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可萍,肖辉丽
(1.威海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威海 264400;2.威海市中心医院产科,山东威海 2644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同时, 其致残率可达70%~80%。 患者一旦发生脑卒中,可致使其生存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1-2]。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2%~65%,当脑卒中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时,极易引起误吸、细菌感染、胃液逆流以及吸入性肺炎等症状,对疾病预后可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因此,临床需要重视对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治疗方案的研究,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3-4]。 既往,临床通常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如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但治疗效果有限。 针灸作为中医疗法的一种,可通过对相应穴位施以针刺刺激,从而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等病理状态,纠正和接触抑制性泛化,并使被抑制的神经细胞觉醒。 基于此, 该次研究以2019年7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 例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患者为对象展开分析,评估针灸联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将就诊于该院的80 例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患者纳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的诊断标准;(2)洼田饮水试验分级≥Ⅲ级;(3)意识清醒;(4)具备一定的交流、配合能力;(5)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2)存在交流困难、完全失语以及听力障碍或智力障碍;(3)合并其他咽喉、口腔疾病;(4)合并其他严重器官、系统疾病;(5)生命体征不稳定;(6)因病情加重等原因退出研究。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 例和研究组40 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1 对照组
采用康复治疗。 (1)颈部放松活动。 指导患者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活动颈部。 (2)寒冷刺激。 采用冰冻棉棒刺激患者软腭、咽后壁等部位。 (3)呼吸训练。指导患者使用双手推压桌面,期间注意屏气,松手时呼气,使声门开闭。(4)吮吸训练。指导患者对筷子、手指等进行吮吸,继而做鼓腮、吐气等动作。 (5)发音训练。指导患者从26 个字母发音开始训练,同时进行舌部肌肉训练。 (6)摄食训练。 指导患者模拟进食行为,包括进食流质食物、固体食物等,可进行交替训练;全面正确评估患者的实际吞咽困难程度,依据评估结果合理选择食物,由糊状食物逐渐向流食、普通食物过渡,且进食速度不宜过快。 (1)~(5)治疗措施每次持续10~20 min,每日3~4 次,共持续2周。
1.2.2 研究组
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措施与对照组一致。 针灸治疗:选取百会、四神聪、舌三针、风池、心俞以及肾俞等穴位,使用直径为0.40 mm 的1.5~2 寸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头针操作由上而下沿头皮斜刺,捻、转1 min,至患者头面发麻为宜;舌针操作向舌根方向斜刺,行提、插、捻、转5 下,至得气;项针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捻、转1 min;体针采用毫针常规刺法,行平补平泻法,至得气;留针30 min,每日1 次,共持续治疗2周。
(1)临床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吞咽困难基本完全消失,洼田饮水试验评定1 级;有效:吞咽困难较治疗前改善明显,洼田饮水试验评定2 级;无效:吞咽困难较治疗前未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洼田饮水试验评定3 级及以上[5]。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吞咽困难程度进行评价。 由轻到重依次记1~5分,得分越低表示吞咽困难程度越轻。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经口摄食能力进行评价,由差到好依次记1~7分,得分越高表示经口摄食能力越好[6]。
(3)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 该量表共包括10项内容,采用4 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SWAL-QOL)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仅评价与吞咽功能相关的8 个维度, 共32 个条目, 各个条目由差至好依次记1~5分,评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7]。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治疗前,两组吞咽困难程度评分、经口摄食能力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吞咽困难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经口摄食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吞咽困难程度评分及经口摄食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吞咽困难程度评分及经口摄食能力评分比较[(±s),分]
对照组(n=40)研究组(n=40)t 值P 值组别3.35±0.143.34±0.150.3080.7591.78±0.111.08±0.1029.7800.0003.57±0.373.65±0.291.0770.2854.41±0.455.35±0.627.7600.000吞咽困难程度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经口摄食能力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SWAL-QOL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 指数评分、SWAL-QO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比较[(±s),分]
表4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比较[(±s),分]
对照组(n=40)研究组(n=40)t 值P 值组别51.39±4.6852.03±3.970.6600.51262.71±5.3368.96±6.144.8610.00054.66±2.7454.03±2.551.0650.29067.12±5.6978.05±8.496.7640.000 Barthel 指数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SWAL-QOL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指吞咽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主要表现为无法将食物或液体从口腔安全送至胃内,在食管内出现梗阻情况[7-8]。研究显示,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的发生率约在40%, 由于其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因此,临床必须对该病患者予以关注和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9]。既往临床对于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患者, 多在药物治疗、基础护理之上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虽然也可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因患者之间个体化差异明显,且吞咽困难严重程度不尽相同,致使单纯常规康复治疗的整体效果欠佳[10]。
中医将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归于“喉痹”“呛咳”范畴,强调治疗应重视疏经活络、标本兼治,其中疏经主要是指疏通咽喉处的经络[11]。 中医针灸在治疗神经损伤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将其应用于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治疗中,头针能够有效抑制脑皮层神经细胞兴奋性及脑局部血液,对神经功能恢复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舌针可以直接刺激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进而改善吞咽困难症状,帮助重建吞咽功能;体针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从而促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吞咽困难程度评分、经口摄食能力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吞咽困难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经口摄食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SWAL-QOL 评分比较,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 指数评分、SWALQO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上结果提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应用于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患者中, 能够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12]。
综上所述,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方案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程度及经口摄食能力,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