了动脉弹性[15],而且加快了对体内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改善红细胞免疫功能,从而缓解患者的疲劳度。

综上所述, 体外反搏能够明显改善PSF 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疲劳度, 为PSF 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此外,体外反搏无创、经济及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全血红细胞黏度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